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章节复习测试:圆含解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540390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数学章节复习测试:圆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考数学章节复习测试:圆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考数学章节复习测试:圆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考数学章节复习测试:圆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考数学章节复习测试:圆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数学章节复习测试:圆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数学章节复习测试:圆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中考教学资料2019年编+ 圆一、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平分弦的直线必垂直于这条弦B.垂直于弦的直线必过圆心C.平分弦的直径必垂直于这条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D.垂直平分弦的直线必平分这条弦所对的弧答案:D提示:利用垂径定理的性质来判断,注意直径也是弦.2.半径为5的圆内有两条平行弦,分别长6和8,则两弦间的距离为A.1 B.4 C.7 D.1或7答案:D提示:分圆心在两弦之间和圆心在两弦的同侧两种情况,故答案有两个.3.三角形的外心是三条( )的交点.A.高 B.垂直平分线 C.角平分线 D.中线答案:B提示: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

2、平分线的交点.4.已知等腰ABC的腰AB=4厘米,若以A为圆心,2厘米为半径的圆与BC相切,则BAC等于A.30 B.60 C.90 D.120答案:D提示:由题意得,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为2 cm,腰长为4 cm,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顶角为120.5.如图9-13,PA切O于A,PB切O于B,APB=90,OP=4,则O的半径长为图9-13A.2 B.4 C. D.2答案:D提示:连结OP,因PA,PB为切线,OA=OB,APB=90,可得OAPB为正方形,OP=4,可得OA=2.6.ABC中,AB=3,AC=4,A=90,把ABC绕直线AC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锥,其表面积为S1,把AB

3、C绕直线AB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锥,其表面积为S2,则S1S2等于A.23 B.34 C.49 D.3956答案:B提示:由勾股定理可得母线长为5 cm,再分别利用公式可得结果.二、填空题7.若O的半径为8,点P在O内部,则线段PO的长度范围是_.答案:0PO8提示:点P在圆的内部,有0PO8.8.ABC中,AB=AC=10厘米,BC=12厘米,若要剪一张圆形纸片盖住这个三角形,则这个圆形纸片的最小半径是_厘米.答案:6.25提示:能盖住这个三角形的最小的圆就是它的外接圆.9.O的直径为10,且O到直线l的距离为8,则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_.答案:外离提示:圆的半径是5,直线到圆心的距离大于

4、圆的半径,所以外离.10.两圆的半径之比为43,外切时两圆圆心距是28厘米,则两圆内切时的圆心距为_.答案:4厘米提示:两圆半径之和是28,半径比为43,所以半径分别为16,12.所以内切时两圆心距为16-12=4(厘米).11.任意一个五边形,以每个顶点为圆心作半径为R的等圆,如图9-14所示,则阴影部分面积为_.图9-14答案:R2提示:阴影部分都是扇形,并且半径都是R,所以可以把五个扇形的面积相加,而五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和就是这个五边形的内角和,再利用扇形的面积公式可得.12.粮仓的顶部是一个圆锥形,其底面周长为32米,母线长为7米,为防雨需在粮仓顶部铺上油毡,需用_平方米的油毡.(不

5、计接头)答案:112提示:由周长可计算出半径,然后再利用圆锥侧面积公式计算出结果.三、解答题13.如图9-15,一个残破的圆轮,为了再制作一个同样大小的圆轮,请用圆规、直尺作出它的圆心和半径.图9-15提示:在圆弧上任意取3个点A,B,C,分别作AB,AC的垂直平分线,交点就是圆心.14.在半径为5厘米的圆中有一个内接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8厘米,求等腰三角形的周长.答案:8+8(或8+4)厘米.提示:由圆心向底边作垂线,由勾股定理可得弦心距为3,有两解,从而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分别为2和8,再由勾股定理可得腰长为2和4,所以周长为(8+4)和(8+8)厘米.15.如图9-16,已知

6、两同心圆,大圆的弦AB切小圆于M,若环形的面积为9,求AB的长.图9-16提示:大圆的半径为R,小圆的半径为r,连结OA,OM,由题意得R2-r2=9,即R2-r2=9,因为AB切小圆于M,所以OMAB.由垂径定理得AM=BM,AM2=OA2-OM2=R2-r2=9,所以AM=3.所以AB=6.16.已知AB为O的直径,P为AB弧的中点.(1)若O与O外切于点P(见图9-17甲),AP,BP的延长线分别交O于点C、D,连结CD,则PCD是_三角形;(2)O与O相交于点P,Q(见图9-17乙),连结AQ、BQ并延长分别交O于点E、F,请选择下列两个问题中的一个作答: 问题一:判断PEF的形状,并

7、证明你的结论; 问题二:判断线段AE与BF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我选择问题_,结论:_. 证明: 甲 乙图9-17解:(1)等腰直角.甲(2)问题一:P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连结PA、PB.AB是直径,AQB=EQF=90.EF是O的直径.EPF=90.在APE和BPF中,PA=PB,PBF=PAE,APE=BPF=90+EPB,APEBPF.PE=PF.P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问题二:连结PA、PB.由(1)可证APEBPF,AE=BF.乙提示: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并通过对顶角将两个圆中的相关量联系起来.答案:247.2厘米17.实践探究如图9-18,某工地工人为了用起重机吊起两根半径为10厘米和30厘米的钢管,需要先用钢丝绳把两根钢管扎紧,问扎紧这两根钢管的钢丝绳至少要多长?(打节部分不计,精确到0.1厘米)图9-18提示:由题意知圆外的两条钢丝与两圆外切,由切点与圆心构造一个直角梯形,再化为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三角函数及弧长公式求得,即2+=40+40+24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