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设计工作总结报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5410334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设计工作总结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项目设计工作总结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项目设计工作总结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项目设计工作总结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项目设计工作总结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设计工作总结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设计工作总结报告(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来宾市兴宾区五山乡止马村等2个村土地整治项目设计工作总结报告编制单位:北京国泰天平行土地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日期: 二O一二年七月二十五日一、 项目概况1.1建设规模项目区总面积为 1211.01hm,实施面积1031.11hm,不动工面积179.90hm,实施后,项目区新增耕地面积42.51hm,新增耕地率为 4.12%。1.2项目性质本项目为国家投资及区财政投资桂中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1.3项目建设地点项目所在地五山乡位于来宾市兴宾区南部,距市区 60km,东南界连贵港市樟木乡,西连小平阳镇,北邻三五乡,东接石牙乡。项目区的地理坐标:东经 10911261091415,北纬 2

2、3243423 2800。西安 80坐标:Y:3662169536626447,X:25904102596768。项目区的建设范围包括止马村、联兴村两个行政村。其中止马村包括止马村、三合村、西三土、路岭屯、逢贡屯、木问屯、程和屯、棉衣屯 8个自然村,联兴村包括凤来村、横山屯、古村、寺村、周邓屯 5个自然村。1.4项目区的地貌类型项目区地形地貌为构造侵蚀丘陵地形,海拔 90m120m,整个地势南、西、北部较高,中部及东部地势较低且平坦。按照自治区工程类型划分:项目区属于省(区)一级的中南平原丘陵工程类型区;属于省(区)二级的干旱盆地工程类型区。1.5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项目区涉及土地全部为各村集体

3、所有,权属清晰无争议。1.6新增耕地面积和新增耕地率项目区新增耕地面积42.51hm,新增耕地率为 4.12%。1.7项目建设内容与投资项目区建设内容主要是: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其他工程。工程总投资 2860.98万元,亩均投资 1849.77元。工程施工费为 2519.96万元,占总投资的 88.08%。其中土地平整工程施工费为464.77万元;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费为839.59万元;田间道路工程施工费为996.35万元;其他工程施工费为219.54万元。二、 设计任务委托过程本项目于2010年10月正式立项,并于2010年11月完成了对项目区1:2000地形图的实地测量

4、。项目业主单位于2010年10月委托我公司对本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及施工图阶段设计。三、 项目规划设计主要经济技术指标3.1设计标谁3.1.1土地平整标准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相关技术指标要求,结合项目区地形地势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产业对耕作田块的需求,本项目耕作田块由格田组成,格田根据现有沟渠路及自然边界划定。保留自然村、村民小组原有行政界线的完整性。耕作田块长度为 450m800m,宽度为 220m600m。格田长度为 70m150m,宽度为 30m。土田埂宽 30cm,高 40cm,格田内高差在3cm内。各平整单元的田面高程,则依据地形的特点,遵循土地挖填方平衡的

5、原则,尽量满足自流灌排的要求。按照农业部和发展改革委制定的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20092015),土地平整后将以秸秆覆盖留茬还田、免少耕播种施肥复式作业的保护性耕作方式对土壤进行改良。3.1.2灌溉排水标准按照自治区工程类型划分,项目区属于省(区)一级的中南平原丘陵工程类型区,属于省(区)二级的干旱盆地工程类型区,以水田为主,种植作物主要为甘蔗和水稻,灌水方法为地面灌溉,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中相关要求,在征求当地农业、水利专家意见与建议后,灌溉设计保证率取 80%,水稻灌溉定额取 7750m3/hm2,甘蔗灌溉定额取 3550m3/hm,灌溉水利用系数取 0.

