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罩试验报告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540909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5.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动机罩试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发动机罩试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发动机罩试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发动机罩试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发动机罩试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动机罩试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动机罩试验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究题目发动机罩安全性测试技术研究报告学生姓名林诗远学生学号S140200231专业班级机械工程1班学院名称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授课老师白中浩2015年 5月23日目录1绪论31.1研究背景31.2研究概况31.2.1国外研究概况31.2.2国内研究概况.41.3行人保护研究内容和方法.41.3.1行人保护研究内容41.3.2主要研究方法51.4本章小结62行人碰撞保护法规72.1EEVC行人保护法规.72.2GTR行人保护法规82.3日本行人保护法规82.4中国行人保护标准82.5本章小结93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103.1儿童头部模块与发动机罩碰撞测试103.1.1测试方法103.1.2评价指标

2、123.2小腿模块与发动机罩(包括前保险杠)碰撞测试133.2.1测试方法133.2.2评价指标143.3 本章小结154测试设备164.1测试装置配置164.2本章小结161绪论1.1研究背景近几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平稳增长,2010年月平均产销量超过150万辆,全 年累计产销量突破1900万辆,再次刷新全球纪录。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导致了中国 道路交通事故频发,严重威胁到了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中国的交通事故数量与 死亡人数一直位于世界前列。中国道路仍处在人-车混合型阶段,车辆-行人碰撞 事故发生率高;部分人口素质较低,闯红灯、横穿马路的现象较多,这又提升了 行人碰撞事故发生的概率。据公安部统计,

3、最近十余年来,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 数一直在世界首位,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仅占世界总数的3%,但是交通事故死亡 人数却占到了 16%。行人作为弱势群体,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往往是容易受伤亡的 一方。头部和下肢是交通事故中行人最容易受伤的部位。头部受伤往往是行人致 死的主要原因;下肢受伤虽不易导致亡,但极易造成下肢伤残,影响到受害人的 生产、生活,从而影响整个家庭的幸福,造成巨大的社会负担。除了经济、美观、舒适、动力性能等以外,汽车的安全性能受到了广大消费 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汽车安全分两部分: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智能驾控汽车, 使汽车具有较好的事故避免能力称为主动安全。汽车发生交通事故时,最大可能 地保护

4、乘员和行人称之为被动安全。通过对人体损伤机理、碰撞事故特征的研究,制定行人保护标准或法规,积 累针对行人安全保护的设计技术,对保护行人人身安全、降低社会负担、促进社 会和谐有重大意义。1.2研究概况为了分析碰撞事故中行人受到的伤害,评价汽车前部结构设计对行人的保护 性能,欧洲、日本、美国等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在行人碰撞安全性研 究领域完成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随着汽车安全性能研究的不断发展,行人安 全保护也引起了我国相关研究机构的广泛重视,并成为汽车安全性能研究的重点。 1.2.1国外研究概况澳大利亚的Robertson等人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就开始从事行人交通事故 的安全研究。美

5、国和欧盟先后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展对行人安全问题的研究, 通过机械假人、生物样本、数学模型等展开了对人体损伤生物力学、行人保护技 术、人体防护对策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美国将行人安全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了行人交通事故数据上, 1977 年创建了行人交通事故数据库 PICS(PedestrianInjury Causation Study) 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于1994-1998年实施行人碰撞数据研究,行 人事故的调查与统计机构相继建立,并将PICS发展成为了行人碰撞数据库一PCDS, 为行人保护法规的制定提供了数据依据。德、日两国也分别地建立相关的调查机 构和数据库,

