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历史教学设计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544552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历史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历史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历史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历史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历史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历史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历史教学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历史教学设计 1500字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历史教学设计 第13课 挑战“两极” 一、 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要求,明确课本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欧盟形成的过程,分析“联合”对于欧洲崛起的重大意义。 2、知道欧盟的地理范围,提高试图能力。 3、简述日本在二战后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了解日本经济实力,增强以后在政治上的要求及表现。 4、分析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增强学习“历史为现实服务”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1、欧洲联盟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在自主阅读教材、

2、掌握史实的基础上,探究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联营、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以及欧洲联盟的出现与发展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可以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抗衡霸权等方面加以分析和归纳)。 2、采用对比学习法,用表格的形式将美国的经济发展与日本相比较,分析日本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战后日本政府实行经济民主化改革;利用美国的援助;在朝鲜、越南战争中成为美国的军事物资供应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重视教育事业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的重要性。 2、知道发展才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之一,我们国家只有不断的发展,才能顺应世界潮流。

3、3、理解全球化经济。 二、 教材分析 稳定、开放、联合、协作及科技进步是发展的动力所在。 本课主要讲述了在二战中日本和西欧诸国的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的背景下, 日本和西欧诸国通过不同的发展道路在美苏两极格局下迅速崛起,成为当代世界“一超多极”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两个重要“极点”的史实。 三、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是在已掌握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美苏政治、经济发展 情况的基础上来学习这部分内容的,那么对于挑战两极的“欧盟”和“日本”的形成发展过程想必会有一定的兴趣;而对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及其异同,以及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求学生深入理解的。 四、 教学理念及设计思路 1、要采用“学

4、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领作用。 2、 在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要做注意把握,尽可能从知识层面,进行拓展 教学流程 导入语: 近代以来,西欧一直处于世界的主导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大国 崛起,并进行了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沦为二三流国家的西欧诸国意识到,只有联合成一个整体,才能发展,维护自己的安全,并在世界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 具体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用课件展示战后美苏两极对峙局面形成、发展以及 欧盟与日本的简要情况。 第二环节分组自学:将学生分成A(欧盟)和B(日本)两个组让他们 分别作为西欧和日本的“当权者”置身于当

5、时的历史情境之中,以教材和教师提供的资料为依据,分别去讨论、思考、决策,制定出能促使该地区或国家发展的政策。与此同时,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第三环节基础询问:通过小组互问的方式,检查、落实对本课相关知识 的记忆和概念的理解。若学生回答不尽准确,教师再作补充。 第四环节组际交流:各组选出1-2名代表,宣布由他们所代表的国家和 地区研究制定的发展经济的政策及其理由。 教师小结以明确答案:(多媒体展示) 关于欧盟: 规模:1951年6个国家2004年的25个 名称:欧共体欧盟 性质:经济联盟经济政治联盟经济政治军事联盟 小结:目前欧盟是第三大人口居住区,面积近400万平方公里,GDP达到10 万亿欧元。欧盟还决定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增强欧盟的军事实力,预计2007年建成12支精锐的作战群。欧盟在国际影响越来越大,理所当然的成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极”。 关于日本: 日本资源固然贫乏,但走的是高科技的发展道路;当然,这与他们长期注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