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功教案设计方案有哪些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5408920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电功教案设计方案有哪些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物理电功教案设计方案有哪些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物理电功教案设计方案有哪些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中物理电功教案设计方案有哪些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中物理电功教案设计方案有哪些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电功教案设计方案有哪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电功教案设计方案有哪些(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物理电功教案设计方案有哪些一、教学目标1. 知识和技能(1) 理解功的概念。(2) 理解功的两个要素。理解功的正负的物理意义。(3) 会用功的定义式计算恒力做功的大小。2. 过程和方法(1) 通过“功”的学习认识建立物理概念的一般方法。(2) 感受正交分解法推导力做功的计算式。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的广泛应用,激发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 热情。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是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和掌握功的计算公式。2. 难点是功的正负和对“克服阻力做功”的理解。三、教学流程1. 教学流程图2. 教学流程说明情景I生活实例(1) 货物在起重机作用下被举高了 ;(2) 机车

2、制动后,列车逐渐驶 向站台活动I讨论请学生分析货物、列车的能量变化。讲出功的定义 ( 若物体在力 的作用下能量发生变化,那么这个力一定对物体做了功 ) 。活动H搬重货物三种方式搬货物。一种只做原地上下搬的过程,另外一种则搬着 货物来回走动。第三种原地搬起货物挺住不动。这些情景,让学生 讲出做功的两个要素。活动皿讨论、交流(1)逻辑推理,探究功的规律 功的公式如图1,力F使滑块发生位移I这个过程中,F对滑块做了多少功如何计算 ?计算公式: W=FI。如果细绳斜向上拉滑块,如图2所示,这种情况下滑块沿F方向 的位移是多少 ?学生讨论:分析并得出这一位移为Icos B。至此按功的前一公式即可得到如下

3、计算公式:W=FIcos0结论: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 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运用公式计算功:给出F=100N l=5m、B =37,与同学一起计 算功W得出W=400N m。就此说明1N-m这个功的大小被规定为功 的单位,为方便起见,取名为焦耳,符号为 J即1J=1N- m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1J=1N m 功是标题,探究合力的功再根据公式 W二FicosB做启发式提问将F分解到l的方向上得到这个分力为Fcos0,再与l相乘, 结果仍然是W二Ficos 0。例1如图所示,F1和F2是作用在物体P上的两个水平恒力,大 小分别为:F1=3N F2=

4、4N在这两个力共同作用下,使物体 P由静 止开始沿水平面移动5m距离的过程中,它们对物体各做多少功 ?它 们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是多少?F1.F2的合力对P做多少功?从合力功与分力功所遵从的运算法则,深化功是标量的认识。解答过程如下:位移在F1、F2方向上的分量分别为I1=3m、 I2=4m, F1对P做功为9J, F2对P做功为16J,二者的代数和为 25J。F1、F2的合力为5N,物体的位移与合力方向相同,合力对物 体做功为 W=FS=5N5m=25J合力做功两种求法:W合=F合I cos0 ;W合二W1+W2+W此为代数和 运用公式一探究正功、负功没有方向,但有正负之分。总结:当00 90

5、时,cos 0为正值,W为正值,称为力对物体做 正功,或称为力对物体做功。当0 =90时,cos 0 =0, W=0力对物体做零功,即力对物体不 做功。当90 0 180时,cos 0为负值,W为负值,称为力对物体 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同学讨论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它们反映了什么问题 ?例 2 如图中, a 图中的推力对正在前进中的小车来说是阻力, b 图中小车受到的滑动摩擦力阻碍小车的运动, c 图中上升中的小球, 重力与运动方向相反阻碍小球的上升,三个力均对物体做负功:a. 图中推力做功b. 图中摩擦力做功c. 图中重力做功讨论结果:当力对物体做正功,这个力对物体来说是动力。力

6、对物体做负功,从动力学的角度看,这个力是阻力,对物体的 运动起阻碍作用。一个力对物体做了负功,往往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 取绝 对值) ,即:(2) 实际运用例 3 一人乘电梯从 1 楼到 10 楼,在此过程中经历了先加速、后 匀速,再减速的运动过程,则地面上的观察者考察电梯支持力对人 做功情况是 ()A. 加速时做正功,匀速时不做功,减速时做负功B. 加速时做正功,匀速和减速时做负功C. 加速和匀速时做正功,减速时做负功D. 始终做正功例4如图所示,一质量为 m=10kg的雪橇,受到与水平方向成 37 斜向上的拉力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力的大小为 F=100N使雪橇在 水平地面上移动l=

7、5m,如图所示。雪橇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 Ff=70N。求: 人对雪橇的拉力所做的功 雪橇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力对雪橇所做的总功。 (sin37 =0.6 ,cos37=0.8)(3) 作业布置略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意义,建立功率概念,得出计算公式2. 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能进行简单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建立功率概念的过程,学习比较的方法。2. 通过实践活动,渗透STS的观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2.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道理。教学重点:建立功率的概念,渗透建立概念的方法。

8、 教学难点:理解功率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按照书上的情境引入 我们来观察下面这幅图,这是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需要注意到的问题。在工地上,工人可以用滑轮组搬运砖头,或者用吊车吊砖。这两 个过程中是否有力做功 ?做功的大小怎么计算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吊车和人都是在对砖头做功,但是有快有慢,今天我们就主要来 研究做功快慢的问题。2. 播放动画引入播放动画:功率选择“功率的引出”按钮,逐步点击相应按钮。二、新课学习1. 想一想,我们在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时,是怎样进行比 较的?(1) 时间相同,比较路程(2) 路程相同,比较时间(3) 利用路程和时间之比,即速度来描述。由速度的启发,

