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V泰常变-朝阳变线路工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5432190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kV泰常变-朝阳变线路工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kV泰常变-朝阳变线路工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kV泰常变-朝阳变线路工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kV泰常变-朝阳变线路工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kV泰常变-朝阳变线路工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kV泰常变-朝阳变线路工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V泰常变-朝阳变线路工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膄薁羃肄蒃薀蚃艿莈蕿螅肂 螅袀膂芃蚁衿莄蒈蚇袈肄莁 110kV泰常变-朝阳变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江苏海宁电力实业公司2013年02月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审 批 页批 准: 年 月 日安全审核: 年 月 日质量审核: 年 月 日技术审核: 年 月 日编 写: 年 月 日目录页1.工程概况- 1 -2.编制目的- 1 -3.编制依据- 1 -4.输电线路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 -4.1.线路复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1 -4.2.基础分坑、开挖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2 -4.3.基础位移、扭转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2 -4.4.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2 -4.5.接地沟埋设不够质量通病的防治

2、措施- 3 -4.6.基础整理不规范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3 -4.7.铁塔构件变形、镀锌层磨损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3 -4.8.螺栓不匹配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4 -4.9.螺栓紧固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4 -4.10.导线磨损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4 -4.11.子导线超差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5 -4.12.压接管弯曲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5 -4.13.附件安装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5 -4.14.线路防护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6 -附表一:质量通病检查记录表- 7 -附表二:输电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总结- 8 -1. 工程概况本工程110kV泰常变-朝阳变线路工程自220k

3、V泰常变110kV泰朝线出线构架起至110kV洋裕回线19#分支塔止。本工程全线四回设计(其中1#-6#杆塔已在110kV泰七线工程中实施,导、地线已架设)。6#-88#架设单回路导线,两根地线。线路长度约为11.6。导线:采用2LGJ-300/25钢芯铝绞线。地线:两根为24芯OPGW-120复合光缆。2. 编制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输电线路施工质量,克服输电线路工程质量通病,确保本工程达标投产,特编制本工程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同时,为线路工程质量持续改进收集可靠数据和积累经验。3. 编制依据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 的通知 基建质量201019 号 国家电网

4、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标准工艺示范手册)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工艺标准库2012年版)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3-2005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DL/T 5168-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2011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2006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SDJ 226-87建设单位输电线路工程质

5、量通病防治任务书4. 输电线路质量通病防治措施4.1. 线路复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4.1.1. 杆塔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平端面的要求。复核重要跨越物间的安全距离,对新增加的跨越物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校核。4.1.2. 线路方向桩、转角桩、杆塔中心桩应有可靠的保护措施,防止丢失和移 动。中心桩采用混凝土浇筑进行保护,其顶面应有杆塔号、线路方向、四腿方位标识。4.1.3. 线路途经山区时,必须校核边导线在风偏状态下对山体的距离。4.2. 基础分坑、开挖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4.2.1. 遇特殊地质条件(如:流沙、泥水、稻田、山地等),开挖前应将杆塔中心桩引出。辅助桩应采取可靠保护措施,基础浇制完成后,必须

6、回复塔位中心桩。 4.2.2. 基础开挖完成后,现场质安员会同旁站监理及时检查基础坑的深度,坑深误差应控制在+100-50mm的范围内,防止出现超深或欠挖现象。4.2.3. 掏挖基础如需放炮时,应采用多点放小炮的方式,严禁放大炮爆破,避免破坏原地质结构。4.2.4. 基坑开挖完成后要及时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当温度降至0以下时应采 取防冻措施,严禁坑底受冻。雨、雪天气后,必须把坑内积水(雪)和淤泥清理干净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4.3. 基础位移、扭转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4.3.1. 基础开挖前要对基础中心桩进行二次复核,并设置稳固的辅助桩位,确认桩位及各个基础腿的方位准确。4.3.2. 基础支模后、浇

7、制前和浇制中要多次校对基础模板、地脚螺栓的方位,保证其准确性。4.3.3. 当基坑有积水时,回填前应先将水排完,然后四周均匀填土、夯实,并随时检查基础是否位移。4.4. 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4.4.1. 施工中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采购、进料质量。砂石水泥应取得相关相应资质试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混凝土施工前应取得有资质的试验室出具的 设计配合比(附有试配强度报告)进入冬期施工或者更换添加剂时,应根据规范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4.4.2. 基础试块养护条件应与基础养护条件基本相同。记录试块养护期的日平均温度,当等效养护龄期逐日温度累计接近600d时,进行送检。4.4.3. 基础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

8、刚度、平整度,应对其支撑强度和稳定性进行计算。基础模板应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防止出现基础立柱几何变形。模板接缝处应采取粘贴胶带等措施,防止出现跑浆、漏浆现象。4.4.4. 浇制中,需要设专人控制混凝土的搅拌和振捣,现场质安员要随时检查混凝土的搅拌和振捣过程,防止出现振捣不均匀或振捣过度造成的离析。4.4.5. 混凝土垂直自由下落高度不得超过2m,超过时应使用溜槽、串斗,防止混凝土离析。4.4.6. 基础浇制时,应多方位均匀下料,防止地脚螺栓受力不均与基础立柱不同心。偏心应该控制在8mm以内。4.4.7. 混凝土初凝前,采用多点控制的方法对基面高差进行测量,保证立柱顶面相对高度

