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有感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5402998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苹果公司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苹果公司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苹果公司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苹果公司有感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苹果公司有感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苹果公司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苹果公司有感(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看苹果这么红背后奥秘多有感 iPhone,手机商业的老大,确实是非同 凡响。手机发行量仅占 6%的市场份额,然 而销售额就已经达到手机行业市场份额的 43%,利润更是惊人的高,达到 77%!不得 不说这是 21 世纪的一个新奇迹。发行量几 乎是占品牌手机的最少却赚最多的钱。苹果 巨人的成功背后到底有什么奥秘呢?到底 是何种手段使得其独自一方称霸,站在世界 的巅峰呢?从苹果成功的光辉之下我们又 到底可以得到些什么启示呢? 一个企业的成功必离不开硬件和软件 的强大。产品和企业的战略两者若能保持在 时代前进的步伐中,成功必然会垂青于它。 所以,苹果也不例外,更是成功佼佼者中的 典范。苹果的出现是开启

2、手机新时代改革的 主导者,许多技术创新都是由苹果掀起的浪 潮,比如屏幕滑动解锁和两手指放大缩小屏 幕的功能识别等。齐全的功能让一部手机更 甚赛过一部手提电脑。 3G 速度得到释放和 充分利用也是缘由苹果。另外, iPhone 有自 己开发的系统,给客户带来新的全新的独立 的体验。苹果与非苹果品牌之间的切割点也是 苹果吸引大量客户眼球的亮点:(1)苹果自 建独有的收费和支付系统。特别是软件的开 发体验。有兴趣的软件开发者需要交费购买 软件方能获得研究的权利。其一这个方法可 以为苹果带来一定的收入,其二则为保持了 一定的身份地位,让客户觉得苹果的档次就 是不一样,要收费必定有其精妙之处。(2) 强

3、大的监管制度让苹果的运行操作程序不 容易出现纰漏。越是成功的企业越是注重细 节。细节决定成败始终在苹果自身中得到很 好的印证,不管是手机本身还是其饥渴型销 售方式。(3)苹果手机自研的系统比安卓系 统稳定。安卓需要满足大量非苹果的手机, 不是特定的量身定做,因此在许多技术方面 无法达到完善。由此种种亮点更是为声誉已 是接近完美的苹果来说无异于是如虎添翼。 就拿中国来说,从下面的图表中可以明显的 看出,苹果最为引人关注,紧接着三星。目 前市场中唯一最有潜力和苹果竞争的就属三星了。2012年Q1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产品关注搀名数据来源?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2012.04话说苹果的外部储存扩大功

4、能还是 从三星手中买过来的,许多零配件也出自三 星工厂,但偏就是独占鳌头,打败了三星。 由此可窥见,苹果更胜在其战略上。据郎咸平教授所言,苹果的“三大板斧” 是其精华之所在。(1)大规模标准化。苹果手 机同一系列的尺寸一样大小,不管是零部件 亦或是屏幕。由此,苹果手机的标准制造降 低了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了利润。严格控制生 产量,为达到预期效果,苹果会与代工工厂 签订协议,在新的苹果手机上市的 6 到 36 个月之内其工厂不可自行制造这些零配件 为其他品牌服务。因此,零配件协议垄断充 分体现了苹果护城河的足够宽长,以此来压 低价格成本, 获取更多利润。再者,苹果 的存货管理是全世界第一的。一般存货

5、时间 为 5 天左右,而三星为 21 天,大大地减少 了仓储成本,可谓是登峰造极,把利润最大 化。(2)适当地延迟升级。苹果一年出一款 新手机,而技术的开发是环环相扣的。iPhone 的研发技术来自 itouch,itouch 的技术来自 iPad。等到iPad的开发技术成熟后在进行 itouch和iPhone,通过分摊技术开发成本和 延缓升级的独特战术来获取最多的利润。还 记得乔布斯逝世之后发行的iPhone 4S。世人 皆为这部手机的发行感动落泪,怀着无限深 情去买这部手机,最终都是同样的感受 -为 缅怀乔布斯推行的最后一款手机。当时我看 了也觉得似乎就是这么回事。殊不知看了 苹果这么红背