6、如日本的ITARDA和德国的GIDAS。欧盟下属的欧洲车辆安全委员会(EEVC)在1997年成立了 WGl7工作组,该工 作组主要负责制定行人安全法规,工作组在2003年首次颁布基于行人保护的 “Directive2003 / 102 / EC”法规。欧洲NCAP将WGl7工作组提出的试验方法应 用于新车检验。1.2.2国内研究概况国内对行人保护的研究相对于国外来说起步较晚,但有关行人保护的研究已 经引起了国内各大车企、高校以及科研单位的广泛重视。湖南大学汽车碰撞实验 室根据EEVC WG17制订的试验方法,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了部件冲击试验的 仿真研究,对行人头部和下肢保护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7、进行了改进。2007年,上汽 通用泛亚技术中心引入法国BIA公司生产的冲击试验系统。该系统满足欧洲EEVC 和美国FMVSS201有关行人保护的试验标准,可进行行人保护的实车测试试验,实 车测试试验数据可以为汽车安全性设计提供科学的指引。2009年8月23日,中国 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用广汽本田第八代雅阁在碰撞实验室进行了国内行人首次碰 撞试验。同时,我国国内有关汽车行人保护的法规标准GB/T 24550. 2009汽车对 行人的碰撞保护已经于2010年7月1日开始施行。1.3行人保护研究内容和方法1.3.1行人保护研究内容国外已对人体各部位损伤机理、引起损伤的相关因素、安全法规的制定、试 验模型

8、的开发、行人安全保护设计方法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内容可归纳为六 点. 八 (1) 行人交通事故调查、分析;(2) 损伤机理和生物力学的研究;(3) 行人安全法规的研究;(4 )行人碰撞事故的重建;(5) 数值假人模型、冲击器模型的开发和验证;(6) 行人安全保护设计方法的研究。1.3.2主要研究方法行人安全保护研究的主要方法分为试验研究和计算机模拟两大方面。1.3.2.1试验研究试验研究包括:部件模型试验、子系统试验、志愿者试验、生物样本试验、 假人模型试验等方法。假人模型试验较为接近地反映出了碰撞事故的实际情况,仅仅是把事故中的 行人换为假人。但是“实车-试验用行人假人碰撞测试过程复杂、试

9、验费用高、 试验结果的重复性较低,并且碰撞前,假人相对位置、假人姿势等因素对碰撞结 果影响较大。综上因素,该试验方法多用于与计算机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部件模型试验,常用的是由欧洲车辆安全委员会(EEVC)制定的试验方法。通 过对部件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评价车体不同零部件或部位与行人发生碰 撞时对人体的损伤。部件模型试验可根据不同的试验条件要求和人体的不同碰撞 部位,有针对性地进行试验。志愿者试验一定要确保志愿者安全,要严格地遵守试验规范和制度。志愿者 试验试验可提供出人体在损伤前的很多响应信息,这些信息对机械式假人和人体 数学模型的开发很重要。生物样本试验,主要用于人体损伤生物力学的研究

10、。试验中,死亡时间、样 本组织、制作技术等对试验结果都会产生影响。生物样本试验数据结果为数学仿 真模型和机械试验模型的验证提供依据。1.3.2.2计算机仿真模拟利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可得到行人碰撞过程中身体各部位的运动情况、 与汽车前部的接触情况和损伤情况。在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方面,有代表性的商品化软件有LSTC公司开发的LS-DYNA3D软件,荷兰TNO开发的MADYMO软件,法国ESI公司的PAM-CRASH软件。根 据建模方法及功能的不同,可将这些软件分为两类:一类用显式有限元理论建模, 描述车身结构的耐撞性;另一类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建模,模拟碰撞事故中 乘员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计算

11、机仿真模拟的优越性:(1)周期短;(2 )成本低;(3) 可重复性好;(4) 结果信息全面;(5) 可准确定位。计算机仿真模拟方法虽然有着试验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计算机仿真模 拟方法中建立的汽车模型和人体模型本身存在的局限性较多,不能完全准确的反 映碰撞过程,所以计算机仿真模拟不能完全脱离试验,更不能完全替代试验。一 种较好的评价方法是将计算机仿真与试验结合,从而进行更加符合实际的试验评 价。该试验方法是基于实际事故数据,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根据不同车型的构 造特点来计算行人在实际碰撞过程中的力学、运动学特性及行人与试验车的相互 作用,然后以此作为指导,计算机仿真模拟结果的正确与否最终要通

