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杰因果检验简要介绍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5435864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格兰杰因果检验简要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格兰杰因果检验简要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格兰杰因果检验简要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格兰杰因果检验简要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格兰杰因果检验简要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格兰杰因果检验简要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格兰杰因果检验简要介绍(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格兰杰因果检验简要介绍格兰杰(Granger)因果性检验目前在计量经济学中应用比较多,不过我们当初学习计量并没有学这个 检验方法,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应该会学到吧。上次谭英平师姐给我们讲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课时曾经给我们 介绍过,不过也只是很肤浅地说了说原理(这种教学有一定的危险性啊)。要探讨因果关系,首先当然要定义什么是因果关系。这里不再谈伽利略抑或休谟等人在哲学意义上所 说的因果关系,只从统计意义上介绍其定义。从统计的角度,因果关系是通过概率或者分布函数的角度体 现出来的:在宇宙中所有其它事件的发生情况固定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一个事件A的发生与不发生对于另 一个事件B的发生的概率(如果通过事件定义了

2、随机变量那么也可以说分布函数)有影响,并且这两个事 件在时间上又先后顺序(A前B后),那么我们便可以说A是B的原因。早期因果性是简单通过概率来定义的,即如果P(B|A)P(B)那么A就是B的原因(Suppes,1970); 然而这种定义有两大缺陷:一、没有考虑时间先后顺序;二、从P(B|A)P(B)由条件概率公式马上可以推 出P(A|B)P(A),显然上面的定义就自相矛盾了(并且定义中的“”毫无道理,换成“”照样讲得通,后来 通过改进,把定义中的“”改为了不等号“尹 其实按照同样的推理,这样定义一样站不住脚)。事实上,以上定义还有更大的缺陷,就是信息集的问题。严格讲来,要真正确定因果关系,必须

3、考虑 到完整的信息集,也就是说,要得出“A是B的原因”这样的结论,必须全面考虑宇宙中所有的事件,否则 往往就会发生误解。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若另有一个事件C,它是A和B的共同原因,考虑一个极端情况: 若P(A|C)=1, P(B|C)=1,那么显然有P(B|AC)=P(B|C),此时可以看出A事件是否发生与B事件已经没有 关系了。因此,Granger(1980)提出了因果关系的定义,他的定义是建立在完整信息集以及发生时间先后顺 序基础上的。至于判断准则,也在逐步发展变化:最初是根据分布函数(条件分布)判断,注意Qn是到n期为止宇宙中的所有信息,Yn为到n期为止 所有的Yt(t=i.n),Xn+1为

4、第n+1期X的取值,Qn-Yn为除Y之外的所有信息。F(Xn+J 兔)丰 F(Xn+J(曾 一 丫丿)(1)后来认为宇宙信息集是不可能找到的,于是退而求其次,找一个可获取的信息集J来替代QF(Xn+l I JN)主 F(Xn+1 I (JN- Yn)(2)再后来,大家又认为验证分布函数是否相等实在是太复杂,于是再次退而求其次,只是验证期望是否 相等(这种叫做均值因果性,上面用分布函数验证的因果关系叫全面因果性):E(Xn+1 I Jn)主 E(Xn+! | (人一 丫丿)(3)也有一种方法是验证Y的出现是否能减小对Xn+】的预测误差,即:2(Xn+i 丨 Jn)P(B)那么A就是B的原因(Su

5、ppes, 1970);然而这种定义有两大缺陷:一、没有考虑时间先后顺序;二、从P(B|A)P(B)由条 件概率公式马上可以推出P(A|B)P(A),显然上面的定义就自相矛盾了(并且定义中的“” 毫无道理,换成“”照样讲得通,后来通过改进,把定义中的、”改为了不等号“M”,其实按照 同样的推理,这样定义一样站不住脚)。事实上,以上定义还有更大的缺陷,就是信息集的问题。严格讲来,要真正确定因果关系, 必须考虑到完整的信息集,也就是说,要得出A是B的原因”这样的结论,必须全面考虑宇 宙中所有的事件,否则往往就会发生误解。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若另有一个事件C,它是A 和B的共同原因,考虑一个极端情况:若

6、P(A|C)=1,P(B|C)=1,那么显然有P(B|AC)=P(B|C), 此时可以看出A事件是否发生与B事件已经没有关系了。因此,Granger (1980)提出了因果关系的定义,他的定义是建立在完整信息集以及发生 时间先后顺序基础上的。至于判断准则,也在逐步发展变化:最初是根据分布函数(条件分布)判断,注意Qn是到n期为止宇宙中的所有信息,Yn为 到n期为止所有的Yt (t=1n),Xn+1为第n+1期X的取值,Qn-Yn为除Y之外的所有信 息。F(Xn+1 | Qn) + F(Xn+1 | (Q n - Yn)后来认为宇宙信息集是不可能找到的,于是退而求其次,找一个可获取的信息集J来替

7、代 Q:F(Xn+1 | Jn) + F(Xn+1 | (Jn - Yn)(2)再后来,大家又认为验证分布函数是否相等实在是太复杂,于是再次退而求其次,只是验证期望是否相等(这种叫做均值因果性,上面用分布函数验证的因果关系叫全面因果性):E(Xn+1 | Jn) + E(Xn+1 | (Jn - Yn)(3)也有一种方法是验证Y的出现是否能减小对Xn+1的预测误差,即:o2(X n+1 | Jn) o2(X n+1 | (Jn - Yn)最后一种方法已经接近我们最常用的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统计上通常用残差平方和来表 示预测误差,于是常常用X和Y建立回归方程,通过假设检验的方法(F检验)检验Y的 系数是否为零。可以看出,我们所使用的Granger因果检验与其最初的定义已经偏离甚远,削减了很多条 件(并且由回归分析方法和F检验的使用我们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