马克思作业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5459431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马克思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马克思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马克思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马克思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作业(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代码: 10385研究生学号:1200207025分类号:密 级:课 程 论 文浅析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体现作者姓名:刘冬东学号:1200207025研究方向:所在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学院论文提交日期:2013 年 7 月 5 日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间竞争日益激 烈,人力资源在企业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竞争的核心是人才,因此, 企业要想在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将扩展人才资源作为本企业发展的重中 之重。一场激烈的人力资本竞争正迅速展开,而人力资源管理也将成为 21 世纪 管理学的核心,特别是中国管理学的核心。运用马克思主义利

2、益观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进行分析,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 更好的了解员工,进而根据员工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激励与管理,促进员工成长 的同时还可以为为企业贡献更大的价值。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利益观人力资源管理一、导论利益是由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利益是帮助马 克思走出唯心史观从而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阿莉阿德尼之线(源于古希腊典故 ,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引用了这个典故 ,用它来比喻能帮助解决复杂问题的办法),1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马克思曾是青年黑格尔派,基本哲学倾向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然而,担任莱茵报编辑时期的现实生活、特 别是赤裸裸的物质利益问题,使马克思“第一次遇

3、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从而对从前的哲学信仰产生了怀疑。在批判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他发现物质利益的秘密不在黑格尔理性国家的观念中, 而 在非理性的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是标志着直接从整个商业生活和工业生活中发展 起来的社会组织, 在那里可以发现现代社会典型的物质利益关系。“实际需要、利己主义就是市民社会的原则”。2马克思从市民社会出发,直接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从而确立了生产关系范畴,真正揭开了利益之谜。所以,在马克思那里, 物质利益是经济学转向的前提,而经济学转向的结果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正 是由于接触了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利益问题, 才推动马克思和恩格斯转向对现实 经济关系的研究,创

4、立了唯物史观。也正是从唯物史观出发, 马克思和恩格斯 正确地说明了利益的本质、特点及其历史作用,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利益问题 的理论,并使之成为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尊重利益原则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利益 观的各个方面和每一个观点中,是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一个基本原则。在人类所拥有的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是第一宝贵的,自然成了现代管理的 核心。不断提高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水平,不仅是当前发展经济、提高市场竞 争力的需要,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单位长期兴旺发达的重 要保证,更是一个现代人充分开发自身潜能、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重要措施。 实际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可以从三个层面,即国家、组

5、织、个人来加以 理解。目前,“科教兴国”、“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等国家的方针政策,实际上, 谈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只有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得到 了充分的开发和有效的管理,一个国家才能繁荣,一个民族才能振兴。在一个组 织中,只有求得有用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科学管理人才、有效开发人才等,才 能促进组织目标的达成和个人价值的实现。针对个人,有个潜能开发、技能提高、 适应社会、融入组织、创造价值,奉献社会的问题,这都有赖于人力资源的管理。鉴于人力资源管理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运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来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分析,将有利于人们更加清楚的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同时将马克

6、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相结合,也是理论在实践中应 用的重要体现。二、人力资源管理及其模块简介(一)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是指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 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 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 创造价值,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的一系列人力资源政 策以及相应的管理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员工的招 募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流动管理,员工关系管理, 员工安全与健康管理

7、等。即:企业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人力资源的获取(选人)、 开发(育人)、保持(留人)和利用(用人)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 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最终达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种管理行为。(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人力资源管理在实践中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模块,即: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 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资福利管理以及劳动关系。1、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建立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前瞻性保障,通过对企 业人力资源的供需分析,预见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以此确定人力资源工 作策略。 人力资源规划咨询服务从企业战略出发,详尽分析企业所处行业和地 域等外部环境,透彻了解企业

8、现有的人力资源基础,结合强大的数据基础,准确 预测企业未来发展所需的各类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的要求,结合 市场供需确定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策略,制定确实可行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2、招聘与配置招聘与配置是指按照企业经营战略规划的要求把优秀、合适的人招聘进企 业,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3、培训和开发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主要目的是为长期战略绩效和近期绩效提升做贡献,确保组织成员在组织战略需要和工作要求环境下,有机会、有条件 进行个人绩效提升和经验阐释。员工培训是指企业有计划地实施有助于员工学习与工作相关能力的活动。这 些能力包括知识、技能和对工作绩效起关键作用的行为。员工开发