6、后奥秘多这个视频后才后 知后觉地发现,这何尝不是苹果在做文章从 而为其推行苹果手机呢?打着缅怀的牌子, 利用客户彼时的感性情感,催促他们用实际 行动来缅怀。高明的做法。修建栈道,暗渡 陈仓。更厉害的却还在后头。 iPhone 4 到 iPhone 5 之间发行 iPhone 4S 还有一个目的 就是趁着这缓冲的档口延缓升级来修理对 手,从而推高利润。因此,iPhone 4S应运而 生并成功地完成了使命。谈到此处忽地想起 有些人的见解:苹果妹推出一款新手机其实 也只是改动了一点外观,有时甚至外观都没 改,而软件则是一点一点地升级,并没有大 规模地改变。说不定苹果这些策略早就在十 年就已经定制好了

7、,如今只是在按部就班一 步一步地进行着。回想到这些话时才猛然发 现,苹果,从生来之时就已经为争霸地位而 做好准备了。除此之外,苹果的技术创新更 是技高一筹。Apple Store。苹果商城成功解 决了相关产品的使用, bug 收集,创意及意 见。同时,苹果的软件工程师也在忙于开发 新的软件,新的插件,让用户下载使用。 Apple Store 同时会发布一些有趣的新闻,不 管是原创还是搜集的,都能快速分享给用户。不过,苹果也会采取适时地停止开放策 略,目的还是延缓升级速度,降低成本。(3) 苹果内部还构建了强大的应用系统,以此来 满足客户的需求。不难看出,这些战略都旨在一个目的 - 降低成本,利

8、润最大化。不得不说,苹果就 像个高级的有技术含量的吸血鬼,处处考虑 的出发点都是利润最大化,直至细节也不放 过。当然,如何巩固与老顾客的长期关系和 吸引更多的新顾客也是一个重要的成功环 节。苹果更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苹果公司始终如一愉悦客户。苹果的任何设 计都是经过精心考虑的,甚至连包装都会让 人觉得它物超所值。从包装整齐的电源线到 光滑的内层摆设,打开包装的每一布都是让 人愉悦的。苹果在每一个客户触点上都是始 终如一,从 Steve Jobs 的新产品发布演示 会,到苹果公司的网站,以及其产品本身。 这一品牌给人以整洁和组织有序的感觉。在 高科技行业,这是一种愉悦,是一种感受创 新带来的体验

9、。另外,苹果与非苹果存在的差异化。即 使苹果公司利用传统的渠道和媒体进行促 销,也会以与众不同的方式,在出人意料的 地方进行宣传。前苹果高级营销管理人员 Steve Chazin 透露,苹果 iPhone 附带的那些 小小的白色耳机之所以采用白色也非偶然。 Chazin在其电子书MarketingApple中写 道:“这些白色的 iPhone 耳机不是由工程师 设计的,这纯粹是苹果的营销伎俩。因为人 们在用 iPhone 听音乐时,唯一能看得见的部 分就是那个白色耳机,这就使得戴白色耳机 成为一种新潮时髦的象征。只有戴白色耳 机,你才是酷派一族。苹果并不是简单地将 产品包装设计得狠漂亮,给每一

10、个产品加盖 一个很好看的Logo。其独特之处在于它令人 意想不到的地方,以不同寻常的方式将自己 与他人区别开来,而且不会影响客户的体验 享受。”处处充满商机,每个细节都是苹果 公司精心打造的结晶,让客户充分地享受这 种体验的快乐。不难看出,苹果的设计旨在 倾力打造用户体验,有效地吸引目标用户。另外,苹果公司还采用了用户为中心的 “数字生活(中枢)”战略。数码生活的核 心是使个人能通过一个终端设备,比如电 脑、手机甚至是一个遥控器,便利地获取和 管理被联网的、个性化的资源。 iTune 音乐 商店是第一个将版权音乐集成联网的商业 平台。客户可以个性化管理,同时与便携设 备“即插即用”,操作简单,

11、奠定了“数码 生活”用户体验的基础。而iPod加iTune虽 然仅仅是对数码音乐生的个性化实现,但是 奠定了苹果公司在数码生态圈中的特殊优 势,同时积累了了解数码中枢使用模式的消 费规模。苹果对其平台的严密管理业确保了自 身在生态圈的核心利益。iTune平台的搭建 成功地启动了苹果在市场上的一系列成就, 首次成就了硬件加软件服务方式的优越用 户体验。苹果公司提供“硬件加软件”的集 成,而软件上的内容,和硬件设备的附件产 品提供则由参与生态圈打造的第三方提供, 苹果公司承担了看护者的角色。而这种打造 生态圈的方式也是很经典的“价值网”共赢。 苹果公司成就的生态圈“价值网”纵向上是 供应商(比如提

