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模语文答案 (2)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5420826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模语文答案 (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模语文答案 (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模语文答案 (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模语文答案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模语文答案 (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C(“鉴赏者不从诗歌本身进行鉴赏”表述错误,“谈到诗歌的本身,便只用些抽象的词汇”。)2.C(唐诗说不是鉴赏法的集大成之作,原文说“总结前人所说而集其大成”;同时“突破了传统诗歌鉴赏的圈缋”无中生有。)3.D(文中没有对比的写法,也没有否定历史的鉴赏法。)4.D 代还:指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5.B6.C(“诬告”不准确;“一怒之下,辞官归去”也不准确,原文是说“叹”、“求解职”。)7.(1) 柴成务又与魏庠共同主管给事中事,凡是皇帝的诏令中有不妥当之处,可以封还驳正上报。(知1分;制敕1分;封驳1分;句意2分)(2)后来皇帝在汾阴祭祀,果然驻

2、留河中,街道宽敞,都认为十分方便。(“祀汾阴”状语后置1分;“留跸河中”译为“驻留河中”或“把出行的车驾驻留河中”1分;咸1分)【参考译文】柴成务字宝臣,曹州济阴人。父亲柴自牧,考中进士,擅长作诗,宫做到兵部员外郎。柴成务在乾德年间被京府直接选送参加科举,太宗向来知晓他的名声,首先推荐他,结果考中进士甲科,初次任职为峡州军事推宫。改任曹、单观察推官,升大理寺丞。太平兴国五年,转为太常丞,充任陕西转运副使,赏赐绯衣,再升殿中侍御史。太平兴国八年,与供奉官葛彦恭出使河南,巡视长堤。历任果、豫二州知州,就地任两浙转运使,改户部员外郎、直史馆,赏赐金紫。入朝为户部判官,升本曹郎中。太宗选郎官为少卿监,

3、任命柴成务为光禄少卿。 不久奉命出使高丽,高丽习俗讲究拘忌,以月日不利接待为由,稽留使者。柴成务派人送信给他们,反复开导,他们信服了,此事记在高丽传中。淳化二年,任京东转运使。恰逢宋州黄河决口,柴成务上书说:“河水冲过的土地比较肥沃,希望免掉租税,劝民耕种。”朝廷采纳。召入京中任司封郎中、知制诰,赐钱三十万。当时吕蒙正任宰相,曾和他结为姻亲,因此柴成务避嫌辞职,皇帝没有批准。不久与魏庠共同负责任京朝官的政务考核。淳化四年,柴成务又与魏庠共同主管给事中事,凡是皇帝的诏令中有不妥当之处,可以封还驳正上报。 蜀地强盗被讨平,柴成务出使峡路安抚,改任左谏议大夫、河中府知府。常时银、夏还不安宁,蒲津是运

4、送给养到西部前线的咽喉要道,柴成务将所有的工作都筹办好,还招募了八百家民户来此落户。府城中街道相当狭窄,柴成务说:“国家太平已久,如果皇帝来到,怎么能驻扎下干车万马呢?”就上奏拆除民房拓宽道路。后来皇帝在汾阴祭祀,果然驻留河中,街道宽敞,都认为十分方便。 真宗即位后,升任给事中、梓州知州。不久任满回朝,又派他担任青州知州,他上表请求等永熙陵完工后再赴任。不久接受诏命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书编成后,任扬州知州。入朝判尚书刑部,本司低层官员傲慢无礼,柴成务恼怒命人笞之,这名官员击登闻鼓诉冤,皇帝下诏查问。柴成务叹道:“作为一个长官,杖责一名小吏也要查问有什么脸面在大堂上处理事务!”就请求辞职。景

5、德初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柴成务有文学才能,博闻考古,善于谈论,爱开玩笑,士人推重他的文雅。但在任地方官时缺少廉洁的美誉,人们感到惋惜。有文集二十卷。柴成务六十六岁才有儿子,他死的时候,儿子才六岁,朝廷任命为奉礼郎,取名贻范,后来成为国子博士。8. 拟人。(1分)上片“笑杀”“温柔”“借”等词语运用拟人化手法写梅花笑傲百花之神,其神姿天真自然、温柔清秀,却不借助任何力量。(1分) 对比、衬托。(1分)将春神统领下的娇艳绚丽、千般媚俗的百花和清秀不俗、骨气奇绝的梅花作对比,衬托梅花。(1分) 词人通过描写突出了梅的迥异百花、超凡脱俗的神韵。(1分)(如从色彩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9. 冰清玉洁,高雅脱俗。梅花花影稀疏,花色浅淡,盛开在冰雪之中、清澈水边,在春之百花的映衬之下更显自然脱俗。(2分)坚贞不屈,傲霜斗雪。绽放之时惹人摘取,凋零之时飘泊天涯,“风烟”“霜雪”,无论何时何地犹存一种坚贞品格。(2分)词人托物言志,借花言人,抒写内心中傲岸不屈的精神(1)以及归隐情思(1分)。10(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11(1)AD(B项“我高考在即”不是不能好好安葬母亲的原因;C项我离家是因为高考考到了外地,弟弟是被父亲带走的,全家“才想起”表述不对;E项没有反语,没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2)

