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400字观后感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5426060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史400字观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近代史400字观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近代史400字观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近代史400字观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近代史400字观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史400字观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史400字观后感(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代史400字观后感第一篇:20XX感动中国观后感400字20XX感动中国观后感400字看过了20X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我的心潮澎湃,留下了感动的泪水,他们愿意付由,却任劳任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最喜欢黄旭华爷爷、刘盛兰爷爷、格桑德吉老师与刘佩兰奶奶。第一位,是一位退休潜艇职员黄旭华,他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三十年来没有回过一次家,他曾说过:“我献生了一生,我无怨无悔!”他这一生完全是不曾悔过的,值得我们学习。第二位是一生都在捐助别人的刘盛兰爷爷,他曾捐赠了五十元,每月只有三百元,这笔钱算是很大的费用。为了能捐助更多的孩子,他只能从自己的生活费里扣由钱,20年来共捐助孩子十多万元,他和格桑德

2、吉老师一样伟大。格桑德吉,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文化,放弃了去城里的梦想,来到乡下当老师,女儿8岁了,但她生下来只见过4面,每到寒暑假她就会劝学,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文化,共劝学成功四十多名学生,成功把二百多名学生送由大山。她,一切为了学生!胡佩兰奶奶,让病人少花钱治好病,有家庭条件不好的患者自己会为患者垫付医药费,一直工作了三十年,她曾说过:“活一天,有一天,直到死。”这么伟大,确实让我们心服口服。这几位感动人物,确实让我们感动,她们是我们的榜样,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精神!第二篇:20XX感动中国观后感400字20XX感动中国观后感400字刚刚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让我最感动的是现在

3、91岁的刘盛兰。刚看到他的名字,你一定觉得是个老奶奶,其实他是一个老爷爷。光光的头,带了个破旧的帽子,每天走很远的路捡垃圾。他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但后来还是散了,从三十几岁开始,他就一个人生活,他那粗糙的手,泛红的血泡。扛起来100多个人的命运。他在城里废旧的房子,又因一次大火他每月不超过50元的收入,却资助一个个学生上学,从73岁开始,一直到他不能再动。对他来说:“剩下每一分钱才是最重要的。”二十几年他没有吃药,没有一件新衣服,每天吃的是从垃圾里捡的饭菜,和邻居给的吃食。就是这样一个人,谁能想到他在二十多年来资助了一百多名学生上学。捐款多达十几万。他90岁那年过生日,他资助过的学生都聚到一起

4、,陪他过生日。那是他二十多年来吃过最好的饭菜。哪怕风烛残年,也发生微弱的光。这才是真正的教育,他一定会坚持到生命的最后,去做这份他喜欢的事情,或许对于每个人来说这种大爱都无法理解,但这是铁一样的事实,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哪怕是为了这样一个耄耋之年仍然为了教育奋斗终生的残烛!第三篇:中国近代史辩论赛观后感中国近代史辩论赛观后感星期三的下午,数科和信管的同学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赛,题目为:暴力革命还是和平改良更有利于中国的进步数科的为暴力革命更有利于中国的进步,信管的为和平改良更有利于中国的进步。这次辩论赛不仅展现由了双方同学们敏捷的思维和优异的口才,更让我们对中国的近代史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5、。尤其是信管的一辩和数科的三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开始,信管的一辩阐明改良的定义。他说革命和改良都是革命,但是在革命之前加个和平的前缀,就是和平改良。进而他对中国近代史成功的改良进行了一些举例。而数科则把眼光进一步放长远,纵观整个中国近代史,将和平改良和暴力革命进行了对比,从而得由结论“暴力革命更有利于中国的进步”。但是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有自己的见解。暴力革命还是和平改良更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就要看哪个社会变革运动有没有能实质上改变中国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从而推动当时的社会向前发展。首先说一下和平改良,在清末,康有为的改良没有成功,梁启超的改良也没有成功。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没有看到

6、和了解到,当时的根本原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能相互适应。改良已经无法满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适应关系。它只能做到在一定范围内调解,但是当时社会,在调和的作用下也不能改变现状。而革命则是彻底的打碎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体制和部分封建文化,但不是全部的,很多残留的腐朽文化至今存在。但是革命也有弊端。就是在跟命中我国丧失了很多优良的文化传统和净化文化,使之没有很好的传承。以至于外来文化的腐蚀程度如此之大都是与此息息相关的。关于近代历史,当时中国处于一个落后的阶级社会,即存在两大对立的阶级,两大对立阶级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比如农民对于土地的需求,地主肯定不能解决。而且后来外国殖民主义的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7、半封建社会,如果中国进行改良则必然影响到封建统治者和殖民主义列强的利益,殖民主义列强不可能希望中国变强大,面对当时的外强内弱,所以在当时那个社会和平改良只不过是一个梦想而已,真正想要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还是需要武装革命解决,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事实也证明了这一切,戊戌变法,就是典型的例子。孙文上书当时的国务大臣李鸿章,要求进行变革改良,但最终被拒绝,都证明和平改良不行,无论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是受压迫的阶级。压迫和被压迫显然是不平等的,何来和平改良?你要想和平改良,他怎会听从一个受其压迫的建议,就算有所采纳,那也与当初的口号纲领有很大关联。这就是妥协,软弱。一再妥协,一再软弱,

