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备考练习套卷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5432186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备考练习套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语文备考练习套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语文备考练习套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三语文备考练习套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三语文备考练习套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备考练习套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备考练习套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酒馔(zhun) 平添着(zho)手成春 坐镇指挥B傩送(ru) 阔老悄(qio)然无声 大声疾呼C勖勉(x) 燥热千载难逢(zi) 厝火积薪D疆埸(y) 去世熟视无睹(shu) 米珠薪贵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去年9月,广西师大美院院长帅民风来到百姓文化大讲坛,带领现场听众领略了一番材质的美感,并且谈了许多巧用不同材质装扮生活的心得,整场讲座帅民风振振有辞,言之有物,显示了深厚的艺术修养。B最近他们两人总有些不对劲,就说庆祝“元旦”吧,一个说组织一场球赛,另一个偏要反弹琵琶,非要组织一次文艺演出不可。C山楂树之恋这

2、部号称投资上亿的影片,尽管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的布景和服装深受观众好评。D在农历新年来临之际,远在月球轨道的“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特殊的“语音”,给家乡的亲人“拜年”。这个穿越38万公里的“语音”是:“我在月球上向大家拜年了。我要送上一首来自月球的春节序曲。”一首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春节序曲随后铿然响起。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B我们学校不仅有红墙绿瓦的校舍,还有浓郁的文化氛围,“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的两条大标语挂在学校教学大楼的醒目处。C不久前,在

3、河南省召开的全省共青团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暨宣传舆论阵地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团舞钢市委就“网络+手机短信”的团建创新做法作了典型发言。D按照中国医学的传统理论,在正常情况下“风”是自然界的“六气”之一(风、寒、暑、湿、燥、火),异常情况下“风”又是致病的一种因素。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句是A事实证明,忽视汉语教学不仅造成了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汉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退。B对记者的问题,有关部门负责人态度鲜明地作了答复:一定要认真调查,还原事实真相;严明纪律,处罚违纪人员;加强监督,净化就业环境。C中国的皮影戏曾经征服了无数热爱它的人们,它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

4、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D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倾听,是一扇通往音乐之神的大门。倾听,为我贫穷的岁月留下了欢乐。那时,我坐在被雪埋得很虚的山坡上, ,那是我从未听过的一些声音,它让我站立不安,它让我血流加快,它让我骨头发热,它让我神不守舍。我不知道,宇宙的深处,也有自己的声音,也有用声音构架生命的信息桥。可以想象,羊有多少寂寞,我就有多少寂寞就在我鞭子一扬的时候,一种隐秘的声音,通过长长的鞭梢,传至我的耳朵除了羊蹄踩雪的声音,万物中更多的声音,几

5、乎都被雪冻僵了我只有倾听,在羊蹄踩雪的声音以外,挣断头发地倾听A B C D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文化创新要有世界眼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历经社会变迁,中国文化之所以能有气象万千的格局,之所以能维系绵延不绝的血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够吐故纳新、完善自我。在历史上,从军事征战到贸易往来,从官方的使节互派到民间的自发沟通,文化交流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人们彼此理解和接纳的重要内容。就此而言,古老中国的文化更新,正是在一次次文化交流中实现的。毫无疑问,只有在这样开放包容的交流中,我们的文化创新才有了不竭的动力和活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的文化,犹

6、如它山之石,本身就充满了新的特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犹如不同色彩的搭配,在纵横交错、明暗强弱的各式组合之中,新的“颜色”就会出现。不同“颜色”的文化,只有相互碰撞、融合,才能迸发新的魅力。当前,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和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一样,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这种“多样性”的提倡,不只致力于文化的保护,更是在强调多样性文化之间的启发和借鉴。在多样的世界文化中,我们的文化创新需要坚持开放包容的理念,切忌闭门造车。我们历史上的几个文化大繁荣时期,无一不伴随着对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引进和吸收,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再创造的过程。从历史看,埃及古文明之于希腊,希腊文明之于罗马,印度文

7、明之于中国等,其间的消化吸收,无不证明开放包容的重要意义。就近而言,上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曾兴起过一股声势浩大的“文化热”。其实质,就是在改革开放的前提下,中国社会通过引介国外经典作家和作品,大力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如今,“文化热”已经散去,但文化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却一直在继续。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的文化创新在吸收之中,当然还要坚持自己的特色,不能邯郸学步。我们要用世界的眼光,将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作为我们民族文化发展的参照系和资源库,并以此激发我们文化创新的灵感和活力。但不可忘记,世界眼光是要有立足点的,是应以“我”为主的。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吸收什么样的成果,这些都应从我国文化发展的现

