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朱丹溪上中下通用痛风方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5401294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8.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析朱丹溪上中下通用痛风方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析朱丹溪上中下通用痛风方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析朱丹溪上中下通用痛风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析朱丹溪上中下通用痛风方(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析朱丹溪上中下通用痛风方析朱丹溪上中下通用痛风方 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 吴 坚 朱丹溪是我国元代名医,生于浙江省义乌县赤岸镇。他既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又有长期临床实践经验,善于汲取诸家之长,临床治疗因地、因人制宜。他认识到江南依山傍海,气候温暖湿润,“始悟,湿热相火为病甚多”、“六气之中,湿热为病,十居八九”。故理论上提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点。他看到当时医家盛用辛燥之局方,深感与临床实际不符。力主在治疗原则上应滋阴降火,勿妄动相火,开滋阴清热之先河,在学术上独树一帜,因此成为金元四大家之一。 上中下痛风方是朱丹溪治疗痛风的名方,丹溪心法没有明确方名,仅说“治上中下疼痛”,金匮钩玄命名为“

2、上中下痛风方”,丹溪治法心要称作“治上中下痛风方”。 朱丹溪所著格致余论一书,内有痛风论一篇,明确提出痛风病因病机,“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或偏取凉,或卧当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这里他明确指出:本病因,是自身血分受热,再受风寒湿等诱因而致,与一般风湿病先从外受六淫不同,此其一;由于血热,又受寒凉,热血得寒,而污浊凝涩,此其二;其痛所以夜剧,是行于阴之故,此其三。这是因为他结合所处义乌地区气候、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嗜食酒肉厚味等情况,认为有痛风病发生的诸多条件而定。丹溪心法痛风中,尽管有风、寒、湿、热、痰、瘀之不同,但

3、所创制之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力求通治。基于此,采用上中下痛风方,祛风除湿,逐痰行瘀,清泻蕴热,温散通利,使上中下诸痛消除。此方既能疏散风邪于上,又能清泻湿热于下,还可活血化痰消滞而调中,所以上中下的痛风均可治,能通治周身骨节痛的痛风证,亦可治疗因受风寒湿邪的痹证。 分析上中下痛风方用药,即有针对风寒湿热诸邪,也有针对痰湿、瘀血、络痹之药物,其中南星、苍术、黄柏用量独重,是为主药。南星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善祛经络骨节之痰,治风痰肿痛;黄柏泻火,燥湿,解毒;苍术燥湿健脾,祛风辟秽。苍术与南星同用,可使燥湿祛痰的作用得以加强;与黄柏同用,善治湿热下注,筋骨疼痛,足膝红肿热痛。其余用药,防己除

4、湿行水,羌活、威灵仙祛百节之风,白芷祛头面风。痛风之病已涉血分,多痰瘀交阻,用桃仁、川芎、红花活血去瘀,俾痰去瘀行,胶结得以松解,使疼痛缓解,病程缩短。桂枝连同威灵仙、羌活起到温经通络的作用,用意在于流散寒湿,宣行通利。龙胆草佐黄柏泻火,更以神曲者消中州陈积之气,也有护胃之意,一些痛风病的发生与酒湿有关。 医方集解对该方有很高评价,认为此治痛风之通剂也。目前临床加减使用可治疗痛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但是,临床中医辨证论治要视诸邪轻、重缓急而定,朱丹溪列举了分别体质和不同证候的加减用药,对我们研究防治痛风病有很大的启迪。如治酒湿痰痛风、气实表实,骨节痛方、阴火痛风等,均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此方无补益肝肾、气血之品,明显重于祛邪,说该方适用于新病、初病、邪实正气不虚之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