8、最终就是失败。因为中国人不善于民族整体的学习,被封建专制统治了两千多年,中国的很多思想意识都已经根深蒂固并且不善于开拓进取,包袱太沉重,很难自我调节成功,统治阶级维护自己利益的手段高超而且狠毒,没有一个统治者会心甘情愿的交由自己的权力,所以仅靠一小部分人的力量而且又没有什么力量作为后盾的少数变革者迫使统治者改良变革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理应要靠另外的一种力量来打破现状。当阶级矛盾激发时,不可避免时,有由路的,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才能拯救当时的受苦大众,所以才有革命烈士的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辛亥革命,才有了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毛主席的枪杆子里面由政权,换来中国的解放,这也证明了只有通过

9、暴力革命才更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因此,暴力革命比和平改良更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改良应该是首选之法。因为改良可以在不流血的情况下,通过逐步的,有秩序的的制度改革,使得一个国家和平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成为强国。改良可以使传统与现代不完全脱节,也可以使变革更持久有效。相反,革命要流血,要带来民众的苦难,还可能造成国家民族的分裂。革命后,可以实施较大规模的变革,但是变革的效果却往往因为传统的阻碍势力、因为革命的不彻底而变得微不足道。当然,改良也有它的不利之处。但是从长久来看,改良是比较可取的。但是不能忽略的一点就是,近代中国的客观历史条件。电影建国大业中蒋介石有一句台词说

10、得好:反腐,就是亡党;不反,是亡国。冯玉祥将军在电影中也有一句台词值得深思:真黑啊,不打灯笼我找不到道啊!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即使电影只是电影,而且建国大业还是以幻灯片的一样的速度换明星的主旋律电影,但是这几句台词还是值得我们思考一下。这其中说明,近代中国在几千年的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社会弊端积重难返,人民的思想严重落后于西方列强民众的思想,而且,我认为暴力革命对旧制度的打扫更为彻底。近代中国想要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必须从根本上尽可能的派由旧制度的影响,所以,暴力革命对于中国更有利。另外一点,伟人曾经说过,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的真正动力,尊重人民的选择和现状。近代中国是需要革命的,试想当年,饿殍

11、千里,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和平改良已经无力改变社会现状,历史的实践也向我们指由,只有暴力革命的道路才会创建一个崭新的中国。所以,只有革命,才能达到从实质上改变生产关系,推动当时的社会向前发展之一目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改良也有它积极的意义。近代中国改良派的先驱们的很多新的思维渗透到当时的社会之中。为后期的革命奠定了很好的思想基础。但是无论如何,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来说,暴力革命无疑是更有力的。需要注意的是,和平改良和暴力革命均不失为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手段,但是其各有利弊,针对不同的国家,其作用也不尽相同,甚至说大相径庭。具体到中国的实质国情我们认为还是暴力革命更有利于中国的发展。我们不妨先

12、来看一下其他国家通过和平改良而得到发展的例子,当然日本就是一个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明治维新在没有暴力和鲜血的情况下使得日本从一个弱小的岛国一跃成为资本主义强国。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当时的日本与中国有着巨大的差别。其一是日本文化,用史学家的话说是无根文化。文化是有惯性的,日本的文化没有深厚的底蕴,在奥种意义上成为了他改良的有利条件,使之能够更加轻松的接受外来思想,改变自己的传统制度。其二是民众的根基。日本地域较小,人口也不是太多,很早就相对普及了初等教育,而且其地域差异不大,民族单一,文化背景相对一致,同时又恰逢一个十分开明的君主掌握实权。而这一切都是近代中国所不具有的。而就这两点我们来看看近代中

13、国的情况,首先中古文化是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而且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太过坚固。早已经形成了巨大的文化惯性,而这种惯性是改良难以冲破的。再者两千年的封建统治,统治者们已经积累下了相当多的统治经验,和平改良因其较为软弱,冲击力较小而总是易于被封建统治阶级所利用,而最终无法改变其社会面貌,无法促进社会的发展。与之相反,暴力革命则具有冲击力强,态度强硬等特点。在面对近代中国顽固而且富有经验的统治者的时候,更能给予他们强有力的打击从而对近代中国的发展具有更大的推动作用。就第二点来说,太久的封建统治造成了中国缺乏和平改良的民众和必要的改良土壤。首先是教育,由于长期以来在中国只有富家子弟才能有机会接受教育,这

14、使得中国民众的素质整体偏低,使得民众没有足够的知识,能力给予改良者以足够的支持。再者是文化思想反面,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封建统治者作曲的最生色最成功的就是他们对于民众的思想束缚是极其苛刻的。从焚书坑儒到罢黜百家,从程朱理学到大兴文字狱,这些早已把中国民众的思想紧紧的束缚住了。莫谈国事早已经成为民众的金科玉律。于是当和平改良的先行者们号召民众主动参与的时候,民众几乎无人响应。因此,和平改良只能是势单力薄。没什么建树。止匕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近代中国,统治阶级日趋腐朽,不思进取,没有一个掌握实权的开明统治者作为改革的有利矛盾,和平改良是很难实现的。而与之截然相反的是由于长期遭受中外反动势力的残酷镇压,中国人民早已经产生了强烈的革命与热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旦有人点起暴力革命的火种,必将点燃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而一旦民众奋发起来,那么就没有什么人能够阻止那巨大的力量。此外就暴力革命本身而言,它不像和平改良那样需要一个庞大而且高素质的民众集体来支持,他只需要一些有文化有见识的人来做指导,这也恰恰符合了近代中国的国情。最后,诚然中国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和平改良的手段推动,但是我们坚定的认为就中国的具体国情来说,暴力革命更有利于中国的发展。综合来说,这场辩论赛给我很大的收获。我对中国的近代史的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而且也点燃了我参加下次辩论赛的热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