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1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含答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5410115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修版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1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修版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1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修版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1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修版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1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修版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1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修版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1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1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地理学习资料【精修版】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考点13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2013山东文综T128分)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1、2题。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分别对应的是()A.、 B.、C.、 D.、【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分析其对水循环及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解析】1选C,2

2、选C。具体分析如下:3.(2013浙江文综T44分)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近年来,当地开展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工作。下列做法合理的有()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利用河滩低地布局文化建筑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防治湿地退化吸收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A. B. C. D.【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应结合拉萨河流域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的独特性进行保护区规划。【解析】选B。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可提高资源保护的集中性及可操作性;河滩低地易被淹没,不宜布局文化建筑;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可以有效

3、地保护旅游资源;防治湿地退化是生态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保护非物质文化资源不应改造当地民俗。(2013重庆文综T91112分)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46题。4.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A.气温分布图 B.降水量分布图C.工业分布图 D.旅游景点分布图5.流域产沙量 (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

4、总量6.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A. B. C. D.【解题指南】解答此题的关键是:(1)理解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2)认真审题,理解流域产沙量的内涵。【解析】4选B,5选D,6选A。第4题,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地形、降水量、植被状况等,所以选B。第5题,此题关键是理解流域产沙量是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所以B项错误;每次暴雨时测量土壤流失量不现实,也不准确,所以A项错误;泥沙总是流向地势低的地方,所以在源头设置收集池不可行,C项错误。第6题,坡度小的地方,地面汇水速度较慢,流速小,侵蚀程度较小,水土流失较弱,所

5、以单位面积产沙量小;坡度大的地方,地面汇水速度较快,流速大,侵蚀程度较大,水土流失较强,所以单位面积产沙量大。 (2013海南地理T676分)巴西东南部S州甘蔗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其甘蔗主要用来生产燃料乙醇。该州集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燃料乙醇厂。随着国内外对燃料乙醇需求的增加,该州和巴西中南部地区更多的土地被开发为甘蔗田。据此完成7、8题。7.燃料乙醇厂相对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A.接近原料地 B.接近消费市场C.利用廉价劳动力 D.方便产品运输8.燃料乙醇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巴西()碳排放量增加 能源消费结构改变热带草原面积减少 蔗糖消费量下降A.B.C.D.【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组关键抓住以下

6、两点:(1)S州甘蔗种植面积大,燃料乙醇厂多。(2)燃料乙醇市场需求增加。【解析】7选A,8选B。第7题,S州甘蔗种植面积大,且燃料乙醇厂多,说明燃料乙醇厂相对集中在当地是为了接近原料产地。第8题,燃料乙醇市场需求增加,会使得能源消费结构改变,同时为种植甘蔗而大量开垦耕地会使热带草原的面积减少。(2013上海地理T27284分)2000年到2008年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根据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表回答问题。2000年2004年2008年煤炭83.43%86.51%89.99%石油16.23%13.23%9.84%天然气0.34%0.26%0.1

7、7%9.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基本特征是()石油、天然气消费总量下降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变石油消费量增幅低于天然气煤炭的消费比例不断增大A.B.C.D.10.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的主要原因是该地()A.流动人口持续增加B.工业企业节能改造严重滞后C.高能耗企业比重增大D.能源需求随经济发展而扩大【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以下几点:(1)表中信息反映能源消费结构,注意横向和纵向对比。(2)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体现比例的变化,不能体现数量的变化。(3)准确判断单位GDP能耗的变化及原因。【解析】9选C,10选D。第9题,主要考查读图表提取信息

8、的能力,结合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表,逐项分析如下:选项具体分析结论项石油和天然气的比例下降,但不代表消费总量下降错误项煤炭所占比重最大,故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正确项消费结构体现的是消费比例的变化,不能体现消费量的变化错误项数据显示煤炭消费比例不断增大正确第10题,单位GDP能耗变化图显示从2000年到2008年,单位GDP能耗逐渐减小,说明工业企业节能改造技术不断提升和高能耗企业比重不断减小,而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主要原因是需求量增加,与流动人口增加无关。(2013重庆文综T458分)下图为美国与巴西两国城市的土地、淡水、能源产出效益图。读图回答11、12题。11.两国相比()A淡水

9、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B.淡水产出效益相等C.能源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D.能源产出效益相等12.与巴西相比,形成美国城市土地产出效益特点的原因可能是()A.国土面积大 B.城市绿地面积大C.城市人口比重高 D.科技发展水平高【解题指南】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柱状图的判读,难度较小。【解析】11选A,12选D。第11题,由图可知淡水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能源产出效益美国高于巴西。第12题,美国是发达国家,科技力量雄厚,所以土地产出效益高于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巴西。13.(2013安徽文综T274分)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图中所示石油、天然气()A.与伏尔加河水能的能量来源不同B.直接形成于伏尔加

10、河的沉积作用C.开发得益于伏尔加河水资源丰富D.输出主要通过伏尔加河运往西欧【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石油、天然气的物质组成来理解其形成过程和开发利用方式;根据其形态特征和伏尔加河流域与西欧间的距离、地形状况等自然条件判断其主要运输方式。【解析】选C。石油、天然气与水能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石油、天然气是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形成的;该区域的油气资源运往西欧主要靠管道运输;丰富的水资源为流域内油气资源开发提供用水保障。14.(2013山东文综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巴西盛产甘蔗,产量居世界首位。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巴西甘蔗产量达5.6亿吨,其中一半以上用于生产乙醇,是

11、世界第二大乙醇生产国,该国近半数汽车使用乙醇汽油。下图为巴西及周边区域图。(1)分析巴西大量生产乙醇的主要原因。(2)有人建议我国借鉴巴西的经验,以甘蔗或粮食作原料大量生产乙醇作为汽车燃料。试分析其利弊。【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仔细阅读图文材料,分析解决问题的有效信息;其次要注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综合分析产业发展的影响。【解析】第(1)题,具体分析如下:第(2)题,具体分析如下:分析角度分析内容有利影响大量乙醇汽油可以提供新的动力燃料,解决能源紧缺问题;减少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使用;同时原料为可再生物质;可以减少大气污染不利影响消耗大量甘蔗或粮食,加剧粮食供应紧张等答案:(1)原料丰富;石油资源短缺;市场需求量大。(2)利:缓解能源紧张;优化能源结构(减轻大气污染,属可再生能源)。弊:造成粮食安全隐患。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