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目的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5458414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目的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等教育目的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等教育目的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等教育目的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等教育目的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目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目的(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现, 实验和思索的高级保护力量。它描绘出理智的疆域,在那里对任何一切既不侵 犯也不屈服。约翰纽曼,19世纪中叶任爱尔兰都柏林新天主教大学校长,1873年出版 大学的理念成为西方教育学最为经典的文献。大学不仅是传统的教育机构,而且是科学研究的中心。它总是把科学当作一个 没有完全解决的难题来看待,它因此也总是处于研究探索之中。洪堡,德国现代大学之父, 1809年受命改革普鲁士的教育体制。大学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它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 新知识,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 治及生活方

2、面的问题。范海斯,1904-1918年任威斯康辛大学校长,曾提出了对世界高校发展颇具影 响的“威斯康辛思想”。大学不在训练人力(manpower),而在培育“人之独立性”(manhood)。大 学教育在知识以外,更应重视德性的问题。赫钦斯,被誉为“20世纪最具人文情怀的大学校长”。 1929年起担任芝加哥大 学长期间,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改革措施。大学是全心全意献身于发展知识,解决各种问题和培养人才,并尽量努力向高 水平看齐的特殊组织,是一个学人的乐园。它不是一个温度计,对社会每一流 行风尚都作出反应。大学必须经常给予社会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不是社会想要 的(wants),而是社会需要的(nee

3、ds)。弗兰克斯纳,美国著名教育家, 1930 年创建了普林斯顿高级研究中心。现代大学是一种多元的机构,有若干个灵魂目标、权力中心、社群、若干种职 能、为若干种顾客服务等等。整个大学就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职能网络,社会在 变化,培养、教学、科研、服务等职能也因之变化。克拉克克尔,20世纪中叶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他提出的“多元化巨型 大学观”更为现代大学的转型奠定了基础,被称为当代高等教育转型的设计 师。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蔡元培, 1916年至 1919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20世纪初中国现代大学教育制 度的创立者。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4、大学实行通才教育,主张健 全人格,由教授治校,有学术自由探讨的风气。梅贻琦, 1931至 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带领清华走过了第一个黄金时代。同蔡元培同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重要的教育家。大学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承担社会责任,转移社会风气,具有很强的社会责 任感和使命感,能够思考解决重大问题、复杂问题的知识分子,而不仅仅是培 养各行各业的专家。杨东平,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编有大学精神一书。大学之所以称为大学,关键在于它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学的文化是追求 真理的文化,是严谨求实的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是崇尚学术 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

5、,是大度包容的 文化,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杨福家,复旦大学前校长,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首位英国大学华人校长。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出自大学)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也。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朱熹,南宋思想家,程朱理学集大成者。大学教育除了给人以专业知识外,还应让学生拥有一个清楚的头脑,一颗有热 情的心。冯友兰,中国当代哲学家,著有中国哲学简史,是了解中国哲学的首选读 本。高等教育学习的目的不在实用,而是为了锻炼“纯粹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了 解“理念世界”、追求“纯粹真理”的兴趣。这个阶段的教育结束后,大多数人担 任政府官吏,少数出类拔萃的人,再以5 年时间学习辩证法

6、。这些人就成为哲 学家,可以担任国家最高统治者的职务。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西方思想的伟大创始人之一,西方高等教育机构的开 创者。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即以人为本。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更要培养 他们的人文精神。费希特,德国哲学家,1810年被推选为柏林大学首任校长。如果大学不仅提供知识和领悟(方法),而且还教以信仰和“理想”的话,这就 超越了科学与学术的界限”很多大学教师,大多数并不是“激进”的政界的人 物,却要充当“政治家”式的政界的中介人,不能遵守作为义务的自律,把培养 学生特定的政治信仰和世界观作为教育的特权和当然的任务,正是这样的傲慢 自大,会导致大学走进死胡同。马克思韦伯,社会

7、行动理论的首倡者和理解的社会学的奠基人,近现代最具生 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大学的存在就是为结合老成与少壮从事创造性之学习,而谋求知识与生命热情 的融合。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他们应该站起来,四面望。怀海德,英国哲学家,与罗素合著的数学原理成为英美哲学逻辑实证论的 必读经典。大学作为一种高等教育机构,目的是让几乎所有人都接受高等教育。它的功能 是文化传播,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和新科学家的培养。奥尔特加加赛特,西班牙著名思想家,现代大众社会理论的先驱,加缪誉之为 “尼采以后欧洲最伟大的作家”。大学应该抛弃其研究职能,把精力集中到从事自由教育和专业教育上。悉尼胡克,法兰克福学派著名学者,美国

8、实用主义哲学家。大学与所有类型的研究机构不同,它原则上是真理,人的本质,人类,人的形 态的历史等等问题应该独立、无条件地被提出的地方,即应该无条件反抗和提 出不同意见的地方。德里达,当代法国哲学家,解构主义思潮创始人。高等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高深学问。大学是以认识论和政治论两种高等教 育哲学为基础确立其地位的。存在着两种主要的高等教育哲学,一种哲学主要 是以认识论为基础,另一种哲学则以政治论为基础。布鲁贝克,美国教育哲学家,他的著作高等教育哲学是西方第一部从哲学 角度对高等教育进行研究的专著。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 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