9、是指为员工未来发展而展开的正规教育、在职实践、人际互动以及 个性和能力的测评等活动。4、绩效管理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 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 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5、薪资福利管理薪酬福利管理,是在组织发展战略指导下,对员工薪酬福利支付原则、薪酬 福利策略、薪酬福利水平、薪酬福利结构、薪酬福利构成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 的动态管理过程。6、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 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三、利益的概述利益

10、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人的生命活动是一种物质运动 形式,是物质新陈代谢的过程。利益问题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物质利益是人的一 切利益的基础,只有物质利益得到保障,人才能去争取其他利益。哲学意义上的利 益,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基本关系 ,是一定的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 ,或是对 主体生存发展的符合与接近。利益与需要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 ,利益是需要的社 会性体现 , 需要就是直接意义上的利益 , 利益的物质内容就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 需要。利益现象从根本上讲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对利益的追求是人的活动持 续发展的现实动因。利益使人的本质力量凝聚于对象之中 ,以改造对象来满足自 身的需要

11、,由此决定了人们从事活动的价值取向。实践沟通了客体对象同主体需 要的关系,把具有能满足主体需要的客体对象转化为利益。利益在劳动实践中产 生以后,就成为实践活动的内在根据,而实践活动的发展又促进了利益的发展。利 益是人们存在于社会的特定条件 ,是人的本质内容也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动力 和源泉。四、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利益观(一)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主义认为, 追求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全部人类历史的 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3而利益则使个人与其他自然的关系有了目的性,

12、构成了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人们在追求利益的 同时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和利益矛盾, 正是这些利益冲突和利益矛 盾构成了人类社会形形色色矛盾和冲突的实质性内容,从而也构成了社会历史发 展的重要动力。在阶级社会里,利益纠纷是阶级斗争产生的物质根源,阶级斗争 本质上就是阶级之间的利益矛盾和根本的利益冲突。所以,“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 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4“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 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2个人利益不是一个道德戒命,而是一个客观事实。因 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

13、。”5在历史唯物主义那里, 利益是激励人们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有意识活动的客观动因,是人类社会中统 治支配其它一切原则的基本原则,利益问题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等范 畴的实质所在。正是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人类社会的发展才呈现出合规律性与 合目的性的统一。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中,“追求利益”这一动因有着明 显的体现。就企业方面而言,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员 工的能动作用,使其从身体到心理都为企业服务,尽其所能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 值。企业进行员工招聘、培训与开发都是为了能够获得员工的最大价值,为企业 的业绩作出贡献。就员工个人而言,

14、之所以要为企业工作,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要获得属于 自己的利益。员工愿意为企业奉献他的劳动、智慧,都是因为企业能够给他应有 的利益,这种利益既包括物质上的,同时也包括精神上的。薪酬、福利等即属于 物质上的利益;表彰、员工关系、归属感、自我成就感等即属于精神上的利益。(二)未来社会是个人、特殊、普遍利益有机统一的公共利益社 会马克思通过对现实的人的物质利益问题的关切和研究,创立了异化劳动理 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对个人利益实现的局限性。马克思通过劳动异化理论 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 进一步指出了实 现未来社会的现实力量即与资产阶级利益尖锐对立并使资本主义社会解体

15、的无 产阶级。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的社会,是全人类得到彻底解放的社会。无产阶级的客观地位决定了它只有解放 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 因此它的利益最终与全人类的根本利益一致。“过去 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 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3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 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3“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 斗争, 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3这些精辟的论述,深刻地 阐述了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惟一宗旨是为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为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利益观的集中表现。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企业间竞争日益加剧,“人才”成为竞争的关 键。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活动一部分,一方面为企业吸纳优秀人才, 另一方面又对企业员工进行适宜的培训、管理,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可以成为企业 健康、快速发展的后备军,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