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4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5425809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4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4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4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4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4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普宁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卷上。2.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在答题卷对应位置涂黑;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一、 单选题:(共30题 每题2分 共60分)1 台湾学者杜正胜说:“自西元前600年以下,大约400年的期间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古典的、封建的政治社会逐渐结束,传统的、郡县的政治社会逐渐开始。归纳中国社会从古

2、典封建转入传统郡县的要义,方能显示传统政治社会结构的特质。”这里的“古典封建”时期指的是A秦汉时期 B先秦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2、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3、1897年2月11日,闻名中外的商务印书馆在上海诞生了,当时最有利于其诞生的国内环境是A上海成为中国与世

3、界接轨的窗口 B清政府放宽对民营企业的限制 C“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开展4、下表是1920-1936年在中国投资的工业资本中中国资本与外国资本的产值及比重(货 币单位:亿元),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A这一时期外国资本始终占主导地位 B. 这一时期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这一时期中国资本增长率超过外国 D中国资本增长的前提是社会和平稳定5、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 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C囤积

4、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 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6、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抽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7、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25%,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8、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

5、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9、“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这里描述的是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0、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的条件是:西欧必须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要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由此可见马歇尔计划 A缓解了欧洲燃眉之急 B其真实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C为西欧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D为美国培养了一个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11、下面是依据中国近代服饰文化演变和影响中有关旗袍的记载编制的表格。

6、导致旗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时间旗袍的变化民国初期旗袍开始普及,其样式与清末旗装没有多少差别 20世纪20年代末样式也有了明显的改变,如有的缩短长度、有的收紧腰身等20世纪30年代初样式变化主要集中在领、袖及长度等方面。先流行高领,渐而又流行低领,后来干脆就穿起没有领子的旗袍 A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B妇女地位的空前提高 C民族服饰根本性变革 D外国服饰传入的影响 12、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 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 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C 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13、1

7、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A电视 B电影 C报纸 D广播14、近现代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交通和通讯方面的变化尤其大。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交通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有 中华民国成立前,中国已经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是福建巡抚在福州架设的1909年,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民航事业的开始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垄断近代中国水运的局面A B C D15、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

8、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16、“如果我们没有在库茨涅茨克、扎巴洛克等地建立钢铁联合体,如果我们没有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斯大林格勒、哈尔科夫、车里雅宾斯克等地建拖拉机厂,我们就不可能将这些厂直接建成坦克制造厂”。材料说明 A煤钢共同体的建立冲破了美国的控制 B“加速发展战略”提升了国家军事实力C苏联的工业化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基础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证了俄国卫国战争的胜利17、学者余伟民认为,苏联模式的政治结构开始

9、从极端回到“正常”形态,苏联这一时期的改革缓解了社会的紧张状态,但并未改变“经典体制”的基础。下列内容属于“这一时期的改革”的是A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B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办厂C将部分中央企业管理权下放 D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18、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34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830亿美元。其带来的结果是美国 A消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B加紧占领殖民地取得海外市场C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D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生产领域19、如果一个国家各个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过于悬殊,便会出现各种社会矛盾,导致社会走向分崩离析,儒家早在论语

10、中就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由此可见,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以下史实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是:A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导致各国政治危机B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推动了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发展C20世纪后期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十月革命后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20、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 B紧缩货币出新招 C减税减支零通胀 D又陷“四高”难逍遥(“

11、四高”,指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表明 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 B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 C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D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22、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23、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货存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 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

12、的地方商业中心C 会馆为旅居异地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 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24、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胜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面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商品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待社会稳定的必要性25、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漂流到南美洲东部。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这位航海家应属于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26、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

13、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工业革命 殖民掠夺 奴隶贸易A B C D27、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28、下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殖民者残酷的奴役剥削 大批土著被贩卖到欧洲传染疾病的肆虐 工业生产污染严重A B C D29、19世纪后期中国主要出口产品统计表(单位:公担) 年代 茶叶蚕丝 大豆棉花 1871 -1873年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