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说课稿汇总九篇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5419023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备说课稿汇总九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必备说课稿汇总九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必备说课稿汇总九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必备说课稿汇总九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必备说课稿汇总九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备说课稿汇总九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备说课稿汇总九篇(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备说课稿汇总九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认真拟定说课稿,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说教材:雅鲁藏布大峡谷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本文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层次清晰,作者通过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神奇,表达了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和心中无比自豪与喜悦的感情,在介绍时作者使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细致地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罕见奇观。文章语言优美,准确无误的数字、恰倒好处的用词,让雅鲁藏布这处距离遥远的人间秘境跃然纸上。 小学四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小组合作、自主识字、查阅资

2、料的能力,且书中有些景物学生很感兴趣,如:神奇的大拐弯,谷底谷外截然不同的景色等,因此通过自学,及结合网络图片资料,文字资料使学生容易理解课文内容并与作者产生共鸣。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根据提纲把握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自读自悟,与想象、资料相结合,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 3.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 2、阅读对比,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 难点: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

3、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说教法、学法 1、读中感悟 本课的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运用导读和创设情景结合法,并注重阅读课文的读、划、议、悟、读五步走的学法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理念,让学生多读、多说、以读代讲。这是一篇风景优美的课文,文中的好词佳句在讲课过程中都以“读”“悟”来体现,通过“品读”来代替文章的讲解,使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悟中思,与作者产生共鸣。 2、读写结合圈点批注自己的体会,学习积累文章中的优美词句,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一)目标引路我能行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学习目标

4、:()自读课文,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美丽。(关键字:观、谷、馆、国、点) (2)在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美丽的风景时,具体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别找出具体的句子。 ()读全文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隐藏着一种什么感情。(有目标的课堂才有方向,有效率,这个目标,不但要明确,而且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上三个目标设计紧扣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突出,使学生在合作中既能解决,但又有一定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3、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学课文。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引领下,学生自主进行独立思考和解答,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自主探究我来说 组内交流自学的收获与不解。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参

5、与进去,适时调整、引导、释疑。小组长做好记录,整理。 (三)展示交流我真棒1、学生交流问题(1),问题(1)简单易找,学生很快能找到,重点点拨概括语言。如第自然段,“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第4自然段“馆”“国”雅鲁藏布大峡谷是“植物类型博物馆”和“动物王国”等可以用课文中的完整句子概括,第3自然段可以让学生尝试独立归纳“山水千姿百态”。从找到想,有不同的梯度,又能激发学生的成功感。2、交流问题(2),说明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找出有关句子之后,让学生再说两个(例子)类似的句子,真正灵活掌握有关说明方法。(四)拓展训练我当导游1、选择最感兴趣的部分,熟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设计导游

6、词。 2、全班推选小导游。四、说电教手段的应用: 1、突破重难点,适当运用。几乎所有的文章都存在重点、难点,相应的语文教学也就存在着中心环节。事实上,教学活动中重点环节的处理好坏通常是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此时恰当运用电教手段,往往能立竿见影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使教学对象茅塞顿开。 2、创设情境,启迪学生展开想像:在抓重点词句学习时,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直观生动、信息量大的优势,集中、全面地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拓展,节省时间又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在“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这一部分,我适时补充一些大峡谷特有动植物的图片,文字与图片相结合,听觉、视觉印象相结合,使教材的理解由难变易了

7、,也能激发学生继续探寻大峡谷的兴趣,为课后的学习指路。 、课件激情,启发学生口语交际: 学生兴致勃勃地学完课文之后,老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如此神奇壮观,下面谁愿意当导游,带领大家到此一游?”一女生走到台前,老师引导:“这位导游小姐,现在下面都是游客,你怎么称呼他们?”该生随口接到:“各位先生、各位女士,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神奇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课件出示,导游解说,游客提问,引导学生口语交际,在内化语言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读书悟文能力,从读到说、从说到写,语文综合训练融为一体,循序渐进。 说课稿篇2 一、说教材新型玻璃这篇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第课。这组课文是围绕培

