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一第五单元检测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5457194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必修一第五单元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岳麓版必修一第五单元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岳麓版必修一第五单元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岳麓版必修一第五单元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岳麓版必修一第五单元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必修一第五单元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必修一第五单元检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B中国共产党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C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D中国共产党内出现在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倾向2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片断,该片断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抗日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影响 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C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 D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景3某同学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这一专题

2、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A1处 B2处 C3处 D4处4经过了大革命的洗礼后,理论水平逐渐成熟的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现实相结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下列历史事件属于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实践的是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打土豪,分田地秋收起义反“围剿”战争A B C D5“最新党内统计数据公布,截至2010年底,全国党员人数突破八千万。”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经历了风雨历程。图1和图2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A1921年和1922年B1927年和1928年C1937年和1938年D1949年和1

3、950年6. 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首次大捷,但是中共方面在胜利的第二天发给南京当局的捷报却出现两个版本。 延安电:9月25日,我八路军在晋北平型关与敌万余人激战,反复冲锋,我军奋勇无比,将进攻之敌全部击溃,所有平型关北之辛庄、关沟、东跑池一带阵地,完全夺取。 朱德、彭德怀电:一一五师有(廿五)日八时进行战斗,至廿四时止尚在激战中,将平型关以北东跑池、辛庄、关沟及一八八六点标地完全攻占,计已缴获汽车六十余辆、小摩托三辆外,炮一门、炮弹二千余发,俘虏敌官兵三百余名。另有敌一部约四、五百人、马数十匹被我军完全包围,死不缴械,故全部打死。从史料鉴别的角度看A. 延安电更接近历史真实 B. 朱德、

4、彭德怀电更接近历史真实C. 两则史料都与事实相差巨大 D. 两则史料都可信7.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七七事变以后 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8.史学家胡绳指出,国共两党之间还有一大片很重要的中间势力,“革命能胜利,是因为我们党把中间势力拉过来了”。以下史实中的有利于中共争取的是中间势力的有八七会议纠正党内右倾错误 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促成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A. B. C. D.9

5、.中国革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曲折,不断向前发展。下图能够反映这一结论的是10.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过:“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B.找到井冈山的革命道路C.遵义会议的召开 D.长征胜利完成11、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第一次独立的运用马克思主义

6、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A. B. C. D. 12、1942年1月2日,蒋介石接受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出任中国战区(包括泰国、越南等国)最高司令,22日,罗斯福又任命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官。这表明A罗斯福时任世界反法西斯盟军最高总司令 B美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C中国抗战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中美两国在抗战时期一直合作抗日13、蒋介石在1935年7月表示:“和平未至绝望时期,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至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1937年7月又宣示:“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绝不求战。”导致蒋介石对日态度

7、变化的主要因是A“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失败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C日本逐步扩大对华侵略战争 D全民族抗战局面的推动14、如图所示,图中的漫画反映出中共努力争取和平民主蒋介石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全国人民期盼和平建国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ABC D15、2011年是十月革命爆发94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文明并存、竞争的局面。这种观点是A文明史观 B整体史观 C唯物史观 D唯心史观16、“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

8、都归他们统治了。”这则新闻报道反映的中国政局变化是A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 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17、在八七会议上进行革命总结时,毛泽东“把国共两党合作比喻为共同建造一座房子”,他说:“我们虽然像新娘子一样扭扭捏捏地搬进了房子里,但始终没有当房子主人的决心”。这表明中共在过去的革命中A未充分地发动广大农民 B没有坚持武装斗争C忽视了革命领导权问题 D没有做到独立自主18、日本编写的新历史教科书称:“日本希望和平解决中日间战争,从1938年到1941年间多次通过各种渠道向中方提出和平方案,但都没有成功。”其实,当时的历史真相是A日本对中国华北

9、、华东等地的进攻被击退,损失惨重B相持阶段日本希望与中国和平谈判,“化干戈为玉帛”C日本速决战破产,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D中国开辟了境外战场,与盟军联合打击日军,日军被迫提出议和19、“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该材料反映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A是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 D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运动20、英国著名思想家卡尔波普尔认为:“马克思试图用所谓阶级境况的逻辑来解释工业体系

10、的制度运行,尽管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也忽视了这种境况的某些重要方面,在我看来至少他对工业体系的那个阶级所作的社会学分析,是令人钦佩的。”这表明A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学说持肯定态度B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工业社会产生的结果C实事求是的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D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完善21、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11935: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9782001:改革开放,坚定不移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22、1928

11、年2月,刘少奇针对革命潮流是高涨还是低落的问题说:“依乡村来看是高涨的,依城市看是低落的趋势。”这一判断A正确,大革命失败后,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B不正确,乡村、城市的革命都处于高潮C正确,当时的城市没有出现工人运动D不正确,当时农村还没有建立革命根据地23、某学校组织了一个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有关 “南京大屠杀”真实再现的课题研究,在众多的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C侵华日军撰写的回忆录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的新闻照片24、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以国内战争为表现形式、同时肩负着反侵略斗争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A B C D2

12、5列宁作为十月革命的象征,之所以“在公众面前已建立起持久的地位”,主要是因为他领导的十月革命A开创了俄国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 B率先将社会主义理论付诸于实践C以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为政治目的 D验证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26.列宁认为,“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下列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列宁认为革命的胜利与否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B列宁认为巴黎公社最终失败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C列宁认为1871 年是革命条件成熟与否的分水岭D列宁的总结对无产阶级革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27四月提纲被称为十月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主要是因为它A给

13、予俄国人民“和平、土地和面包” B提出由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C确定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方针 D确定和平过渡的方针28观察下列两图,表述有误的是A都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都发生在中国革命关键时期C都开创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D图二比图一更具史料价值29图1是19401947年中国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其中1946年“民主”出现频率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A抗战胜利后,民众渴望和平民主B国共重庆谈判,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C重庆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D全国规模的内战爆发,和平民主的呼声高涨30、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A.甲午战争爆发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345678910CACDBBCDBB11121314151617181920CCCBABCCCB21222324252627282930BAD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