9、你能想一想怎样比较人和吊车做功的快慢吗 ?(1) 时间相同,比较运砖的多少,也就是做功的多少(2) 运砖多少相同,即做功的多少相同,比较时间(3) 如果时间和做功多少都不一样,我们可以利用做功多少和时 间之比来描述做功的快慢,再进行比较。其实在物理学里有一个专门的物理量来描述做功的快慢,这就是 功率,用字母 P 表示。2. 功率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公式:,其中W表示功,t表示时间,P表示功率。单位:瓦特(W), 1kW=1000, MW=1000kW尔知道1W勺物理意义 吗?因为1W=1J/s,也就是说1W表示物体在1s内做功1J。3. 比较

10、比较这四个物理量的建立过程,找出共性,加深对功率概念的理 解。4. 了解一些功率值播放动画:功率,选择“功率的实例”按钮5. 功率的计算在中,W的单位是J , t的单位是s,得出的功率才是以 W作单位的, 计算时要注意到单位。如书上例题中给出的时间是 2mi n,要换算成 以 s 为单位。三、小结为了描述做功的快慢,我们引出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功率。公式 是,单位是瓦特 (W)。四、板书设计第四节功率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公式:,其中W表示功,t表示时间,P表示功率。单位:瓦特(W),1kW=1000, MW=1000kW( 一 ) 教学目的1.

11、 常识性了解射线的应用,强射线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2. 常识性了解原子核的组成。3. 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启蒙教育。(二) 教具录像机,监视器,原子弹和氢弹爆炸的录像剪接带。 ( 若没有上 述器材可用原子弹、氢弹爆炸的挂图代替 )(三)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教师:为了打破核垄断,抵制核讹诈,我国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 发奋图强,从 1961 年起自己进行核武器的研制,在党中央的亲切关 怀下,全国一盘棋,用了短短 4 年时间就完成了研制工作,并于 1964年10月 16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播放录像: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实况。教师:这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的实况,其威力超过了第二次 世界

12、大战期间美国在日本广岛上空爆炸的原子弹。紧接着于 1967 年 6月 17日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完成了其他国家要十几年或 几十年才做完的工作。播放录像: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实况。这是我国试爆第一颗氢弹的情况,与原子弹相比,氢弹所用的燃 料更少,而威力则比原子弹大很多。(若没有录像设备,就出示挂图,指着原子弹爆炸后形成的蘑菇 云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然后教师再介绍上述情况 )原子弹和氢弹为什么会具有这么大的威力呢 ?因为它们都利用了 核能。我们知道化学能是在原子发生变化时放出的能量而核能是在 原子核发生变化时放出的能量。为了了解核能,先要知道原子核的 组成情况。2. 进行新课板书课题

13、:第二节原子核的组成(1) 电子的发现和放射性现象的发现教师:我们已经学过,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原子已经是 很小很小的微粒了,其直径只有 10-10 米,所以在十九世纪以前, 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中性粒子。 1897 年英国物理学家汤 姆生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而电子比原子小得多,因而人 们才认识到原子内部还有结构。板书:电子的发现把人们带入了原子内部的世界在同一时期人们还发现了天然放射性现象,对放射性现象的进一 步研究,人们认识到原子核内部还有结构,原子核由比它更小的粒 子组成。可见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没有止尽的。我们先来学习 放射性现象。板书:放射性现象的发现把人们带

14、入了原子核内部的世界(2) 放射性现象 什么是放射性现象 ?教师边写边说:像铀(U)、钋(Po)、镭(Ra)等元素能自发地放出 一些人眼看不见的、能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的射线,这种现象 叫放射性现象。这些元素叫放射性元素。 射线究竟是什么 ?教师:在放射性现象中放出的射线是什么东西呢 ?它们除了能穿 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的性质以外,还有些什么性质呢 ?比如:这些 射线带不带电呢 ?为了了解它们的性质,还得通过实验。教师:我们做什么样的实验,才能判断它们带不带电呢 ?(放射性 现象中放出的射线若是带电的,射线在磁场中将像通电导体那样发 生偏转,由偏转的方向和磁体的 N、 S 极位置还可判断射线

15、带的是什 么电。)教师:我们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去探索还不知道的现象和规 律,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是通过实验。把放射性元素装在一个壁很厚 的铅盒里(射线穿不透 ) ,在盒壁上有一个小孔,放射线可由此孔射 出,然后把它们放到两个很强的磁极之间,再用照相底片把射线的 轨道记录下来。从照相底片上看到,放射线分成了三束,其中两束 向相反方向偏转,说明这两束射线带异种电荷 ; 中间一束不偏转,说 明它不带电,是中性的。这三种射线有哪些性质呢 ?它们的实质是什么呢 ?板书:射线由两种带异种电荷的粒子和一种不带电的中性粒子 组成(3) 三种射线 a射线根据射线的偏转方向和磁场方向的关系可以确定,偏转较小的一 束由带正电荷的粒子组成,我们把它叫做 a射线,a射线由带正 电的 a 粒子组成。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每个 a 粒子带的正电荷是电 子电荷的2倍,a粒子质量大约等于氦原子的质量。进一步研究表 明 a 粒子就是氦原子核。板书:a射线的实质就是高速运动的氦核流由于 a 粒子的质量较大,所以 a 射线的穿透本领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