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5402744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输电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湖北环宇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Xxx监理项目部 年 月 批准: 年 月 日审核: 年 月 日编写: 年 月 日目 录1编制目的42编制依据43组织管理44路径复测质量通病防治的控制措施65基础分坑、开挖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66基础位移、扭转质量通病防治的控制措施77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控制措施78基面整理不规范质量通病防治的控制措施89基础表面观感差质量通病防治的控制措施810保护帽质量差质量通病防治的控制措施911接地沟埋设深度不够质量通病防治的控制措施912接地体焊接质量通病防治的控制措施913接地体引下线安装工艺质量通病防治的控制措施914螺栓紧固不到位质

2、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1015铁塔构件变形、镀锌层磨损等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1016铁塔主材与塔脚板结合不紧密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1017压接管不满足规范要求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1118引流线安装工艺不美观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1119导地线驰度超差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1120子导线超差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1221导线磨损防治的技术措施1222附件安装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1223线路防护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1324螺栓匹配不统一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131编制目的本措施适用于xxx输电线路工程监理部对现场全面监督管理。为认真贯彻执行强制性条文,确保xxx输电线路工程的建设质量,实现“达

3、标投产”、“创优工程”目标,特制定本措施。2编制依据(1)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 Q/GDW2482008)(2)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家电网基建2011146号)(3)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的通知(基建质量201019号)(4)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监理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家电网基建2010166号(5)国家电网公司基建质量管理规定(国家电网基建2011 1759号;(6)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直流线路工程创优总体策划(试行)的通知(直流线路2012 210号)(7)关于强化输变电工程施

4、工过程质量控制数码照片采集与管理的工作要求(基建质量【2010】 322号)(8)经批准的监理规划、细则、设计文件等3组织管理3.1工程建设监理部(l)制定本工程监理部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2)应依据本措施,审查施工单位提供的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施工组织设计)、重要施工技术方案,提出具体要求和监控措施,并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将工程结构质量、使用功能作为监理工作的控制重点,并列入专业监理实施细则中。(3)审核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质量检验项目划分表,并约定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点w点、H点、s点。(4)应将通病防治列入工程检查验收内容,认真做好隐蔽工程和工序质量的验收,工序质量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5、。(5)按有关规定做好旁站监理和见证取样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原材料进场、基础砼浇制、接地焊接与敷设、导地线压接等检查工作。(6)配备常规的便携式检测仪器,加强对工程质量的巡视和平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7)工程完工后,应编制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总结,并纳入工程质量评估报告中。3.2设计单位(l)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规定,强化各专业协调配合,对容易产生质量通病的部位和环节,进行深入细致的设计;在工程设计中应当按本措施落实相应的设计措施。(2)将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和技术要求向相关单位进行设计交底。(3)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必须有足够的可靠性,地基基础应满足承载力稳定性要求,地基变

6、形应满足规范规定的允许值。桩基及处理后的地基应进行承载力的检验。3.3施工单位(l)在图纸会审时应将不符合本措施的情况及时告知设计单位,由设计单位进行变更。(2)针对工程实际情况,施工单位应认真做好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施工组织设计),落实设计图纸会审中保证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对容易产生质量通病的部位提出并采取相应的技术保障措施,必须将本措施规定的内容纳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施工组织设计),经监理部审查、业主项目部批准后实施。(3)做好原材料、构配件和工序质量的报验工作。在采用新材料时,除应有产品合格证、有效的新材料鉴定证书外,还应进行必要检测。(4)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记录、收集和整理质量通通防

7、治的相关资料,认真编写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内容总结报告。4路径复测质量通病防治的控制措施(l)杆(塔)位置的复核应符合和满足设计施工图的平、断面要求。复核重要跨越物间的安全距离,对新增加的跨越物应及时做好详细记录,报监理并通知设计单位校核,予以更证。(2)线路方向桩、转角桩、杆塔中心桩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防止丢失和移动,以便后期供验收时使用。(3)线路途经山区时,应校核边导线在风偏状态下对山体的距离,是否满足设计要求。5基础分坑、开挖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l)遇特殊地质条件(如:流沙、泥水、稻田、山地等),开挖前应将杆塔中心桩引出。辅助桩应采取可靠保护措施,并做好详细的平面位移图,待基础浇制完

8、成后,必须恢复塔位中心桩。(2)拉线(杆)基础分坑时应以中心桩高程为准,其主杆、拉线坑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3)基坑开挖时应设专人检查基础坑的深度,及时测量根开、对角线,防止出现超深或欠挖以及控制好各部位几何尺寸,以免返工。 (4)掏挖基础如需放炮时,应编制好专项施工措施,采用多点放小炮的方式,严禁放大炮爆破,避免破坏原地质结构。(5)基坑开挖完成后要及时进行下道工序验收上道工序,上道工序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当温度降至0C以下时应采取防冻措施,严禁坑底受冻。雨、雪天气后,必须把坑积水(雪)和淤泥清理干净方可进行后续施工。6基础位移、扭转质量通病防治的控制措施(l)基坑开挖前要对基础中

