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德的含义:道德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意识形态,是 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 的,并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以 善恶为评判形式,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用 以调节人际关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行为活动的总和. 2:医学道德的特点:1 实践性与稳定性 2 继承性与连续 性 3 全人类性 4 医德悖性论3: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医学领域中的医务人员的医 德意识和医德活动 为研究对象.概括为四类:1 医务人员 与病人及其家属的关系 2医务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 3医 务人员和社会的关系 4医务人员和医学科学发展之间的 关系4:黄帝内经是第一部阐述系统医德思想论述:主要医德 思想有 1 认真传道2强调素质要求 3人命至重思想 4 注 重现实,反对迷信 5重视预防5: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一句话: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 济之,德逾于此.陈实功在外科正宗对我国医德作出系统 总结”医家要五戒十要”6:希波克拉底: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誓言》的主要内 容:阐述了行医的宗旨;强调医生的品德修养;强调尊 重同道;提出为病家保密的道德要求7:《纽伦堡法典》 制定了关于人体试验的基本原则: 1 必须有利于社会 2 应该符合伦理道德和法律观点《赫尔 辛基宣言》制订了关于指导人体实验研究的重要原则, 强调了人体实验必须知情同意 《悉尼宣言 ,确定了死 亡的道德责任和人体移植道德原则。
1977 年在夏威夷召 开的第六届世界精神病大会,通过了关于精神病医生道 德原则的《夏威夷宣言 ,世界医学人会通过了《病人权 利宣言》 8:医学生誓词:健康所系,性命所托,当我步入神圣医 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 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 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 病痛,祝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 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 9:生命神圣观的含义:强调人的生命价值至高无上,人 的生命神圣不可侵犯的医学道德观生命神圣观历史评 价 1)生命神圣观的历史意义 1 使人们珍重生命,有利 于人类及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2 促使医学职业和医学科学 的产生和发展2)生命神圣观的局限性 1 缺乏人类成熟的理性基础 2 是一种抽象化的生命观:将生命神圣与生 命价值的质量分开了:只重视个体生命意义而忽视了作 为人类的整体利益的重要性10:生命质量论主张以人体的体能和智能等自然素质的 高低,优劣为依据来衡量生命对自身,他人及社会存在 的价值,是一种人的生命存在有质量及其价值的观点及 理论,又称生命质量与生命价值观。
11:医学人道观与权力观:是指在医学活动中,特别是 在医患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同情和关心病人,尊重病人的 人格与权力,维护病人的利益、珍视人的生命价值和质 量的伦理思想和权利观念医学人道观人权观的核心内 容:1 尊重病人生命 2 尊重患者的人格 3 尊重患者平等 的医学权利 4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12:道德论含义:道义论,指对一个行为的正、误的评 价不在于诉诸行为的后果,而在于规定伦理道德的原则 或规则,而有些原则与规则是不论后果如何都必须贯彻 的道义论的最重要代表人物是康德,提出绝对至上命 令13:后果论含义:指判定人的行为的善恶与正误的标准是 无需考察动机,只要依据该行为的后果的一种伦理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边沁和密尔(提出幸福至上,主要代表大 多数法则,满足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原则)14:公益论含义:是强调以社会公众利益为原则,是社会 公益与个人健康利益相统一 的医学伦理学 .主要代表人 物是罗尔斯.Ps:公益论的主要内容1 兼容观:一是满足广大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和保 健的需要;而是提高全社会,即中华民族的整体健康水 品2 兼顾观:任何医疗行为,都应当顾虑到社会、集体、 各人的利益3 社会效益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社会效益优 先的原则。
4 社会公益观的全局性观念15:公正论的主要内容: 1 肯定人人享有健康的基本权 利 2 坚持合理差等享权的原则 3 福利性与商品性相结合 的原则16:医学伦理学基本原则:防病治病,救死扶伤; 实行 社会主义医学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 17:医学伦理学的具体原则:1 尊重原则:医患双方交往时应该真诚的尊重对方的人 格,并强调医务人员尊重病人及其家属的独立而平等的 人格与尊严--狭义除尊重病人人格外还包括对病人自 主性的尊重—广义2 自主原则:保证病人自己做主,理性的选择诊治决策 的伦理原则狭义自主:治疗要经病人之知情同意广 义自主:除治疗要经病人知情同意之外,保守病人的医 密,保护病人隐私、尊重病人的人格3 不伤害原则:要求医护人员在对病人诊治护理过程中 不使病人身心受到创伤,其真正意义不在于消除任何医 疗伤害,而在于强调培养为病人的高度负责,保护病人 健康和生命的医学伦理理念和作风正确对待医疗伤害 现象,在实践中努力避免病人免受不应有的医疗伤害4 公正原则:在同样有医疗要求的病人,应得到同样的 医疗待遇5 有利原则18:医学道德基本范畴主要有:权利与义务、良心与荣 誉、情感与理智、胆识与审慎19:患者权利的基本内容:基本医疗权,知情同意权, 保护隐私权,监督医疗权,医疗选择权,免除一定的社会责任权,医疗诉讼权,陪护与被探视权。