12、过试验来验 证。在研究阶段中,主要采用仿真试验,可以改变各种参数进行对比分析,不仅 可以节省成本,还能提高研究效率。1.4本章小结本章概述了研究行人碰撞安全技术在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意义, 阐述了国内外对行人安全性研究的发展概况,指出了建立交通事故数据库对于研 究行人保护的重要性,总结了国际上行人保护的主要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2行人碰撞保护法规欧洲在行人碰撞方面的研究开展较早,现在已经基于肢体模块的试验方法, 制定并实施了行人碰撞保护的法规。全球技术法规(GTR)和欧洲新车评价章程 (Euro NCAP)基于此引入了行人碰撞安全试验方法和评级体系。2.1EEVC行人保护法规早在20

13、03年,经过政府部门与汽车厂商协商,欧洲颁布了行人保护法规, 实施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一对自2005年欧洲新上市的车型,要求进行3.5kg 的行人头模型的冲击试验和行人下肢模块的冲击试验。阶段二在试验项目和参数 上都有较大提升,自2010年起,欧洲新上市的车型须通过4个项目试验,包 括2.5kg儿童头模块、4.8kg成人头模块、大腿模块和下肢模块的冲击试验。其 中,头模块在其质心处安装三个相互垂直加速度计,或一个三向加速度传感器, 用以测量撞击过程的三向合成加速度,从而来评估头模块的损伤程度。法规两阶 段的不同试验方法对比如图2.1所示。由于第二阶段对于实验测试要求过于苛刻,该法规的合理性和

14、实用性在业界 广泛讨论,很多汽车厂商和研究机构表示难以达到标准。最终,该法规的第二阶 段在2009年1月发布了更新的版本,与GTR要求保持一致。图2.1:欧盟法规两阶段测试项目对比1997年欧洲颁布Euro NCAP(欧洲新车评价章程),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对 车辆安全性能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价,其行人评价方法与官方的2003/102/EC法 规类似。根据法规所规定方法,将汽车前端结构划分为儿童头部和成人头部碰撞 两个大区域,每个大区域将划分为6个小区域,分别进行冲击试验;另外还需 要进行3次腿型冲击和3次上腿型冲击试验。每项试验满分均为2分,对于 测试参数设置上、下阈值,通过测试参数对其进行评分。

15、以HIC计算为例,测 量头模型冲击过程中处在质心处的三向合成加速度的曲线,采用特定算法计算出 HIC,当HIC值低于1000时此测试区域得两分,当HIC大于1350时测试区 域得零分,当测得HIC值处于1000到1350之间时,采用线性插值的方法求解 对应的分数。在Euro NCAP中最终会以星级的方法将测试结果展示给消费者。2.2GTR行人保护法规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世界车辆规章协调论坛上(WP29),日本学者提出 建立全球通用的行人保护评价技术标准(Global Technical Regulation,GTR), 会 后成立了工作小组,起草GTR相关法规。GTR法规对行人碰撞保护的要求与 Euro NCAP第二阶段要求基本一致。2.3日本行人保护法规日本在2005年颁布步行者头部保护基准,该法规内容覆盖面较小,指 标较为严格,与欧盟法规类似采用头型冲击器与发动机罩撞击,得出加速度曲线, 依据头部伤害指数对汽车的行人保护性能评价。具体的实施细则存在不同,如采 用3. 5 kg儿童头冲击器和4. 5 kg成人头冲击器以35km / h的速度冲击。行人保护研究领域日本取得的最为显著的成果是FLEX. PLI柔性腿型。与当 前广泛采用的TRL. LFI腿型相比较,此腿型具有更好的生物仿真性,可更好地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