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整理必背内容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5418002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整理必背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教育心理学整理必背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教育心理学整理必背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教育心理学整理必背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教育心理学整理必背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整理必背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整理必背内容(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教育心理学容整理第一章绪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学情境中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教的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要注意: 科学&科学规律, 学校教学情境中的教与学, 知识、技能、德、行为、情感态度, 教育心理学以学生学习过程为核心,研究序列是学与教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增加理解:学校教育过程&学生学习过程 是所有教师专业根底 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开始标志:1903年,美国桑代克教育心理学1913年,美国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学扩展为教育心理学大纲:分为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和原因三个开展阶段: 初创1903年-20世纪20年代 过渡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 开展20世纪50年代-8

2、0年代 第三阶段美、代表: 布鲁姆:教育分类目标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纳:教育过程&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加涅:学习分类的权威&学习的条件 奥贝尔: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 安德森: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坚持行为主义观点。现状和趋势20C80Y以来,现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开展的特点: 中心问题:学与教的问题 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教学过程 重视课堂教学&因材施教 重视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等的统一&增加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研究 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增加罗杰斯、马斯洛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由低到高:1、生存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爱与归属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教育心理

3、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学校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 调查法:学校教育过程中,间接了解被试者 教育经验总结法:专家和教师从心理学角度有目的整理学校教育过程中的经验,提炼心理学规律 自然实验法在教室等真实自然的环境 实验室实验法在实验室 临床个案法:对教育过程中的个案超常、智能不足、情绪困扰、贫困儿童等观察,测量与操纵。第二章 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教育:广义上,只有系统的影响人的心理开展的一切方面 狭义上,指学校教育:在课堂情境中,通过上课完成的教育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开展的影响: 影响学生的个体的社会化。社会化指人从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 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开展。“学会学习就是“学会生存。教学:引诱

4、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课:是教学的一个根本单位,指在一定时间,教师和学生以与师生的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正式学生群体:根据上级文件正式规定成立的学生组织Eg:班级、学生会、学习小组、团队组织、学生宿舍的寝室等。分类。根据班集体性质分类:团结,散聚,离散的班集体优秀学生班集体的形成阶段:组建阶段,形核阶段,形成阶段,开展阶段教师how to利用班集体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美国史莫克建议 加强学生对班级的期望 利用教师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开展修正学生行为标准 教师引导,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教育能力 对学生接纳与爱护,培养学生友爱团结 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增进学生沟通能力 师生班级共同奋斗目标

5、,加强学生团结合作非正式学生群体规模:2-7人。男生群体5-7人,女生群体2-3人,2人较多。含义:未正式规定,无须任何人同意,由学生自愿组成的学生群体。Eg:班级中的“团伙。分类。根据非正式群体的性质分为:正面型,消极型,中间型,破坏型的非正式群体非正式学生群体特点:群体内部的一致性;情感依赖性;有比拟突出的领袖人物了解非正式群体的方法莫雷假如提出的社会测量法:步骤:1、填写调查问卷;2、制作矩阵表;3、绘制网格图。课的组成:容输入,师生间的相互作用,经验输出学生群体教师的角色: 教员中心角色 学生模仿的榜样 学者与学习者 权威人物 父母 课堂的管理者 团队活动领导者 公关人员 办事员 社会

6、心理工作者和临床心理学家教师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易影响年龄较小的学生。合格教师的心理品质:1教师应具备的能力2情感意志和其他方面的心理品质 忠诚教育事业,稳定的专业气质 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师生和同事关系 有耐心和信心 乐观、活泼的性格 公正不自私我国教师的心理特征: 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 意志坚决,善于支配情感 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 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 观察敏锐,善于了解学生优秀教师的品质与技能: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 理解学生 与学生的有效交际 理解自己课堂师生交往的特点: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心理学原如此: 正式的交往不要把教师的需要理解为学生的需要, 代际交往 不