6、60(根据节水灌溉技术规范选取)。设计排涝标准为10年1遇,最大1日暴雨量3日排出。根据项目区现有的沟渠布置和水源状况,绝大部分农田可以在规划的排灌系统内得到考虑,规划的排灌系统未考虑到的盲点,也可由当地村民利用现有排灌设施进行解决。3.1.3道路建设标准按照本次土地综合整治的目标,道路建设应满足项目区对内和对外交通需要,既要满足农业机械化作业的需要,又能保持与外界便捷的联系、方便农业生产、便于农产品的运出和农业生产资料的运入。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相关规定,项目区拟建田间道和生产路二级道路,田间道为连接居民点与田块之间,生产路为连接田间道与田块之间、田块与田块之间

7、的道路。按照项目区交通流量,结合当地材料状况,田间主道设计路面宽度为3.5m,路面高出地面0.5m,路面层为20cm厚水泥混凝土;田间次道采用泥结石路面,路面宽4.0m,路面高出地面0.4m;生产路设计路面宽度为2.0m,路面高出地面0.3m。3.1.4其他工程标准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在土质松动、易滑坡的地方或遭水冲毁造成水土流失的地方增设挡土墙工程。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要求,本项目采用刚性挡土墙浆砌石结构,设计高度为1.5至2.0m。3.2总体布局3.2.1土地利用布局项目实施后,由于田间道路和水利设施的改善,部分利用率较低的地块,原种植旱作物改为种植水稻,原零

8、星荒地改为灌溉水田,部分经过平整的田块,有效耕地面积增加,原有农用地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均有明显改善。出了田间道路面积占地有所增加其他非农用地均保持不变或略有减少。3.2.2工程平面布局(1)土地平整a)土地平整项目区土地平整工程为: 1)对其他草地整治为新增耕地的地块进行翻耕,达到耕作要求;2)对现有灌溉水田的格田进行重新布置; 3)平整区内配套建设相关田间道路和农田水利工程。经过拆除平整区内数量众多的原有田埂,按照格田的标准新建田埂,结合配套道路工程和水利工程,对平整区内田块进行标准格田化规整,搭好整个田块的格田框架。田块内部不进行挖填平衡的土方作业,避免破坏水稻田耕作层下的犁底层。止马村

9、需翻耕的其他草地位于抢险路北侧,逢贡村西侧,以及抢险路南侧,新逢贡以东。联兴村需翻耕的其他草地位于西南山脚的坡地,以及东南向三利水库岸边。平整区域共分为 6个平整区,23个耕作区,分别位于止马村北面、西三土村西面、木问村北面、棉衣屯西面及横山屯北面、新逢贡以东。格田布置方向与原有田块方向一致,止马格田方向为东西方向,其余 5个平整区为南北方向。平整区主要为水浇地,种植水稻,地势平整,格田内部不进行挖填,重新布置格田,以新修田埂来重新规划田块,从而使耕作条件及农业发展基础得到改善。平整区内配套沟路渠等基础设施,以原有主要路渠沟为骨干,新修次级道路和沟渠,使每块格田都能灌排配套,道路相通。新修道路

10、主要有新修田间次道、新修生产路;新修沟渠主要有新修斗沟、农渠。(2)灌溉与排水农田水利工程主要包括灌溉工程、排水工程和水工建筑物三部分。项目区内灌溉系统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和使用,灌溉网络基本健全,本项目规划以现有灌溉渠系为骨干,保留现有已经硬化的渠道,对平整区外的现有主要灌排渠系进行改建,为尽量避免和减少取直沟渠带来权属调整、取直后废弃沟渠填平等不便于实施和工程量加大的问题,只对部分改建沟渠取直,以原有沟渠布置为主。项目区内新建灌排渠系全部取直,平整区域内灌排渠系全部取直。止马村以北地区,东北角有三利水库东干渠经过,有出水口经支渠引水,灌溉止马、三合以及止马河以北区域,部分地块从止马河引水灌溉。

11、此区域排水均汇流至止马河。此区域按照支、斗、农三级渠道进行布置,主要整修两条从东干渠引水支渠,以及相连接的下级渠道。排水沟以利用现有自然冲沟为主,整修部分排水沟。止马河以南,抢险路以北地区,灌溉水源主要来自西干渠及流经此区域的上游排水主沟,排水主要经过此排水主沟和止马河。此区域主要修建支、斗、农三级渠道,连接西干渠,以及从排水主沟引水的渠系。抢险路以南至村界,灌溉水源主要来自西干渠,排水均汇流至主排水沟。此区域整修连接西干渠支渠及下级斗、农级渠道,修建主排水沟两侧的排水系统,尽量减少汛期对两侧田块的影响。联兴村位于项目区南部,地势较高,以旱地为主,灌溉渠系较少,主要水源来自项目区南侧山间排水,