8、实需要出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种变异在文化创新中也同样存在。如果不注重土壤,只是简单的嫁接,那么所谓文化创新,结出的就只能是苦果了。事实上,任何文化创新都是一种“扬弃”,既要力避无原则的照搬照抄,也要重视自己脚下泥土的芳香。所以,我们的文化创新要始终坚持自己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原则:既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又顺应世界文明进步的潮流,着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走向世界的名片。当今世界,中外文化交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展开,这为我们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不断推进文化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我们应在

9、开放包容中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不断推动中国文化的创新、发展和繁荣。6.下列关于“文化创新”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化创新是中华文化历经社会变迁,至今能有气象万千的格局、维系绵延不绝的血脉的重要原因之一。B在多样的世界文化中,文化创新需要坚持开放包容的理念,切忌闭门造车。这一点已经为历史所证明。C文化创新固然要注意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但要在坚持自己的特色基础之上,不能邯郸学步。D在中外文化交流更加活跃的今天,如何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将面临着新的要求。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我们要用世界的眼光,吸收各国的优秀文化,让我们民族的文化成为世界文化

10、的参照系。B以“我”为主,在借鉴经验、吸收成果的时候,都应从我国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C在文化创新时实行“扬弃”,既力避无原则的照搬照抄,也重视自己脚下泥土的芳香。D文化创新要始终坚持自己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原则,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8.下列对原文中整理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从历史的角度看,人们要想彼此理解和接纳,就只有通过文化交流才能够实现。B提倡文化“多样性”,不仅为了保护文化,更强调多样性文化之间的启发和借鉴。C上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兴起的“文化热”,就是大力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的成果。D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进行文化创新的优势更大。韩镛,字伯高,济南

11、人。延佑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迁集贤都事。泰定四年,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当时由进士入官者仅百之一,由吏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帝乃欲以中书参议傅岩起为吏部尚书,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击奸暴,黜贪墨,而特举乌程县尹干文传治行为诸县最,所至郡县,为之肃然。二年,转江浙财赋副总管。至顺元年,除国子司业,寻迁南行台治书侍御史。顺帝初,历佥宣徽及枢密院事。至正二年,除翰林侍讲学士,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参

12、议中书省事。七年,朝廷慎选守令,参知政事魏中立言于帝:“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加镛者。”帝乃特署镛姓名,授饶州路总管。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旦望必幅巾深衣以谒先圣,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每治政之暇,必延见其师生,与之讲讨经义,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镛居官廨,自奉淡泊,僚属亦皆化之。先是。朝使至外郡者,官府奉之甚侈,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往往腾谤于朝,其出使于饶者,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

13、饭,退皆无有后言。其后有旨以织币脆薄,遣使笞存省臣及诸郡长吏。独镛无预。镛治政,虽细事,其详密多类此。十年,拜中书参知政事。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人或以镛优于治郡,而执政非其所长,遂出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及脱脱罢,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乃迁西行台中丞,殁于官。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吏部掌天下铨衡 诠:选拔官吏B制可其奏 制:制止C. 俾俊秀入学宫 俾:使D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 劝:勉励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B往往腾谤于朝此非孟德之困于

14、周郎者乎c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燕王诚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D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11.文中划线未句读处句读正确的一项是A.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 必卜之B. 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C. 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D. 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朝时,显要官职往往是由吏职出身的人来担任,很少有人能从进

15、士做官,韩镛就是从进士做官的。B韩镛在担任侍御史时,因为刚正不阿被当时的官员们忌恨,议论政事的人诬告他贪赃肥私,于是他被罢免了官职。C饶州地区民俗崇尚鬼神,就连做盗贼的人准备抢劫时,也必定到觉山庙中占卜吉凶,韩镛到任后,就拆毁了庙宇,将泥塑偶像沉入江中。D朝廷外派的使臣,朝廷供奉本来就多,各地方州县都很讨厌他们,他们到了饶州,韩镛只供给他们粗米饭,他们也不敢有什么议论。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3分)(2)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3分)(3)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4分)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柳宗元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