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校本研修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5441610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校本研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校本研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校本研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校本研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校本研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校本研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校本研修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校本研修 一、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小学数学课标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然而目前在我们学校多数班级里,有许多学生存在着以下不良的学习习惯。其具体表现: 1、有的学生学习无计划,作息无规律,回家不预习,课前不准备; 2、上课

2、不专心,东张西望,学习马虎、不举手发言,不交流讨论,不练习思考; 3、一边做作业,还一边吃东西或一边看电视,一心二用; 4、有些学生作业拖拉,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作业,依赖老师或同学的帮助; 5、家庭没有制定出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导致孩子学习和做作业,效率低下。 6、在学习和做作业时,不认真,不专心,审题不严,书写不整洁; 7、缺乏自己整理书桌用品和收拾书包的习惯; 8、依赖思想严重,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总是希望老师、家长能告诉他怎么做等等;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对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和动力,积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从而指导学生有效的进行

3、学习,获取学习数学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 研究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课堂教学中的听、说、审、检、作业书写、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 2、培养学习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思维品质,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 3、促进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自主化学习。在自主探究中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4、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校数学教育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 三、课题基本的研究思路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操作性的子课题。在教研组长的组织协调下,根据各个年龄阶段学生能力的差异,

4、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低年段“良好课堂学习常规习惯的培养” 学会听。主要是教给听的方法,培养听的习惯,训练听的能力。 学会说。“说”包括回答老师的提问、修正他们的发言和参加小组讨论一种情况。使学生养成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习惯。 、学会写。首先是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其次使学生树立形成正确、美观的数字印象,理解数学符号的涵义。再次要求学生用本干净整洁,字迹清楚规范,有一定的书写速度。 2、中年级“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我们也想作为一种学习习惯来培养,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合作学习的条件,因此我们不想错失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这个重要学习方式

5、的良机。为此,我们也定出了几个阶段性培养目标,会“表达”、会“交流”、会“倾听”。 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 、提升“交流”的内涵。 3、高年级“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高年级把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习惯作为他们的研究子课题。为此,定出了四个培养目标-六会:会听、会看、会想、会提、会说、会做。通过对六会的培养,让学生具备探究学习的条件,让学生爱探究,想探究、会探究。 、会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 、会看: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 、会想: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学生肯动

6、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他动脑子。 、会提:会提出可探究性的问题。在听、看、想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会自己提出探究问题。 、会做。在教学中高度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有效组织学生多向参与到学习中去,而且也是探究性学习的必备条件。 、会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得去想。说也是做的提升,要把自己的探究过程和探究发现准确的描述出来,这不仅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学生归纳、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的考验。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坚持每月一次的课题组例会制度,及时分析总结前阶段工作得失,部署下阶段的工作,不定期开设科研沙龙,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2、建立

7、课题组研究课制度,抓好备课、上课、说课、评课、课堂评议五关,每堂研究课设有研究指标、达成情况、研究课听课笔记与课堂教学评议表,全体成员听课、评课,从中得到提高; 3、撰写研究性文章,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每学期撰写与课题有关的论文,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选,或向有关报刊、杂志投稿; 4、进行资料积累,要求教师把既是重要参考资料又是成果的课题研究资料、学习材料及时整理好,学期结束时及时收缴与归档,以便于同组成员学习借鉴其中的有价值的经验。 五、课题预设的研究结果 通过本校本课题研究与实验,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的逐步养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发学生个体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做到动力系统与情感系统,智慧系统与行为系统相整合,从而提高学生修养,完善学生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终大的意义。同时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参加课题实验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方面有明显提高,改变教学方式,在教学形式有所创新,逐步成为我校教改的带头人,进而促进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1、良好课堂学习常规习惯的培养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