12、以及古村泵站。排水主要以自然冲沟为主。此区域主要整修主要支渠,以及泵站输水渠。对部分低洼地块的排水沟进行整修。古村东侧,从三利水库提水的泵站,泵房、变压器、电力线均已更新,完全可以使用,水泵使用时间达 20年,只需对水泵进行更新。 (3)田间道路道路布局原则:道路与沟渠相结合,以整修现有田间道路为主。项目区以现有的进村道路为骨干道路,田间主道以各居民点间连线分布,田间道路基本垂直于骨干道路及田间主道分布。平整范围内的田间次道和生产路均取直,平整范围外田间次道以原有道路路线布置为主,部分取直,生产路尽量取直,详细规划布置见规划图。田间主道路网密度为 0.97km/km2;田间次道路网密度为 3.

13、22 km/km2;生产路路网密度为 2.35km/km2。改建田间主道均采用水泥路面,以现有道路路线铺设,利用现有道路路基,尽量避免权属调整和取直后废弃道路的整平和翻耕等工程量的增加,而加大施工难度和工期。田间次道作为运输甘蔗的主要道路,本次对项目区内田间次道进行了统一规划,做到每块甘蔗种植区均能保证有一条田间次道相通,保证甘蔗的运输。田间次道以现有次路为主,多为整修,根据田块的大小以及涉及农户的意见,新修部分田间次道。生产路是农户运输甘蔗至田间次道边装车的重要道路,目前农户主要使用牛车进行运输,道路的质量直接影响牛车的安全。对现有生产路进行整修,对生产路较少、密度不够的地块新修生产路。使生

14、产路和田间次道形成田间路网(4)村庄整治工程本次村庄整治主要有两个内容:村庄道路工程和村庄排水沟工程。村庄内道路是提升项目区内村庄生活条件的关键问题,本次项目主要对村庄内宽度在 2m以上的道路进行硬化,以及配套排水沟。其中止马村、腊烛村、寺村、古村已经进行了村内道路硬化,横山村内道路硬化正在实施中,以上各村不在本项目村庄整治工程规划中。其他村庄均规划在本次村庄整治工程中。止马小学内基础设施较差,操场均为土质操场,厕所为露天厕所,篮球架水泥支架已经出现多处裂缝,存在安全隐患。校园内一坑塘,中间为深不见底的溶洞,四周用细绳作为护栏,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以上情况,止马村委及止马小学领导强烈要求纳入规划

15、方案中(村委及止马小学提供的申请和说明文件见附件)。考虑到本项目投资范围的规定,不对止马小学校园进行相关工程的规划。由相关部门进行投资和规划。3.3效益分析本项目建设规模1031.11公顷,工程总投资2860.98万元,按建设规模计算每公顷投资2.7747万元。项目区整治后净增利润为261.47 万元,计算得到项目投资利润率为9.14%。四、 设计要点4.1土地平整工程4.1.1其他草地翻耕本项目可以整治为耕地其他草地面积为 49.92hm2,其中一部分为农民已经自发耕种,但是,没有按照耕作土层厚度要达到种植农作物的要求,对土层进行深度翻耕,农作物的产能受到影响,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新增耕地的效益,对所有可整治为新增耕地的其他草地进行翻耕,翻耕时清除地表40cm以下的障碍层,使翻耕后的耕作土层厚度达到 60cm。 4.1.2土地平整分区平整区域共分为 6个平整区:止马平整区、西三土路岭平整区、木问平整区、棉衣平整区、横山平整区、新逢贡平整区,分别位于止马村北面、西三土村西面、木问村北面、棉衣屯西面及横山屯北面、新逢贡以东。格田布置方向与原有田块方向一致,止马格田方向为东西方向,其余 4个平整区为南北方向。格田规格采用长 150m左右,宽 30m。6个平整区共分为 23个耕作区。4.1.3土方计算平整区总面积 143.74hm2,拆除田埂 26768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