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文(2篇).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5444238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文(2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文(2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文(2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文(2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文(2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文(2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文(2篇).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文一、基本情况本人本学期担任高一级_个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高一(2、4、6、8、10、12、14、16)。本教材包括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获取、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多媒体信息加工、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信息资源管理共七章。其中第一章是概述性的,为后续各章节的学习做一些准备,其且各章是沿着培养信息素养的主线(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的评价)有侧重地展开的。二、本学期的教学目标1、树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如打字、计算机基础操作),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3、根据新课标精神,加强研究性学习,

2、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4、教学中培养学生遵守相关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三、改进措施教学措施1)强调基础知识,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2)注重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4)课堂中注重讲练结合,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5)加强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管理和引导教育措施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为,严肃处理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组织优势生辅导后进生上机实践操作,实现分层管理、分层教学。四、辅导形式、时

3、间形式1)理论辅导:教师讲解为主,可在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中进行2)上机辅导:教师上机指导为辅,学生上机练习为主,优势生帮后进生为补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文(二)一、学生基本情况:本人本期承担高一499、504、509班的教学工作任务。双基掌握情况:高一是本期入学的新生,尽管初中阶段均开设了信息课,但由于受客观条件(师资、上机条件等)的限制,一部分初级中学的信息课有其名而无其实,据我们调查_%的学生尚不具备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但学生大多语、数、外等文化基础课底子较好,这为教学好本门课提供了保障。二、教育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学习的品质,为加快祖国的信息化建

4、设而努力学习。(2)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达到_%,优秀率达_%。(3)双基教学要求:第一、使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树立良好的信息意识,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品质。第二、了解计算机的特点,认识微型计算机系统,学会Windows98的基本操作。第三、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能较熟练地通过Internet浏览、搜索、下载信息,收发电子邮件,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三、教材分析:本期所用教材为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本教材在教学思想、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本

5、期计划完成全书的教学任务。学生学完全部课程合格后获得_个学分。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要点)1、什么是信息:信息是客观事物存在的第三种基本形态,也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信息可以用来消除客观事物的不确定性,从而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科学决策,指导人们的行动。2、信息的主要特征: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3、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等等,其中微电子技术是基础,计算机技术是核心。4、

6、信息技术的历史: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信息技术已经经历了五次革命。(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产生。(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发明。(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教学课时:4课时第二章信息的获取(知识要点)1、信息需求的确定:信息需求就其含义而言,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即信息的内容;二是所需信息的载体形式,如文字、声音、图、视频等。所以,人们在确定信息需求时,可以从内容和载体两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2、信息来源的确定

7、:按承载信息的载体的不同,信息来源可以分为四大类:纸质媒介、电子媒介、人和事物。这些信息来源有其特点,在考虑从什么渠道能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时,一般要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可用的信息来源有哪些?(2)哪些是可靠的信息来源?3、信息获取的方法:阅读法;文献法;访谈法;视听法;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问卷法;网络检索法;遥感遥测法等。4、网络信息检索:因特网上有一种非常有效的信息搜索工具-搜索引擎。利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有两种主要方式:目录检索和关键词查询。5、信息价值的判断: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信息的准确性、信息的客观性、信息的权威性、信息的时效性、信息的适用性教学课时:12课时,其中上机6课时。第

8、三章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知识要点)1、信息的加工:是人们将获取的原始信息按照信息应用的需要,根据信息的内容和类型,对信息进行的分类整理、修改以及格式转换和存储等加工过程。信息加工包括信息加工的需求确定、文本信息的加工、数据信息的加工、图片信息的加工、声音信息的加工、视频信息的加工、动画信息的加工2、信息的集成与交流:将文本、图、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媒体素材,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多媒体作品的过程称为信息的集成。3、编程解决问题和智能信息处理(1)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一是利用现有的软件(已经编好的程序)让计算机工作,二是自己编制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为自己服务。(2)编程解决问题:编制计

9、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等。(3)智能信息处理:人工智能是相对人的自然智能而言的,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研制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实现智能行为和“机器思维”,解决需要人类专家才能处理的问题。教学课时:16课时,其中上机8课时。四、教研教改自学活动及主要措施:1、教研课题: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研究2、参与集体备课_次,相互听课_节,上公开课_节。3、接受名师或同科老师的指导或帮助青年老师提高教学水平或与同行老师互教互学。4、主要措施:(1)落实好学校常规管理制度,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备课时应做到“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上课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尤其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2)精心组织每一次上机课的教学;做到上机有教案、有准备、有目的要求。(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自身教学业务水平;(4)及时检查学生学习情况,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5)鼓励积极学生参加有关的课外活动,动员部分优秀学生参入奥赛培训,培养一批具有信息技术特长的学生。第2页共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