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知识要点总结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5424340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薇知识要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采薇知识要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采薇知识要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采薇知识要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采薇知识要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采薇知识要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薇知识要点总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采薇知识要点总结采薇不是抒发遣戍役劝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 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 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 世界。下面是和大家分享的采薇知识要点总结,更多相关资讯请点击 (./wenxue)。1、通假字: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于嗟鸠兮(于,通吁,叹息。)无食桑葚(无,通勿,不要)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岁亦莫止(莫通暮)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才严狁孔棘(棘通急)彼尔维何,(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维常之华(华通花)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2、古

2、今异义:泣涕涟涟(古眼泪,今鼻涕)三岁食贫(古多年,今三岁的年龄)送子涉淇(古:你今:孩子)将子无怒(古:请,希望今:将要; 将军)总角之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 用至于)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考,想)君子所依,(古:指主帅,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所腓(古:指士卒,今指品行差的人。)3、词类活用: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岂不日戒

3、(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九雨雪霏霏(雨:名词作 动词,降下雨雪犹“落雪”。)4. 一词多义作: 薇亦作止: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 天下之难比作于易:开始。 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创作,撰写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劳动,劳作。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2)曰:曰归曰归:动词词头,无实意。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叫 做,称作。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止:岁亦莫止:语尾助词。当斩左止者,笞五百:脚,足。副词,仅,止。如: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载:史载田横事:记录,记载。自去舟职,五载复还: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装载。载欣载奔:祝词,起加强

4、语气 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 “又”靡: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浪费。靡室靡家:无,没有。左右皆靡:倒下,后退。烈:夫火烈,民望而畏之:火势猛。穷冬烈风:猛烈。如君有烈名:光明,显赫。如奋六世之余烈:事业,功业。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阳光,太阳。如则阳收其身:表面上,假装。孔:如孔武有力:很,甚。如孔道之夷,何不遵乎:大。华:桃之夭夭,烁烁其华:同“花”。始雨水,桃李华:开花。华服丽人:美丽有光彩。华诞,华居:敬辞。物华天宝:精华。(10) 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已行,弗不思也思念,挂念。: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心情,情思。今我来思,雨

5、雪霏霏: 祝词,无义(11) 雨齐子归止,其从如雨:众多。一别如雨:离散。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 水能自雨田:灌溉。 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润泽。(12) 夙夙兴夜寐(早)夙夜忧叹(日)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5. 下列有关诗经常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 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B. 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字现实主义传统的监觞,汉代儒家将 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 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C. 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

6、、颂三部 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 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 合称为诗经六艺。D. 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 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6. 采薇一共分为六章,概括各部分的内容:第1章:戍卒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不得归而产生 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第2、3章:军旅生活之苦。第4、5章:战争场面。第6章: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全诗体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 伤痛,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7. 阅读采薇4、5两章,完成下列题目(1) “彼尔维何,维常之

7、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简析这四 句诗表现的内容及作用的艺术手法。内容:由驻防地盛开棠棣之花的环境,引出将帅所乘的高大兵 车。艺术手法:以环境的优美反衬战争的激烈;设问手法,自问自答, 引出描写对象。(2) “牡”在诗中指驾车的雄马,其本义是雄性的鸟兽,其反义 词是牝。请写出含“牡”或其反义词的成语:牝鸡司晨、牡牝不分。(3) 请结合“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四牡业业”“象弭鱼 服”等诗句,说说本诗描写战争面的特色:本诗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诗人 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马 “业业”,“骙骙”“翼翼”,写“象弭”“鱼服”,让人想象到

8、战 争的惨烈。拓展阅读:采薇赏析有关采薇这一首诗的背景,历来众说纷纭。据毛序为:“采 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碳狁之难。以天子 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其实, 真正的经典,无一例外都有着穿越时空的魅力。它曾经如此真切细微 地属于一个人,但又如此博大深厚地属于每一个人。所以,纵然这首 诗背后的那一场战争的烽烟早已在历史里淡去,而这首由戍边战士唱 出来的苍凉的歌谣却依然能被每一个人编织进自己的生命里,让人们 在这条民歌的河流里看见时间,也看到自己的身影。所以面对采薇, 我们与其观世,不如观思;与其感受历史,不如感受生命。第一部分的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

