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经验总结12篇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5430822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学经验总结12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数学教学经验总结12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数学教学经验总结12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数学教学经验总结12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数学教学经验总结12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经验总结12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学经验总结12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教学经验总结数学教学经验总结(一):数学教学经验总结关于数学教学的本质问题,探索式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参与, 全方位展示数学思维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揭示概念及思想方法的概括 构成过程,暴露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解决方案的制定选取过程以及探索数学结 论的发现、论证过程。探索式教学是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模式。一、重视背景介绍,透过概括构成概念、法则教学中每一个概念的产生,每一个法则的规定都有丰富的知识背景,舍弃这 些背景,直接抛给学生一连串的概念和法则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司空见惯的做法, 这种做法常常使学生感到茫然,丢掉了培养学生概括潜力的极好机会。探索式教 学就是要克服这

2、种弊端,还概念和法则构成过程与学生。如方程的概念教学,传 统的方法是给出方程的定义,然后给出若干式子让学生判别哪些是方程。探索式 教学的做法是,先给出若干式子,然后让学生观察,找出其中的一些共同特点, 如一部分式子是等式,一部分式子是代数式,在等式中又有一部分是内含未知数 的,这样我们就把这一种内含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类似的例子能够举出许多,那里不再多说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总结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总结。二、带给开放问题,透过探索发现定理、结论数学中的每一个定理结论都是前人经过艰苦的探索发现的。即使是一个一般 的命题,一个猜想,其提出的过程也凝聚了数学家的智慧。传统的做法往往是给 出现成的结论,然后照

3、搬现成的证明。这样做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理解的地 位,学生总是心存疑虑:这个定理是怎样来的?这个证法是如何想到的?探索式 教学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的被动局面,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疑虑,让学生主动用心 地去参与探索,尝试发现,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创设问题情景,透过研究制定解决方案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的潜力是数学潜力的集中体现。传统做法往往 是淡化问题意识,教者奉献该学生的是一些经过处理的规律问题和现成的漂亮解 法,舍去了对问题的加工处理过程,也舍去了制定解决方案的艰辛历程,学生听 起来似乎显得简单,但数学的潜力却未能得到应有的提高。探索式教学则是要强 化问题意识,充分展现对问题加工处理过程和解

4、决方案的制定过程,既磨练了学 生的意志品质,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四、造就民主气氛,透过比较优化解题方法在数学中,一个问题有多种解法是十分普遍的,传统的做法通常是将那些教者认为最佳的方法介绍给学生,害怕学生走弯路浪费时间然而这些最佳的方法往往不是垂手可得的,学生有时很难想到,甚至无法想 到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总结工作总结。学生在赞叹教师妙笔生辉的同时又感到一丝 无奈。探索式教学则要求尽量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要打破权威,造就民主的课堂 气氛,充分倾听学生的意见,哪怕走点弯路,吃点苦头;另一方面,则引导学生 各抒己见,评判各方面之优劣,最后选出大家公认的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五、增加发散机会,透过

5、交流,实行群体效应数学中除了一题多解以外,还有一题多变、一法多用、一图多画等多种发散 机会。探索式教学十分重视为学生增加发散机会,带给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参与场 所,调动全体学生的用心因素,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并透过交流,集中群体的 智慧,实现课堂教学的群英会、大合唱。六、注意回顾反思,透过总结提炼数学思想探索式教学要求充分暴露知识的发生过程,其中包括数学思想的提炼概括过 程。数学思想总是蕴藏在各种具体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之中,它是知识的结晶, 是高度概括的数学理论。数学思想不仅仅对学生系统地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和方 法解决问题具有指导好处,也对学生构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大有好处。探索式教学 透过对学生

6、知识的回顾、反思,对所有方法的概括、提炼,挖掘出其中的数学思 想,并用数学思想指导数学教学实践。探索式教学体现了数学教学的本质,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发展学生的数 学潜力、构成良好的思维品德,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数学教学经验总结(二) :数学教学经验总结半年的数学教学经历,我尝试了一些教学方法方式,有些起了好的作用,有 些则没起什么作用。虽然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教学效果却不明显。现将教育 教学的经验总结如下:1、大班额的学生中差异较大,教师的讲解只能使部分学生理解,对于没有及 时理解的学生能够这样来解决。让好学生和差学生结成一对一的师徒,让学生进 行一对一的讲解,这比起教师一对多的讲解会

7、起到更适合差生的实际状况。如果 更好的话,能够吧这一对师徒进行捆绑式评价,不对单个人评价。2、务必让学生彻底明白在学习上抄袭终究会暴露的,务必老老实实。我用哪 怕空在那里不写,也比抄的全对的好。但是任然有学生那个抄袭作业,不求甚解。3、特差的学生遇到不会的题,能够问完再做,然后编一道同类型的题再做, 其他学生就得独立去做。4、平时需对学生做得错题进行督促纠正,而且得有过程,还得检查。不但与 此,还得让学生依次类型编两道同类型的题练习。数学教学经验总结(三)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作为刚接一年级的教师,由此感受到 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由于低年级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

