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2月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5401634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泰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2月学业水平测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泰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2月学业水平测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泰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2月学业水平测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泰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2月学业水平测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泰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2月学业水平测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泰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2月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泰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2月学业水平测试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港中学初三语文学业水平测试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一、积累和运用(29分)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书写工整、美观)(4分)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毕飞宇在回首成长道路时感ki( )地说,生活中人们或质朴或滑j( )的表现,吸取的传统文化的精su( ),积zn( )的生动的生活画面,都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2.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这种奇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美丽?B这时我的耳边传来一句撕心裂肺的的嘶喊:“

2、别走!妈妈。”C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等的花期比1960年迟了五六天。D神曲江南style风靡全球,其热度已波及旅游业。3.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中学时代有了学识,将来,你才会披荆斩棘,所向披靡,进而达到登峰造极的巅峰程度。B. 抱住传统文化“食古不化”,不是我们应取的态度,更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走的道路。C. 当莫言获得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来,举国振奋,莫言举世瞩目于全世界。D格列佛游记共有四卷,即使浮光掠影,也得半天才能看完。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9分)根之茂者其实遂, 。 ,其实难副。 ,万钟于我何加焉? ,虽不能察

3、,必以情。衣带渐宽终不悔,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_,乞人不屑也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_,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_。5. 名著阅读。(7分)这位君王喜欢和我谈话,问我一些关于欧洲的风俗、宗教、法律、政府和学术的情形,我就尽我所知向他详细地说明,我向他讲述了英国近百年来发生的大事,但他听完却说:“这些大事只不过是一大堆阴谋、反叛、暗杀、屠戮、革命和流放”,并指责说:“你的同胞中大多数人都属于自然界中爬行地面的可憎的小毒虫中最有害的一类。”(1) 上面这段文字选自名著格列佛游记中主人公在 (国)的一段经历,作者是 。(分)(2) 选段中“他”主张以什么来治理自己的国家

4、?因此拒绝了格列佛向他提出的什么建议?(2分)(3) 用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来讽刺社会现实是本部名著较为完美的艺术形式。请列举主人公在飞岛国游历的一个故事情节,并分析作者设计这个情节的用意。(3分)6. 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5分)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费了两个月工天,你才到了京华。(郭沫若玉兰与红杏)【材料二】花卉是有生命的东西,它的语言更生动,更活泼。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竺可桢唐宋诗中的物候)(

5、1)【专题探究】结合“气象物候”专题,请你概括材料一中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3分)(2)【关注生活】材料二中说“花卉是有生命的东西,它的语言更生动,更活泼”;其实,鸟儿的语言也是很丰富,很形象的,请仿造材料二中画线句子叙写一句。(2分)二、阅读理解(61分)(一) 阅读欧阳修的七律晚泊岳阳,回答问题。(7分)晚泊岳阳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注】宋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领导的新政失败,被贬河南邓州。积极参与新政的欧阳修,“慨言上书”,一度下狱,后被贬为滁州知州。本文作于他到滁州任上的第

6、二年。失江路,意谓江水苍茫,看不清江上行船的去路。一阕,一首乐曲。7(1)诗中与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句意境相似的两句是(1分) , 。(2)“夜深江月弄清辉”一句有什么表达效果?请赏析。(2分)(3)这首诗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4 分)曹公南征表,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

7、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节选自三国志先主传)【注释】曹公:指曹操。表:指刘表,任荆州牧。刘表死后,其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先主:指刘备。曹操南征时,刘备退军投奔刘表,刘表以上宾礼待之。辎(z)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服装等的统称。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曹公南征表( ) 诸葛亮说先主攻琮( )比到当阳( ) 被甲者少(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何以拒之A. 卷石底以出 B. 必以分人

8、 C. 扶苏以数谏故 D. 以君之力9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琮 左 右 及 荆 州 人 多 归 先 主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译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鱼我所欲也译文:11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三) 阅读朱自清的绿片段,完成1214题。(10分)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A)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

9、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B)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

10、拟你呢?我怎么比拟的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12赏析划线句子(A)的妙处。(3分)_13划线句子(B)处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梅雨潭的绿?(3分)_1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_(四) 阅读眼界与读书一文,完成1517题。(10分

11、)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和归宿。【A处】冯友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B处】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还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

12、,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事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司各特的诗篇”;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也许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同理,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更加深刻。读书不打开眼界,不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不从书籍中思考点什么、采取点什么、解决点什么,那么我们读书做什么?我以为,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15. 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16. 第段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17. 下面这个语段是从文中抽出的,根据你的阅读理解,你认为应放入原文A处还是B处,并说出你的理由。(4分)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使其读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既立志于“中华之崛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