9、心桩进行二次复核,并设置稳固的辅助桩位,确认桩位及各个基础腿的方位准确。(2)基础支模后、浇制前和浇制中要多次核对基础模板、地脚螺栓或插入角钢的方位,保证其准确性,浇制前施工单位要通知监理人员现场复核、确认,签字后方可进行浇制施工。(3)当基坑有积水时,回填前应先将水排完,报现场监理确认、签字,然后四周均匀填土、夯实,并随时检查基础是否位移。7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控制措施(l)混凝土施工前应取得有资质的试验室出具的设计配合比(附有试配强度报告)。进入冬期施工或更换添加剂时,应根据规范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设计配比开工前应报监理部审查、核实。(2)基础试块养护条件应与基础养护条件相同。记录试块养护

10、期的日平均温度,当等效养护龄期逐日温度累计达到600C.d时方可送检,OC及以下的龄期不计入,等效养护龄期不应小于14d,也不宜大于60d,监理随行参加送样检查。(3)基础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平整度,应对其支撑强度和稳定性进行计算。基础模板应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防止出现基础立柱几何变形;模板接缝处应采取粘贴胶带等措施,防止出现跑浆、漏浆现象。(4)浇制中设专人控制混凝土的搅拌和振捣,现场质检人员要随时检查混凝土的搅拌和振捣过程,防止出现振捣不均匀或振捣过度造成的离析。(5)混凝土垂直自由下落高度不得超过2m,超过时应使用溜槽、串斗,防止混凝土离析。(6)基础浇制时,应多

11、方位均匀下料,浇制过程中要时刻监控地脚螺栓的垂直度,防止地脚螺栓受力不均产生倾斜和与基础立柱不同心。(7)混凝土初凝前,采用多点控制的方法对基面高差进行测量,杜绝二次抹面。8基面整理不规范质量通病防治的控制措施(1)回填时应在坑口地面上筑防沉层。防沉层应平整规范,其宽度不小于坑口宽度,其高度不应掩埋铁塔构件。(2)基础施工完成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3)清理现场时应恢复现场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及地质滑坡。9基础表面观感差质量通病防治的控制措施(l)对施工用模板的涂刷应及时,并且使用质量好的脱模剂,如环氧树脂型脱模剂等,以阻止锈源的产生。监理人员现场复核验收。(2)采用优质脱模剂

12、,目前工地上使用的优质脱模剂主要为环氧树脂型脱模剂,不污染混凝土,表面光洁,色泽均匀,并且可多次倒用。当使用液压油作脱模剂时,尽量选用质量好的品种。如没有合适的优质脱模剂,可采用一定比例来掺配以调和其颜色,通常柴油和机油按1:4的比例进行掺配,也可收到较好的颜色效果。(3)尽量减少各种污染源,净化环境,以保护混凝土颜色不受或少受侵害。(4)严格控制水泥来源,避免不同厂家水泥混用,监理人员现场见证。(5)工地混凝土拌和应做到混凝土配合比各组分用量准确,特别是用水量的准确,确保水灰比在极小范围内波动;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拌和质量,适当延长混凝土的拌和时间,确保拌和质量稳定。监理人员严格按照旁站方案进行

13、旁站。(6)合理安排施工,自拌混凝土浇制前应备好充足的使用材料和人员,仔细检查施工器具,确保工地浇筑作业的连续,避免施工缝的出现。对运输距离远以及温度高的夏季,混凝土掺一定量的缓凝剂,适当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以应对工地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7)基础拆模一定要达到规定的时间才允许进行。拆摸前要报监理,得到允许后才能进行拆模。10保护帽质量差质量通病防治的控制措施(l)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平整度,模板应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防止出现几何变形;模板接缝处应采取粘贴胶带等措施,防止出现跑浆、漏浆现象。(2)混凝土振捣应适度,严格按规范执行,减少漏振和过振现象(3)为使保护帽顶面不

14、积水,顶面应有散水坡度。(4)外观质量同第8点控制措施。11接地沟埋设深度不够质量通病防治的控制措施(l)接地网地沟开挖时要充分考虑敷设接地体时出现弯曲的情况,留出深度富裕量,且沟底部要求平整。(2)接地体敷设时要边压平边回填,保证埋深,要求旁站监理现场验收、签证。(3)杆塔引下线应竖直埋入土中,直至设计埋深。12接地体焊接质量通病防治的控制措施(1)施焊人员必须持焊工考试合格证方准上岗,不准无证施焊;施焊前应根据图纸要求严格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评定合格后,焊工方可遵照工艺评定的参数进行施焊。(2)接地体焊接前应清除焊接部位的铁锈等附着物;(3)接地体的焊接应使用搭接的方式,搭接长度为接地体直径的6倍或满足设计要求,并双面焊接;(4)接地体的焊接部位应使用防锈漆进行防腐处理。13接地体引下线安装工艺质量通病防治的控制措施(l)接地引下线与杆塔的连接应接触良好,应平服于基础及保护帽。(2)接地引下线方位与铁塔接地孔位置相对应。露出地表部位应平直美观。(3)当引下线直接从架空地线引下时,引下线应紧靠杆身,并应每隔一定距离与杆身固定。14螺栓紧固不到位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l)在地面组装的塔材螺栓要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