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主力控盘法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5424338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主力控盘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3主力控盘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3主力控盘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主力控盘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主力控盘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力控盘法之趋势理论:用乖离率估算回档和反弹在进行股价走势分析时,实际股价与均线位置、走势变化是我们预测未来 趋势变化的重要参考,均线能够反映股价的变动趋势,但有时股价并不是紧跟 均线,若单日股价波动程度较大,会使得股价与均线产生一定程度的偏离。在实际分析中,偏离程度可以向投资者提供重要的信息,为了比较这种偏 离程度,我们将其进行量化,引入乖离率(BIAS)的概念,文称Y值,它测量 了股价与移动平均线偏离的程度,这个概念是基于葛 兰 碧八大法则而派生出来的一项技术分析指标,与移动平均线的原理密切相关,看过测算股价或指数在剧烈波动时偏离移动平均趋势的程度,可预估 股价或着数的国档或反弹,以及股价

2、或指数在正常范围内移动而延续原有趋势 的可信程度。乖离率的这种作用是基于以下原理:如果股价或指数偏离移动平均线太远,不管股价 或指数在移动平均线之上或之下,都有可能趋向平均线。乖离率的算法乖离率衡量的是股价与移动平均线偏离的程度,具体公式如下:Y值(BIAS)=(当日收盘价-N日移动平均价)&日移动平均价*100其中,N日为设立参数,根据选用的移动平均线日数设立,一般设置为6日 、12 日、24 日、48 日。图中为某只股票6日的3线图。该例中,2010年11月11日的6日移动平均为6MA=(40.60+ 41.06 + 42.01+ 43.00 + 42.84+41.18)/6=41.78当

3、日的收盘价为41.18,故乖离率为:Y值(BIAS)=(41.18-41. 78)/41.78* 100=-1.44乖离率的运用依据乖离率的计算公式,我们可知乖离率取值有正负之分,股价高于移动 平均线,乖离率为正值;股价低于移动平均线,乖离率为负值;当股价与移动 平均线相等时,乖离率为零。股票的实际走势常常会出现乖离率过大的情况,也就是股价与均线偏离程 度过大。当乖离率过大时,乖离率就会进行修正。乖离率的修正主要有两种方 式,一种是以价格进行修正,体现为短期股价的反弹;另一种是以时间进行修 正,价格波动的幅度并不大,这种实际上是股价盘整,等待均线靠近进行乖离 率的修正,使价格与均线偏离程度缩小

4、,即“以时间换空间。例如,当股价的 正乖离率扩大到一定程度时,表示股价在移动平均线上方并且偏离幅度较大, 意味着短期股价高于平均成本,获利较大,这样,获利随时回吐的可能性就越 高,此时投资者应谨慎操作,避免追高:当股价的负乖离率扩大到一定程度时 ,表示股价在移动平均线下方并且偏离幅度较大,意味着短期股价低于平均成 本,空头回补的可能性就会比较高,投资者应避免过分看空,后市可以看多。对于乖离率的具体数值达到何种程度时判断为乖离率过大,需要修正,从 而作为买入和卖出信号,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为个股的特性各不相同。我们可以根据行情参考不同个股近期乖离率的相对高值和低值作为相对标 准, 加以综合判

5、断。需要注意的是,若是股价因受到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而瞬间暴 涨或暴跌,乖离指标会因此出现过高或过低值,这种情况只能视为特例,不能 作为日常研判的标准。差值的运用移动平均线的短期与中期周期特性,决定了不同时期的均线与均线间的偏 离程度也不相同,并不是所有均线都保持一致。衡量均线之间的偏离程度同样 可以用乖离率这个概念。此外还可以用差离值来衡量均线之间的绝对距离,从 而衡量均线间的偏离程度。衡量均线偏离程度的差离值计算公式为:差离值=AMA-BMA即两条均线之间的绝对距离。实际中,我们常利用3MA与6MA,5MA与20MA的差离值作为参考依据。如果将差离值进行比率化,得出的就是均线的乖离率,计算公

6、式为:均线乖离率=(AMA-BMA)/BMA*100%实际中,我们常利用3MA与6MA,SMA与20MA的乖离率作为参考依据。短周期移动均线中,3MA最为敏感,6MA敏感度较3MA低,意味着通过6 MA进行研判的安全性相对较高。实际中,“差离值”与“乖离率”的意义差别不大 ,几乎一样。但二者也存在差别,相比于乖离率来说,差离值计算起来比较简 单,但当股价处于高价区或低价区时,乖离值无法依据数字的变化真实反映股价的状况。当差离值过大后,会进行修正,修正的方法也有通过价格修正和通过时间 修正两种,使得移动平均线间的距离慢慢缩小。参考差离值是非常重要的,差 离值为零值代表着形成交叉,分为黄金交叉和死亡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