7、要把教师的焦虑和不良情绪转移给学生, “一对多式交往 防止对学生的偏见创造安全而温暖的课堂气氛正常的师生关系要有分寸,应以公认的渠道限第三章 教育目标和教师开展的心理学分析教育开展的最终目标:以人为中心的开展关于教育目标观:1、珍妮特沃斯的教育目标观“三重四面三重目的:技能知识,综合概念技能,个人技能和态度四个层面:自尊生活技能培训学习怎样学习具备特定的根本学术能力。体能和艺术能力以学生全面开展为中心的教育目标的三个根本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2、布鲁姆的教育目标观 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和改良的可能性 培养学生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 培养学生的自我推进力,引导学生运用各种题材 培

8、养“经济的使用思想 开展“理智上的忠诚教师开展的方向:专业化&人性化教师专业职业化是根底教育活动现代化的保证和标志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一是专业素养方面,学科知识和因材施教等;二是综合素养方面,“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人性化:爱护学生;全面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智力,个性,健康;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甚至终极的关怀,提供情感支持。教学目标又称课程目标针对教师而言,学习目标又称行为目标针对学生而言泰勒是行为目标学习目标之父,致力于测试题设计的研究。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 教学目标的选择功能: 启动功能价值性 导向功能可能行 激励功能低耗性人力物力 聚合功能丰富性就高性编写教学目标的根本要

9、求1962年 美国马杰 在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中提到:“行为“条件“标准三要素的根本模式 教育目标的分类理论一般将教学目的分为:认知的,情感的,心因动作的。认知的教学目标分类布鲁姆情感的教学目标分类柯拉斯沃心因动作的齐布勒 知识 承受 整个身体的运动如跑步 理解 反响 协调细致的运动如打字 应用 评价 非语言交流如哑剧 分析 组织 言语行为如朗诵 综合 价值的性格化最高的境界 评价第四章 认知和社会开展与教育开展: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经验和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系产生的机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身体运动的开展方向,具有同神经成熟的方向相一致的梯度 头-尾梯度:从控制头部-控制脚部 近末

10、梢梯度:从具体的中心部-末梢部婴儿的开展顺序具有恒常性开展的一般趋势: 综合的分化 开展最本质的倾向表现为分化与整合的过程 平衡化学生年龄越小,越易打破平衡;反之越平衡 概念化概括性词汇增加 社会化个体社会化 个性化制约儿童心理开展的因素: 遗传与环境 成熟与学习 社会环境 学校教育主导因素 具体表现为: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实施积极影响;对其心理影响有选择性;影响儿童心理开展的方向和水平 主观能动因素学生个人主动性 儿童心理开展的年龄阶段:乳儿期0-1岁哺乳期 学龄前期3-6或7s幼儿园时期婴儿期1-3s婴儿期 学龄初期6或7s-11或12s小学时期 学龄中期11或12s-14或15s初中时期

11、学龄晚期14或15s-17或18s高中时期儿童开展的年龄特征:稳定性相对的,可变性绝对的皮亚杰的认知开展理论根本原如此:组织促使过程系统化和组成连贯系统的倾向&适应调节环境的倾向四个核心概念 图式在原有熟悉的印象中参加新的印象 同化外界新事物被自己所吸引 顺化自己被动适应外界 平衡旧的格局被打破而出现矛盾时的一种个人的调节机制。为使自己处于舒服状 态。 认知开展的分期皮亚杰布鲁纳感觉运动阶段0-2岁映像性的思想准备阶段2-7s动作性的思维阶段7-11s象征性的抽象思维阶段11-15s皮亚杰儿童认知开展论的教育意义: 心理与教育测验专家能根据皮亚杰的研究结果编制新的智力测验 课程专家应根据皮亚杰

12、的发现设计各级学校的课程 教师可以依皮亚杰的理论配合教学与学生的技能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开展理论艾里克森关于人的开展理论,是以精神分析的原理为根底的艾里克森的人格开展理论的核心原理是他所称的新生论原理心理社会性开展的8个阶段 信任对不信任0-1岁 自主对羞愧、怀疑2-3s 主动对疚4-5s 勤奋对自卑6-11s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s 亲密、团结对孤立成年初期 创造性对自我决定成年中期 完善对烟雾、绝望老年期柯尔伯格的道德开展理论柯尔伯格深受皮亚杰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影响道德开展的三个阶段六个时期 柯尔伯格的道德开展理论给予教师的启示:1前习俗阶段:惩罚与服从的定向 根据各时期道德观念开展的特征实施道德教育 操作与关系倾向 “以身作如此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