9、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 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钱学森,中国科学家,火箭专家,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和航天计划的技术领导 人,对航天技术、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开拓性的贡献。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使人们净化个人的心灵,陶冶个人的情操,培养个人的 善良美德,在于团结群众,教育群众,弃旧扬新,从而使人们达到真善美的最 高境界。我们的大学培养人,不仅仅要适应目前的市场经济和经济建设的需 要,而且更应该站在市场经济的前面,站在社会发展的前面,去引导市场经 济,引导社会发展。大学培养的不是今天的人才,而是明天、后天、21世纪的 人才。杨叔子,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华中科技

10、大学)校长。在大学,理科学生学一些文科知识是很重要的,当代学科都是互相交叉的。跨 学科领域的研究无疑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没有“跨领域”研究就没有创新,多方 面的、跨领域的知识会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这在我个人的工作经历中也得到 了证明。王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 负责人。他的成果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过去几十年台湾的迅速工业化和商业化已经使我们的大学校园带有一种明显的 实用主义气息如果我们不尽早采取措施,我担心大学所崇尚的人文主义理 想和精神会丧失殆尽,大学会降格为一种庸俗的教育场所。陈维昭,前台湾大学校长,台湾大学医学院教授。1979 年成功

11、地分割“忠仁、 忠义连体婴”,是全球第四例。随着伦理、道德、信仰、哲学、科学的深刻变化,人类开始意识到,未来将不 再是过去的重演。这种时代趋势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从此,教育的指向不 再是重复僵硬的知识或真理,而是创新。而大学最重要的品质也不再是守旧的 稳定,而是迎着风险追求进步。李开复,曾创立微软亚洲研究院。2005年7月加盟Google,担任中国区总裁 一职。五十多年来中国的大学培养了几代毕业生,他们对国家的贡献是无法估价的巨 大。没有五十多年来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贡献,今天的中国不可能是目前所达到 的状况。我更进一步认为,中国最好的大学对中国的贡献,比哈佛今天对美国 的贡献大;中国二流的大学

12、对中国的贡献,也比美国二流的大学对美国的贡献 大。杨振宁,美籍华人,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人的质量。一所真正伟 大的学校,应该犹如一个核心,能聚集来自各地的自由思想者。詹姆斯.科南 特,曾任哈佛大学校长。二战期间,他是组织美国科学的中心人物,包括开发 原子弹。大学的目的并不在于教给学生一些知识,而在于为其养成科学的精神,而这种 精神无法靠强制,只能在自由中产生。施莱尔马赫,德国哲学家,著有论宗教、基督教信仰等。他认为宗教 是“从有限中获得的对无限的感觉”,宗教就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绝对依存感”。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

13、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 作为一个专家。教育,是人们遗忘了所有学校灌输的知识后,仍能留存的 东西。爱因斯坦,举世闻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创 立了代表现代科学的相对论,并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大学所施的教育,本来不是供给传授现成的知识,而重在开辟基本的途径,提示获得知识的方法,并且培养学生研究批判和反省的精神。竺可桢,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曾任浙 江大学校长。诸君皆系大学生,然所谓大学者,非校舍之大之谓,非学生年龄之大之谓,亦 非教员薪水之大之谓,系道德高尚,学问渊深之谓也。马相伯,1903 年创办震旦学院。1905年创办复旦公学

14、,并两度担任该校校长 (监督)。夫大学校之目的,既在研究高深之学问,大学校之学课,又复网罗人类一切之 系统智识,则大学校不仅为一国高等教育之总机关,实一国学问生命之所在, 而可视之为一学问之国家者也。梁启超,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 者,戊戌维新运动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大学有责任成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重要源 头,成为社会探索和理论创新的重要力量,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大 学不谋求成为一个利益集团。万钢,中国科技部部长、原同济大学校长。2004年成为同济大学校长,新能 源汽车工程中心主任,同时被科技部聘任国家863 计划电动汽车重

15、大专项首席 科学家,并承担了燃料电池轿车项目。一所名副其实的大学必须是发源于本土的种子,而不能在枝繁叶茂、发育成熟 之际,从英格兰或德国移植而来。它不同于棉纺厂,运营6个月就可以满足一 种迫切需要。一所大学不是靠多在报纸上发表一些社论,大量发布广告,或多 拍几封电报就能建立起来的。美国的大学在成立之初就决不是外国体制的翻 版。查尔斯艾略特,哈佛历史上最杰出的校长,正是在他在职的四十多年里,哈佛 从一个地方性的大学发展成世界顶尖的学校。你们学生是中国的未来,你做的决定、执行的方式,即将对整个世界产生影 响,你们是这个国家未来的领导人,你们的领导方式和你们的价值取向对英国 人民也会产生影响!布莱尔

16、,英国前首相。这种自由包容的校风之下,长久之下北大为这个国家、为这个社会培育了很多 精英分子。尤其在国家、民族需要的时候,可以说都是能够挺身而出,各领风 骚。不但为整个国家民族和社会做了很大的贡献,尤其是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 那种感时、伤时、忧国的情况。连战,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一国之大学,乃一国文学思想之中心,无之则所谓新文学新知识无所附丽。国之先务,莫大于是。(胡适引一英国教师所言)胡适,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一个大学的历史存在于什么地方呢?在书面的记载里,在建筑的实物上,当然是的。但是,它同样也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相对而言,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时间是有限的,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