8、养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来编排的。新型玻璃一文在这组课文中起着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和热爱。这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说明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词句对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作了具体介绍,一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二是通过了解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爱。要想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必须达到以下知识与技能目标。 1、自学本文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3、了解课文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4、放飞想象,设计发明一种神奇的玻璃。 二、说重难点 了解新

9、型玻璃的特点与作用,学习作者介绍新型玻璃的表达方法,正确区分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三、说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采用情境创设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教学法并用的教学方法。 1、五年级学生好奇心强,认识事物能力、走进课文加深理解能力有限,根据这一特点,我采用召开玻璃展销会的活动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当推销员,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让语文走进生活,因为生活的范围有多大,学习语文的范围就有多大,充分利用广阔的语文环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从而沟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表格,小组合作将每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填在表

10、格里,在全班交流。 、理解课文内容,读是最重要的,引导学生读中学说,读中学写,读、说、写结合,训练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读能领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体会新型玻璃用途之广,作用之大,有意识地把认识事物、学习语言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和重点词句,如让学生了解说明方法,就重点引导学生读3至自然段。 、拓展延伸,学后所悟,大胆创新,放飞想象,自己设计一种神奇的玻璃。使之达成教学目标。 五、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的教学任务不仅是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交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11、,老师走下讲台,让学生走上学台,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实行师生平等交流,民主对话,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灵,和作者一同感受美好,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并从中学习作者语言,学会表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本课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生字,理解文中新词,学习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并从中感受本段的语言魅力,弄清楚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与作用。并为后面的4种新型玻璃的介绍的理解打下基础。第二课时让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去理解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也就省时轻松高效了。并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

12、作用。在这里我重点说说第2课时的教学设计流程。 、先让学生回顾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4种新型玻璃的介绍、了解其特点和作用,以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活动形式找出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感受科技产品的神奇。 2、引导学生走进课文,了解课文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如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等。 3、拓展延伸,放飞想象,把自己设计发明的玻璃运用说明方法进行小练笔,介绍给大家听。、让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进行课堂总结,感召学生,只要刻苦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就一定能让自己的奇思梦想成为现实结束本课教学。七、说板书 形式简洁,讲究艺术,书写工整,给学生留下清晰明了的印象。 说课稿篇3 一、说教材:倾

13、斜的伞是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感受亲情,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进行体验与感受,透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去品析其中所蕴含着的感情和哲理。 倾斜的伞这篇叙事兼抒情的散文,以“雨中倾斜的伞”为线索,将外公对“我”的爱和“我”对外公的爱,这一“爱的情感线”连缀起来,使我们感受到爱的传递与延续。把这篇文章放在第三单元第一课,我觉得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意在让学生通过阅读与感受,不仅仅感受到文中祖孙俩的浓浓亲情,更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无微不至地关爱,从而懂得回报家人,明白爱不仅仅是享受,同时还有付出和传递。 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着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前后两部分内容穿

14、越了时空,人物发生了变化:外公已经苍老,我已经长大。两部分情节相似,语言描述也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不管岁月如何变迁,那份隔了时空依然传递着的浓浓的亲情却永恒不变,愈久愈浓。 这节课共分两课时,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 二、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掌握十三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了的“我”在雨中对年迈外公的照顾。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谈话引领学生走进阅读,根据拼音正确朗读,消除生字流利朗读,体会亲情有感情朗读达成本课目标,在读中学习生字,记忆字形,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雨天外公对年幼的

15、“我”的呵护以及长大了的“我”在雨中对年迈外公的照顾。体会祖孙间的亲情。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所以识字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了解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了的“我”在雨中对年迈外公的照顾,体会祖孙间的亲情是则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学准备。 这节课我准备的主要是生字卡片和雨伞图片,学生则在课前进行预习,对课文有个大致了解。五、说教法学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以及新课标对中年级学段的阅读教学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我准备采取以读来教的教学方法。具体表现为: 1、在阅读中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解决识字问题。(比如,设计小雨点形式的生字卡片,既和本文内容相关,又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乐学愿学,识字效率就高。) 2、在读中悟情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祖孙间的亲情,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比如,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引领学生走进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祖孙间的亲情等等。)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走进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