20:医生的义务:1) 医生对患者的义务:1 承担诊治的义务 2 解除痛苦 的义务 3 解释说明的义务 4 医疗保密的义务2) 医生对社会的义务:1 面向社会医疗保健的义务 2 提高人类生命质量的义务 3 参加社会急救的义务 4 参加医学科学事务的义务21:医学道德良心:是医务人员在履行医德义务过程中 形成的一种道德意识是其道德观念、情感、意志和信念 的有机统一,主要是对其所负道德责任的自我感知能力 和对道德行为的自我评价能力22:医学道德情感包括:同情感,责任感,事业感 23:胆识的含义:医务人员在病人面临风险和难题而自 己可以有所作为的时候,能为患者预见到风险,敢于承 担风险,并善于化解风险,其本质是关心病人和尊重科 学24:医患关系的含义:狭义的医患关系是特指医生和患 者之间的关系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指以医生为主的群体 与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在诊疗疾病和预防保健康复中所 建立的一种相互关系25:萨斯、荷徳伦模式模式医生的地位患者的地 位模式应用 对象生活原型主动一 被动为患者做 什么被动接受(无反应 能力)麻醉、急性 创伤昏迷病人父母与婴儿指导一合作告诉患者做什么合作急性感染 病人父母与青少年共同参 与帮助患者自疗伙伴关系(主动参与全过程)慢性疾患 的病人心理治疗成年人之间26:影响医患关系发展的因素一:医疗人员方面的原因:1. 医务人员的价值取向发生偏差2. 医患关系“物化”,缺乏医患沟通3. 医方“举证倒置”4. 现行的医学教育方式缺乏人文教育5.医务人员收入偏低6.医疗大处方、“营养药”二:患者方面的原因:1. 消费者维权意识高涨2. 健康意识加强3. 患者对医疗过程参与意识加强4. “就医感受”对医疗满意度的影响5. 医疗服务的直接与间接客户6. 患者对医务服务的期望值过高三:管理方面的原因1. 宏观—政府: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医疗保障覆盖面小;医疗费用上涨快;政府对医疗投 入不足2. 微观—医院:医院规章制度不健全,方法不科学;偏 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医疗设备和设备 不能满足患者要求;医院环境差,科室设置不合理; 院方设计不够人性化。
27:预防医学面临的问题 1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威胁依 然存在 2 非传染性的慢性病对人民健康的危害加剧 3 地 方病和职业病将长期存在,危害严重 4 精神卫生和心理 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5 意外伤害发生率不断提高 6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日益严重 28:医学模式的含义:是指一定时期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 总的看法,反应了这一时期医学科学总的特征和水平. 29: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而是一种 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良好状态.30:临床诊治工作的道德特点:1 既要关注疾病,又要重视 病人.2 既要发挥医务人员的主导性 ,又要调动病人的主 体性3既要维护患者的利益,又要兼顾社会公益4既要开 展躯体疾病治疗,又要开展心理和社会服务.31:临床诊治工作的基本道德原则:及时,准确,有效,自主 32: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的伦理原则:1 维护受试者利 益原则 2 医学目的性原则 3 科学性原则 4 知情同意原则 5 公平公正原则 6 伦理审查原则 33:生育控制的方法:避孕、人工流产、绝育 34:我国在人工授精和体外受精的技术应用上制定的伦 理原则:知情同意原则;维护供受双方和后代利益的原 则;互盲和保密的原则;维护社会公益的原则;严防商 品化的原则。
35:器官移植:是指摘取某一健康的器官,将其移植入同 一个体或将其移植入另一个体的相同部位或不同部位的临床医疗手术以取代体内已损伤的,病态的,已丧失功 能的相应器官36:供体来源的四种途径:1 捐—自愿捐献 2.取—推定 同意 3 售—商品化 4 换—信贷交换 37:器官的分配标准:1 医学标准:目前主要是对血缘 亲疏、心理素质状况、引起并发症可能性大小和患者全 身抗体相对的强弱等因素来进行综合考虑 2:社会标准: 年龄、个人的应付能力、社会价值、医学科技进步38 临终关怀是指对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包括医疗、 护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全面照顾,使临终患者的症 状得到控制、痛苦得以缓解、生命质量得到提高的一种 “特殊服务”39:临终患者的心理和行为反应:否认阶段一愤怒阶段 -协议阶段一抑郁阶段一接受阶段 40:临终关怀的特点:1 以临终病人为对象,家庭为中 心2以缓解疼痛为目的,全面护理为手段3以医护人员 为中心,社会志愿者为辅 41:临终关怀的伦理意义:彰显了人道主义精神;顺应 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是一种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的临终 处置方式42:安乐死的概念:对患有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危重濒 死的状态之下,由于精神和躯体都处于极度痛苦之中, 在病人和家属的强烈要求下,经过医生和有关部门的认 可,用人为的方式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下度过死亡阶段 而终结生命的过程。
43:安乐死的道德选择:一:赞成安乐死的观点:1 人权 主义的观点 2 功利主义的观点 3 医学人道主义的观点 4 生命质量论与生命价值论的观点二:反对安乐死的观 点:1 生命神圣论的观点 2 医学人道主义的观点 3 不可 逆的诊断未必是绝对的 4阻碍医学科学的发展 5违背了 传统的血缘亲缘观点 6自愿安乐死中的“自愿”值得怀 疑44:医德教育的过程:1 提高医德认识2培养医德情感3 锻炼医德意志 4树立医德信念 5 养成良好的医德行为和 习惯45:医德修养是指医务人员在医德方面勤奋学习和涵养 锻炼的功夫,以及经过长期的医学实践和自我教育、自 我反省、自我陶冶、自我塑造而形成的医德境界和医德 情操46:医德评价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医德标准和原则,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对医务人员或医疗单 位的行为活动及各种医德现象进行的善恶判断和评论 47:医德评价的标准:有利于患者疾病的缓解、痊愈和 生命的安全;有利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揭示人类生命的 奥秘;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和改善48:医患关系的基本模式分为:维奇模式,布朗斯坦模 式,萨奇曼模式、萨斯、荷伦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