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学期课文内容填空专项真题含答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5431867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学期课文内容填空专项真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学期课文内容填空专项真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学期课文内容填空专项真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学期课文内容填空专项真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学期课文内容填空专项真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学期课文内容填空专项真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学期课文内容填空专项真题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学期课文内容填空专项真题含答案班级:_ 姓名:_一、 日积月累。1天行健,_。 2胜任者有力,_。 3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_,_。4写出一句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句子:_5在自制的书签上写一句你喜欢的格言:_二、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题西林壁中的诗句“_,_”告诉我们:在看问题时,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2在平时的生活与工作中,我们要谨记“_,_”这句话,谨言慎行。3要想成才,学习和发问非常重要,正如汉代王充所说:_,_,_。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正所谓_,_,如果能取长补短,我们就会不断不进步。三、 课文知识闯关。 1观潮一课,按照_、_、_的时间

2、顺序描写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_大潮。2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_的响声,好像_滚动。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_,浩浩荡荡_; 那声音如同_,好像大地被震得颤动起来。4细细的溪水,流着_和_的香味,流着_。5我们踮着脚向东望去,江面还是_,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响声_,只见东边_的地方出现了一条_,人群又沸腾起来。6空山不见人,_,返景入深林,_。四、 回忆课文内容填空。1琥珀记叙了这块奇特的琥珀_,交代了琥珀形成的_,激发了我们对_的兴趣,进一步增加了有关化石的科学知识。2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_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_,以及一些证据和演化过程的推理

3、。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以唤起大家对科学的浓厚兴趣。3新奇的纳米技术介绍了纳米技术的_,未来生活因为运用了纳米技术将会非常神奇。它们都将因为纳米技术的运用而将发生深刻的变化。4千年圆梦在今朝叙述中国从_代开始,就一直想实现_的梦想,人们不断地进行尝试,人们的不懈努力在2003年终于有了结果。但在此过程中,我国人民也遭受了无数次失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_的成功,也代表炎黄子孙将遨游于更远的太空。五、 回忆课文内容。1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_代诗人_,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_、_、_、_,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_代诗人_,描绘了一幅_的田园风

4、景图;清平乐村居的作者是宋代词人_,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达作者对_的喜爱。2乡下人家按照房前屋后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_、_、_、_的生活。3天窗描写了在乡村里一个_般的玻璃天窗在不同的_和_里给孩子们带来的_和_。孩子们通过小小的一扇天窗,对外面世界的_和_,让孩子们的心灵更加灵动和美丽。4三月桃花水把阳春三月的河水比作_;赞美了三月桃花水比_还贵,比_还亮,美得让人沉醉;抒发了作者_。六、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1.填写正确的关联词语,然后再写一句话。_是倦了,_驮着斜阳回去。_2.“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5、。”这句话运用的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再写一句拟人句:_七、 填写恰当的名句。1.“洛阳亲友如相问,_”告诉我们,对待亲友要有一颗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不要人夸好颜色,_”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不要与世俗同流合污;“欲将轻骑逐,_”表明了虽然条件艰苦,但战士们仍然奋勇杀敌的精神。2.古人说:“_。”我们现在虽然有了点成绩,但也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3.我们要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奋发向上,永不停息,正如周易中所说的“_,_。”八、 积累和运用,完成古诗文和课文内容填空。1.返景入深林,_ 。(王维鹿柴)2._,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云母屏风烛影深,_

6、。(李商隐嫦娥)4.须臾却入海门去,_。(刘禹锡浪淘沙)5.诵读诗词佳句往往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白居易暮江吟中的“_,_。”写出了夕阳斜照的艳丽江景。苏轼题西林壁中的“_,_。”道出了“当局者迷”的深刻哲理。卢钺雪梅中的“_,_。”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雪”与“梅”的争春斗艳、相映成趣。九、 诗句、名言积累。1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_,_。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2_,溪上青青草。_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_,中儿_。最喜小儿_,_。(清平乐村居)3风雨送春归,_。已是_,_。_,只把春来报。_,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4默写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_,_。_,_?5诗是_,诗给

7、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十、 按原文填空(1)_,头高数丈触山回。(2)_,复照青苔上。(3)可怜九月初三夜,_。(4)_,雪却输梅一段香。(5)_,远近高低各不同。(6)为学患无疑,_。宋陆九湘(7)博学之,_,慎思之,_,笃行之。礼记(8)智能之士,_,_。汉王充(9)人非生而知之者,_?唐韩愈十一、 积累运用。1爬天都峰一文以_为行文线索,按照_顺序讲述了“我”爬天都峰的故事,告诉我们_和_的道理。2麻雀一文的作者是_国作家_。这篇文章按_顺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作者先写自己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然后写_,最后写_。3麻雀一文通过对老麻雀_、_的描写,使一个伟大的母

8、亲形象跃然纸上。老麻雀这种_的精神令我感动。十二、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_代诗人_,诗中“_,_”两句描写了农村的景物特点。2.乡下人家门前的空地上种着_、_、_、_这些鲜花美丽,迷人,表达了作者对_。3.在中生代时期,_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_。科学家们希望能_这一历史进程,随着相关_的发现,离这一愿望的实现已经越来越近了。4.猫的作者是_,文章写出了猫性格的_和刚满月小猫的_、_,流露出作者对猫的_。十三、 课本直通车1_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个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_,_”来形容。2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_;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_;雷达

9、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_。3礼记中的治学名句是:博学之,_,_,_,_。4张丽在学习中一遇到困惑的地方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变得很不自信。我会用本单元学过的“_,_”来劝说她。十四、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乡下人家描写了_、_、_、鸡鸭觅食、院落晚餐、月夜睡梦等六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展现了乡下人家_、_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_的美好品质。(2)毛泽东在诗词中描写了梅花傲雪的风姿:风雨送春归,_。_,犹有花枝俏。(3)古诗中有很多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词,如杨万里在宿新市徐公店中描写儿童追蝴蝶的两句是“_”;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中的“_”两句将儿童顽皮的样子写得生动形象。十五、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1回顾麻雀一文的内容,回答问题。(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_)A俄国作家屠格涅夫 B英国作家屠格涅夫(2)课文讲述了_故事。整个故事情节惊险紧张,故事的起因是_;经过是_;结果是_。(3)麻雀一文中,在描写老麻雀拯救幼儿的经过时,作者没有通过对老麻雀的(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