9、误差不超过5mm。杜绝二次抹面。4.5. 接地沟埋设不够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4.5.1. 接地网地沟开挖时要充分考虑敷设接地体时出现弯曲的情况,留有深度富裕量。4.5.2. 接地体敷设时,旁站监理要进行监督检查,水平接地体要边压平边回填,保证埋深,回填土要符合规范要求。4.5.3. 杆塔接地装置安装时,接地引线扁铁与杆塔连接处要紧密,引下线应紧贴塔身与保护帽顺畅引下,保护工艺美观。4.6. 基础整理不规范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4.6.1. 回填时应在坑口地面上筑防沉层。基础验收时,防沉层厚度应有300500mm,防沉层应平整规范,其宽度不小于坑口宽度,其高度不应掩埋铁塔构件。4.6.2. 基础施工完

10、成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4.6.3. 清理现场时应及时恢复现场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及地质滑坡。4.7. 铁塔构件变形、镀锌层磨损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4.7.1. 对超长构件的运输,汽车要安装专用运输架,防止运输中出现塔材变形情况。塔材装卸时,应采用吊装带进行,严禁使用钢丝绳直接进行装卸。4.7.2. 现场监理应对进场塔材进行相关项目的检验,并对塔材的镀锌层质量进行检验,必要时还要对塔材的材质和镀锌层厚度进行复检。4.7.3. 采用悬浮抱杆组立铁塔时,抱杆的下拉线设置宜采用吊装带,当采用钢丝绳必须对被绑扎的部位进行保护。4.7.4. 塔材起吊时,要合理选定吊点的位置,对于过宽塔片、

11、过长交叉材必须采用补强措施,对绑扎点处要设置圆木并绑扎衬垫材料保护。4.7.5. 地面转向滑车严禁直接利用塔腿、基础立柱代替地锚使用。应设专用卡具,或者采用在塔腿内侧根部设置的滑车锚固铁件或者锚固孔。4.7.6. 铁塔组装过程中发生构件连接困难时,要认真分析问题的原因,严禁强行组装造成构件变形。4.7.7. 提升抱杆前,须将已组立好的塔段螺栓进行紧固,防止受力后变形。4.7.8. 构件弯曲变形控制在1/10000,各相邻节点间主材弯曲不得超过1/750。4.8. 螺栓不匹配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4.8.1. 应按设计图纸及验收规范,核对螺栓等级、规格和数量,匹配使用。4.8.2. 杆塔组立现场,应

12、采用有标识的容器将螺栓进行分类,防止因螺栓混放造成错用。4.8.3. 对特殊原因临时代用的螺栓,应做好记录并及时更换。4.9. 螺栓紧固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4.9.1. 设计单位应提供螺栓紧固力矩的范围。紧固时其最大力矩不宜大于紧固力矩最小值的120%。4.9.2. 防止紧固工具、螺母擦伤塔材镀锌层。紧固螺栓宜使用套筒工具,应检查螺帽底部光洁度,采取防止螺杆转动的措施。4.9.3. 交叉铁所用垫块要与间隙匹配,使用垫片时不得超过2个。4.9.4. 脚钉备母外侧螺丝不得露扣,确保脚钉紧固。4.9.5. 螺栓紧固时应严格责任制度,实行质量跟踪制度。4.9.6. 螺母平面必须与构件连接紧密。4.10.

13、 导线磨损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4.10.1. 装卸、运输导线过程中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导线磨损和碰伤。4.10.2. 按跨越架(物)条件计算放线张力,减少导线与跨越架(物)摩擦,防止损伤导线。 4.10.3. 放线时应保证线轴出线与张力机进线导向轮在一条直线上,导线不得与线轴边沿摩擦。换线轴时,应防止导线与张力机、线轴架的硬、锐部件接触。4.10.4. 余线回盘时,若连接网套被盘进线轴,应在连接网套和其他导线间垫一层隔离物。张力机前、后的压接和更换线轴时地面必须采取保护措施,禁止导线直接与地面接触。4.10.5. 完成牵张放线作业、各子导线临锚后,子导线驰度应相互错位,防止子导线鞭击。4.10.

14、6. 卡线器不得在导线上滑动,卡线器后侧导线应套橡胶管保护。4.11. 子导线超差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4.11.1. 放线滑车使用前要检查保养,保证转动灵活,消除其对子导线弧垂的影响。4.11.2. 耐张塔平衡挂线时, 划印及断线位置应标示清楚、准确。4.11.3. 避免在较恶劣的天气紧线。4.12. 压接管弯曲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4.12.1. 压接管压接后应检查弯曲度,不得超过2%L。有明显弯曲时应校直,校直后如有裂纹应割断重接。4.12.2. 经过滑车的接续管应使用与接续管相匹配的护套进行保护。当接续管通过滑车时,应提前通知牵引机减速。4.12.3. 对于超过30的转角塔、垂直档距较大、相邻档高差大的直线塔,要合理设置双放线滑车。4.13. 附件安装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4.13.1. 开口销不得漏装,不得出现半边开口和开口角度小于60的现象。4.13.2. 合成绝缘子串附件安装时,应使用专用工具,禁止踩踏合成绝缘子。4.13.3. 铝包带的缠绕应紧密,并与导线外层铝股绞制方向一致。两端露出线夹长度不超出10mm,其端头回绕于线夹内压住。4.13.4. 绝缘架空地线放电间隙的安装,应使用专用模具,控制误差不超出2mm。4.13.5. 地线与变电站架构连接处,应加装绝缘子,并在连接线上设置便于站内接地电阻检测的断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