9、反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 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这三章的第一句都是“采薇采薇”,以此来引 起下文。诗歌的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画面,我 们仿佛看到戍卒一边在荒野漫坡上采集野菜,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 屈指计算着返家的日期第一章开头两句写道:“采薇采薇,薇亦 作止”,这是写春天,薇菜刚刚绽出嫩绿的芽尖;第二章写道:“采 薇采薇,薇亦柔止”,这是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嫩;第三章则是: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这是写秋天,薇菜的叶茎将老而粗硬。从 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时光无情地流逝了 ;戍卒思归,从春到秋, 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归家呢?其实在诗里,诗人原是把天地四时的瞬 息变化,自然生物的

10、生死消长,都看作是生命的见证,人生的比照。 因此,兴是自然予人的最朴素也最直接的感悟,其中有着体认生命的 深刻之义。于是,在“采薇”这样一个凝固在戍卒记忆里的姿势里, 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四季的轮回,光阴的流逝,我们还看到思念的成长, 看到生命走向苍老的痕迹。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 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这样的豪迈和 悲凉的交织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愫和战斗的责 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 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 战斗之情。这两

11、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四章前四句,诗人自 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 豪之情。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 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又 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 陷阵的场面。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 弭鱼服。”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将士们天夭 严阵以待,只因为獴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獴狁孔棘”,既反映 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而这两章的

12、色调 如此的华美,那密密层层的棠棣之花,雄俊高大的战马,威风凛凛的 将军,华贵的弓箭,齐整的战车,这里洋溢着一种报效国家,不惜血 酒疆场的豪放情怀。而在残酷战争之中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的悲哀, 以及对遥远的故乡的浓得化不开的思念,这些阴暗的色调就在这里被 冲淡了。因为当自己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时候,正因为身后有如此承 载着自己的温暖思念的美丽的家园。从手法上说,这首诗的特点还在于选择了一个最佳角度,即“在 路上”,这是一条世界上最远最长的路,它如此之长,长得足以承载 一场战争,长得足以装满一个人年年岁岁的思念,长得足以盛满一个 人生命中的苦乐悲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让那一

13、股缠 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 之无尽。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这是写景记时, 更是抒情伤怀。这几句诗句里有着悲欣交集的故事,也仿佛是个人生 命的寓言。是谁曾经在那个春光烂漫的春天里,在杨柳依依中送别我? 而当我在大雪飘飞的时候经历九死一生返回的时候,还有谁在等我? 是木兰辞里亲人欢迎的盛况,还是十五从军征里荒草萋萋的 情景?别离时的春光,回归时的大雪,季节在变换,时光在流逝,我 们离去,我们归来,而我们在来来去去里,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呢?没有答案,只有漫天的飞雪中一个被沉重的相思和焦虑烧灼的又 饥又渴的征人孤独的身影,步履蹒跚地,战战兢兢

14、地走向他不知道的 未来。这一首诗与诗经中的其它篇章如击鼓东山无衣 对读,可以读出更完整的故事,更真切的生命感受。如果我们可以想 象,这个戍卒,是那位吟出“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 偕老”的士兵,也是那唱着昂扬的战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予 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行”的士兵,同时还是那位在蒙蒙的细雨里 唱着归乡的“我徂东山,滔滔不归。我东,零雨其蒙”的士兵。那么,采薇的故事就更丰富了,事实上,这一首诗里的确有着太丰富的 色彩,太深沉的情怀。相思之情与报国之志,豪放与苍凉如此和谐地 交织在一起,奏响的是真实的生命乐章。我们在后来的如陈陶陇西 行,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等伟大的作品里,也能依稀地听到这首 诗在时间和生命的河流里所激起的辽远而空旷的回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