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543230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粤教版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粤教版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粤教版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粤教版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教版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认识地球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1. 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地球大小:赤道约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2、运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说明地球是球形:(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2)月食现象。(麦哲伦的环球航行)(4)地球的卫星照片3、 经纬线特点(对于下面两个表格一定要理解记忆)。纬线 经线纬线经线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长度由赤道向两极在递减相等形状除极点外,纬线圈都是圆半圆纬度经度起止度数0O ( 0O 纬线叫赤道 )90

2、 O N/S0O ( 0O 经线叫本初子午线)180 O 代号北纬N,南纬S东经E,西经W如何区分区分南、北纬(两种方法):1.赤道(0O 纬线)以北为北纬N,赤道以南为南纬S;2.纬度向北递增为北纬N, 纬度向南递增为南纬S。区分东、西经(两种方法):1.本初子午线(0O 经线)以东为东经E,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W;2.经度向东递增为东经E, 经度向西递增为西经W。半球划分赤道分南、北半球20 O W和160O E分东、西半球4、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呈圆形;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成为一点。 赤道以北称北纬,“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S”表示。 5、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3、呈半圆状;长度都相等。 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W”表示;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E”表示。 6、 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180。主要的纬线:赤道、北极点90N、南极点90S。7、地轴:地球自转轴,是一个假想轴。 8、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9、南北半球分界:赤道 10、东西半球分界:东经160度和西经20度,东半球(20w160E)西半球(160 E20W)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和160E。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11.利用经纬网定位。12、站在北极点,你的四周都是南方;站在南极点,你的四周都是_北方_。6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

4、转、公转(地理图册第13页)地球运动绕什么转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面对赤道面对北极面对南极自转地轴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一天1.昼夜更替2.时差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1. 四季(掌握二分二至图)2. 五带(掌握五带图)3.天气长短变化。下图:二分二至图要求: (1).掌握二分二至的时间(2).二分二至时直射点位置节气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日期3.216.229.2312.22太阳直射点位置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北半球昼夜长短昼夜平分昼长夜短昼夜平分昼短夜长、地球的自转,经历昼夜交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形成春、夏、秋、

5、冬四季。、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3).二分二至时北半球昼夜长短13、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24小时 14、地球的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15、自转:产生了 昼夜更替和使经度不同的世界各地出现时间差异公转:产生1)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2)昼夜长短的变化3) 四季变化和五个热量带右图:五带图要求:1).五带名称2).分界线名称、度数3).五带各自的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全年热南、北温带四季分明南、北寒带有极昼或极夜、全年冷16、五带的划分:1)北寒带位于北纬66.5度,

6、南寒带位于南纬66.5度,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2)北温带位于北纬66.5度与23.5度之间,南温带位于南纬66.5度与23.5度之间,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热 带北温带动南 温 带北 寒 带南 寒 带有极昼极夜有极昼极夜有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直射无极昼极夜、直射9090(北极圈)66.5(南极圈)66.5(北回归线)23.5(南回归线)23.5(赤道)03)热带位于北纬23.5度与南纬23.5度之间,气候终年炎热。北东北西北第二章 地图1.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2. 地图上八个基本方位:3.比例尺的三种方式:数字、线段、文字。东西比例尺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图幅一样,比例尺

7、大小不同,显示的地理事物详细程度就有同。比例尺大,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较小,显示的地理事物较详细;东南南西南比例尺小,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较大,显示的地理事物较粗略。4.GPS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缩写,GPS可以准确地进行定位。5.地图上图例和注记。(课本第27页)6.要读懂地图,先要阅读地图的名称,了解比例尺的大小,确定地图上方向,再根据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查找所需信息。7、等高线与地形图(1)、绝对高度(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2).不同山地的等高线形态:山顶等高线四周低,中间高;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鞍部两侧的等高线较高;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3).等高线与地形的关系:等高线

8、密陡坡;等高线疏缓坡。(4).分层设色地形图颜色: 平原 平原:绿色 高原 丘陵、高原、山地:黄褐色 (5).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 山地 海洋、湖泊:蓝色 丘陵 积雪、冰川:白色 盆地(6).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 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第一节 陆地与海洋的分布1、地球陆地与海洋面积比:陆地占29,海洋占71。面积比大约为3:7,陆地集中在北半球,北极地区几乎一片海洋。海洋多分布在南半球,南极地区却是一块大陆。但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永远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在北半球

9、;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我国在东半球。2、大洲: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所组成的区域。 最大的是亚洲: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最大的是亚欧大陆 岛屿:四周环海的小块陆地。最大的是岛屿是格陵兰岛。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海峡:沟通两个海洋水域的狭窄水道。洋:海洋的中心部分,离大陆 较远。海:海洋的边缘部分,离大陆较近。3.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记清楚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七大洲:亚洲(面积最大)、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跨经度最大)、大洋洲(面积最小)四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大)、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积最小)3. 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

10、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且海拔最高;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和跨纬度最多的大洲。海拔最低为欧洲;大洋洲面积最小。6、全部在北半球:欧洲、北美洲 全部在南半球:南极洲 跨南北半球: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最深、温度最高、岛屿最多;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1、面积最小的是北冰洋;几乎全在热带的是印度洋;位于东半球的是印度洋;跨经度最多的是北冰洋;纬度位置最高的是北冰洋;全在北半球的是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的是北冰洋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跨经度最多的大洋。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由大到小:太大印北)第二节海洋和陆地的变迁 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1地壳的变动;2海平面的升降;3人类活动。 地球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中。2、德国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原始地球有一整块大陆,后来经过破裂漂移成为现在的陆地。 3、板块构造学说: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

12、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所在的板块是印度洋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 、拉伸、碰撞、 挤压。(2)红海是由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的,大西洋是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形成的;如喜马拉雅山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落基山脉是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安第斯山脉是由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的;阿尔卑斯山脉是有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形成4、世界上的大山和火山、地震带: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5、高大山系:东半球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西半球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脉

13、和 安第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 挤压产生。阿尔卑斯山脉 由非洲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产生。板块相对移动方向案例板块张裂东非大裂谷的形成、红海面积扩大、大西洋面积扩大板块挤压喜马拉雅山系的形成、阿尔卑斯山系的形成、地中海将逐渐消失6.能够运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现象。例如解释珠穆朗玛峰升高的原因、日本多地震的原因第三节人类与海洋1、海洋水占全球总水量的97%;矿产、油气、生物等资源丰富;被人们称为“蓝色油田”、“天然鱼仓”、“盐类故乡”、“娱乐胜地”、“资源宝库”等。2、赤潮:近海的一种生物环境污染。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局部海域的营养盐类过剩,形成海水富营养化,结果一些低级藻类过度繁殖,消耗海水中大量的溶解氧,引起鱼类大量死亡。3、海洋目前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海洋石油污染、海洋垃圾污染、过度捕捞海洋生物。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天气和天气预报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时间短、变化大,不同地方天气不同,不同时间天气不同。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时间长,变化小。常用气温和降水描述。在卫星云图上,白色通常表示云雨区,蓝色表示陆地,绿色表示海洋。概念特点天气某个地方短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热等变化多变、不稳定气候某个地方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