12、供存储硬件的三星)和苹果 产品用户,横向上包括附件生产商(如iCase ) 和内容提供商(如软件开发群体)。附件产 品及内容提供商因分享了苹果的客户群盈 利,而苹果在这个生态圈中的核心地位即便 于其管理 iPhone 的用户体验,同时保证了其 对生态圈内的收益的提取。当然,除了无敌的战略和尖端的产品 外,良好的形象名誉也是苹果成功的因素之 一。苹果公司对处理自身遇到的公关危机时 自有一套方法。记得 2007 年时,全球的手机市场中最 受关注的事件莫过于苹果 iPhone 的上市了! 因为这是 IT 行业实力派、印象派巨头 苹果,在电脑行业、数码播放器行业取得空 前成功后,首次涉足手机行业的处女

13、作。但 令人多少感到有些意外的是,自开始上市销 售(确切的说,应该是早在 iPhone 上市之 前), iPhone 就频遭质疑。对于苹果来说, 眼下最为棘手的是因为 iPhone 电池的内置 设计,用户不能自行更换,而受到众多用户 的控告;由于产品设计的原因,iPhone使用 的安全性也受到质疑;近日,又有一家名为 SP Technologies的公司(以下简称“SP”)指 控苹果 iPhone 的触摸屏设计侵犯了该公司 的专利,分别受到对电池设计、使用安全性 及设计专利侵权等的三个质疑。针对电池使用的便利性问题、电池的使 用成本过高、电池的使用寿命过短和用户的 知情权问题,苹果主动承担责任

14、,方能化险 为夷。高调接触媒体,把握舆论主导权。而对于自身遭受的“安全质疑”,如第 一,作为一款刚刚上市的智能手机新品, iPhone 集成了强大的网络功能,但就其安全 性来说,眼下广大用户还相对比较无知 ;第 二、目前随着软件产品的不断更新,安全漏 洞难以避免,而这也正是网络黑客大行其道 的“温床”,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对 iPhone 的顾虑也是可能理解的;第三、苹果公司方 面没能及时与广大用户就 iPhone 的的高智 能性与安全性进行全面、详尽的沟通,这样 以来无疑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用户对 iPhone 安全性认识的“真空状态”。苹果也 并没有坐待毙命,而是真诚与用户沟通,化 解用户疑

15、问。借助于 iPhone 销售中心、体验 中心、售后中心及技术网站等多种途径,就 iPhone 的使用安全性,与广大用户进行全面 的沟通、交流,化解对 iPhone 安全性的质疑; 借助媒体,将自己为保障 iPhone 安全性的种 种得力措施进行及时传达。例如,为保障 iPhone 的两项专利的申请、安全补丁的发布 等等。“触摸屏专利侵权”危机是由一家名为SP Technologies的公司(以下简称“SP”)指 控苹果 iPhone 的触摸屏设计侵犯了该公司 的专利。SP称,该公司持有触摸屏的设计专 利,而苹果 iPhone 的触摸屏设计与之雷同, 侵犯了该公司的专利。而苹果自身倒是没有 狗

16、急跳墙,在危机发生后,一方面积极寻找 有利的证据,以用来推翻对方的质疑;另一 方面,在没有找到绝对有利证据之前,先保 持对外表面的沉默。但 2013 年的苹果公关危机处理得并不 是非常妥当。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苹果、 大众汽车在内的多家厂商存在质量或售后 问题,被曝光的企业基本上都在第一时间对 央视曝光的问题作出了诚恳的回应,苹果虽 然也对央视提出的问题作出了回应,但是两 次回应都没有提到如何解决央视曝光的问 题。从 3 月 15 号到今天在央视、人民日报 等多家媒体的集中连续报道之下,苹果 CEO 开始出面发道歉信,并承诺改善 iPhone 4/4S 的售后政策加大监管力度,至此苹果售后服 务问题才终于告一段落。无论是 iPhone 4 还 是 iPhone 5 每一次产品出现问题,苹果几乎 都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应对。或许这是苹 果故意而为的方法,但是,若要长期地在中 国市场得到追捧,稳定民心的话,苹果确实 要好好地加以自我反省,应始终做到让民众 满意的服务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