8、慢, 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立足此刻,放眼未来,为使今 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期望能发扬优点,克 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经过一个学期 的努力,能够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学习数学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这样才能学以致用。 如脱离生活而只知盲目计算,就会变成纸上谈兵,变成书呆子,闹出大笑话。那 么,怎样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下面我就谈谈这一学期来的做法。一、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在实际的情景中能正确的认、 读、写 20 以内的数, 并能

9、认识记数单位个、 十, 明白 20 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学会比较 20 以内数的大小。结合具体情景,进一 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 20 以内数的加减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抽 象概括潜力,建立初步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现时的情景中,能正确认识整 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在认识图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和操作的潜力,构成了初 步的空间概念。二、潜力的培养在现实的生活中能与同伴交流,发现并能提出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感 受到同一问题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初步学会解决问题构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 实践的潜力。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忙下,对身边的数学产生好奇心和兴趣,能用心 的参与

10、到数学活动中去。了解能够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获得成功的体 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很强,而小学生却是以形象思维为 主。为此,我在教学新知时尽量利用生活中的感情材料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便 于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简单减法应用题我先拿来 5 个苹果,把其中 2 个送给 一个同学,再让学生根据我的做法用两句话表达出它的意思,此时学生能说:有 5 个苹果,送给 xx 同学 2 个,还剩 3 个。在这道题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根据自己 喜欢和物品自由的编一道应用题,学生很快就编出了很多,我抓住机会告诉学生 像这样的题目在我们的数学里叫做应用题, 从而初步了解了应用题的概念。 再如:

1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先介绍常见的电冰箱、粉笔盒、墨水瓶等实物后问:谁明白它是什么形状的在此同时也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索长方体跟正方体的 特征,一下子说出了很多,最后,我要求学生用硬纸分别做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 方体。这样,学生对抽象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感性的具体认识容易记忆, 懂得运用, 为学习它们的表面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本学期,我所担任一年级数学的两个班的同学都存在着智力上的差异,由于每 个儿童的生活条件、家庭背景、心理水平、思维方式等不同,他们对同一数学问 题可能有不同的思路和策略,不能过分强求一致。所以我注重算法多样化,允许 每个儿童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学习数学。例如:教学 9+5

12、 时,能够是 4+5+5 也能 够是 9+1+4 或者 4+4+1+4+1 等。针对学生的解答的方式,再引导学生用自己最喜 欢的方法来解答。对能解答出得数同学我都给予肯定,透过不同的方式给奖励, 让他们体验到创造之乐,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不少 数学问题是从实际中来的明白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它来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三、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实现了多维目标把握了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 从知识潜力方面确立教学目标,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中创设生动搞笑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数学活动,帮忙 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 泛的教学

13、活动的经验。在教学中改变了教师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现象, 努力的调动学生的用心性。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允许学生根据自 己的需求有选取完成练习题,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 的智力潜能。创设性的开发课程资源,利用课程资源。根据新的课程理念,不能只成为课 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没,而更就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对学生实现多元化 的评价理念,注重过程性评价,将评价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评价成为教学活动 的有机组成部分。数学教学经验总结(四) :匆忙间我来到黄泥中学已经有 14 年多的时间,反思这些年来的数学教学状 况,我有付出,有失败,也有收获。

14、下面就自己的数学谈一点个人的心得体会。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一门学科学生成绩的好坏,关键在于三个因素:兴趣、付出的精力 以及所花费的时间。而兴趣,则是一个人用心完成一件事物的首要前提和条件。 初中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务 必使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 学习中。那么,怎样才能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呢首先,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新授课中,我尝试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象朋友一样讨论教学资料,走进学生 的心里,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和压力,使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我的课堂从来都是很简单的, 隔壁的班级常常会听到我教

15、的班在数学课上传来的笑声。 课堂上, 如果部分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那么我会用眼神提个醒 ; 如果学生比较疲 惫,我会给他们讲个笑话或开展一个竞赛,活跃气氛,调动用心性,甚至坐的姿 势我也不作严格要求。但有一点我是从来不放松的,那就是我的课堂学生务必要 精神,学生只有课堂学得好,学得简单,才能真正喜欢数学。而在练习课上,我 利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来培养潜力。我对练习课有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新授 好象栽下一棵小树苗,练习就好象后续的管理、浇水、施肥。尽管没有进行精确 的统计,但是我们仍然能够感觉得出数学练习课和复习课在数学总课时中占着不小的比例,单从这一点就能够 看出数学练习课的重要,练

16、习课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比如说 课堂上我会让小师傅来批改学友的答案是否正确 ; 或者透过小组比赛形式来完成。 对于胜出的小组给予表扬鼓励,这样促进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其次,创设问题 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是在教学中不断提出与新资料有关的情景问 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力, 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 也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和信心。我在教学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时, 如果为了画一画直线、射线、线段,那不是难事。但这部分的教学,更重要是结 合情境,感受直线、射线、线段,理解它的好处,使学生看得着、摸得到、用得 上,培养学生得空间观念、观察想像力和探索问题得潜力。所以,从一开始让学 生在教室里找直线、射线、线段,整个课自始至终,由近到远都与生活实际、情 境问题密切地结合,使学生一次次、一层层地认识与直线、射线、线段相关的简 单问题。再次要因材施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