7、不可能记错。坟地是父亲在外寻摸一天定下来的;岔路口左右各有不同指向;安葬时走了200步,之后又移栽小树作记号;离乡前父亲独自去坟前坐了半晌。(答对3点给6分)(3) 生活境遇困窘,深爱妻子孩子,为维持生存不得不在恶劣的环境下辛苦工作的劳动者。妻子去世非常悲伤,怕污染伤及自身而南下打工,查出癌症后希望和妻子安葬在一起,在一番寻而不得之后不得不接受一棵大树为妻子的安栖之所的“事实”。(4) 应该是“坟”。行文结构上看,文章开篇即明说寻坟,照应标题;结尾以问句作结父亲去后何处安息委婉写坟:浑融深刻。“坟”是线索。全文一直围绕“坟”展开:安葬时寻坟址离家时去看坟十年后去寻坟;而“好大一棵树”一直到行文

8、的末尾才出现,且篇幅不大。从主旨上看,“寻坟而不得”展现了贫苦人民的悲情,坟的被毁其实表达的是快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中机器与传统文化中人情人性的博弈:要发展,要不要人文关怀?耐人寻味。从艺术效果上看,用“坟”作标题,直接、明白。应该是“好大一棵树”。从情节上看,它虽然是在文章几近结束时才出现,却至关重要:它恰巧就在大概是两百步的地方,这让父亲最终接受“记错了”这个事实有了可信度;它的繁茂笔直粗壮高耸应该是契合了这十年来父亲内心所想:当年的小树苗应该长成了这个样子;在经历了“坟没有了”这个变故后,这棵树成了身染重病的父亲最终的情感依托。树是树,不是坟,但它却完成了对父亲的情感抚慰,这种错位与悲情让

9、读者唏嘘。从人物形象上塑造上看,树的繁茂寄予了父亲十年来无以言说的思念:“疾步”“踮”“抱”“亲昵地贴”“倾诉”侧面表达了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从艺术效果上看,用“树”作标题,含蓄、蕴藉。12.(1)全球移民数量持续增长;经济危机刺激移民流动(经济危机对移民流动影响大);发达国家遍享“移民红利”(国际移民对移入国的贡献突出);中国向主要发达国家移民人数基本保持稳定;中国获得美国永久居留权的人数连续两年递减(中国获得美国永久居留权的人数呈递减趋势);来华移民成新热点(中国开始成为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或外国人把移民中国当成新潮流)。(答对1点得1分。)(2)相同点:两部分文字对中国政治、经济及方方面

10、面都做了评价。(1分)不同点:材料(二)对中国政治、经济及方方面面表现出更多的担忧;材料(三)对中国政治、经济及方方面面更客观、冷静地评价,对体制充满自信。(2分)材料(二)更多地谈及中国海外移民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的利弊;材料(三)更多地谈及留学生出国后的感触,强烈的爱国情怀。(2分)(3)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快速国际化,给外籍人士提供着各种各样的工作机会;(3分)生活成本较低和薪酬收入相对较高吸引外籍人士移民中国。(3分)(4)(一)中国人不该移民:中国经济发展快速,国际化进程快,与世界联为一体,无需移民海外;中国政治、经济及方方面面自有西方国家无法超越的长处,不必移民海外;不移民可减少资本

11、外流、精英外流,促进中国梦的实现。(每点2分,谈自己的理解2分)(二)中国人应该移民: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人才跨国流动趋势明显,移民无可厚非;华侨、华裔的投资对中国的崛起功不可没,海外华裔体现中国软实力;可以更冷静、客观地比较中西方的差异,增强爱国热情,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每点2分,谈自己的理解2分)(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达条理清晰即可)13.A 14.C 15.D16. 春兰杯古力屠龙 中国队提前夺冠17.(1)在一堆树枝旁,一人边扶树苗边问:“这树枝能活吗?”另一人边抽烟边培土,说“管他呢等领导检查完就全拔掉!” (2)讽刺了弄虚作假,应付了事的行为。18.(略)参见2014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