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器材自主实验发展思维培养能力1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539714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制器材自主实验发展思维培养能力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自制器材自主实验发展思维培养能力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自制器材自主实验发展思维培养能力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自制器材自主实验发展思维培养能力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自制器材自主实验发展思维培养能力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制器材自主实验发展思维培养能力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制器材自主实验发展思维培养能力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制器材 自主实验 发展思维 培养能力银川二十中 徐弘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科学思维水平,培养探索实践能力以及求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而有效实现这一理念的主要途径就是大力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实践证明:只有通过训练有素的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同样,只有加强实验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而这种能力,正是日后成为合格劳动者所必需的劳动技能素质的基础。这些年来,尽管上级部门为实验室配备的仪器设备已相当完善与充实,为物理实验

2、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班级授课制课时的限制,仪器设备自身的局限,初中生认知水平的差异等因素,使得大力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满足每位学生经历科学探索过程就有些足襟见肘了。数量有限的仪器设备与学生发展需求的矛盾就显得十分突出。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就是根据教学需要,因陋就简,用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具或自制的实验器材,独立地进行实验观察。这不仅是对课内实验不足的有益补充,更是对一些需要时间较长的观察实验,或不能在课堂完成的实验的有效拓展。自制器材,自主实验,由于缺乏成套的仪器设备,也没有教师的现场指导。所以,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教学角度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因此,自制器材

3、、自主实验,在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一、自制器材,自主实验,仅能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发展需求。如在“做功改变气体内能”的教学中,实验室里提供的装置由于玻璃筒体积小,产生的“白雾”很淡,后排的同学根本看不清。我就用一个250ml的大透明塑料可乐瓶,里面加入小量的水和酒精;再将插入玻璃管的橡胶塞塞入瓶口,并用烧瓶夹夹住胶塞固定在铁架台上;用打气筒向瓶内充气,当学生精力高度集中时,“咚!”一声,充满浓浓白雾的透明可乐瓶迅速飞向教室后面。我从地上捡起瓶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白雾”,并且让他们用手摸瓶子,瓶子是凉的。接着我就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所发生

4、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1)瓶子为什么会飞出去?(2)飞出去的瓶子凉,说明什么问题?(3)瓶子飞出去前后,瓶内气体有何变化?为什么?学生就是在这种强烈视听触的刺激环境中,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满足了求知欲,对“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的规律有了更直观清晰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并且对于现象的分析,思维水平的提高,有了可靠的实验基础。所以,只要教师合理引导,激发其探究欲望,学生就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自主设计实验。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学的轻松,学的快乐,学生思维发展、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就不是很困难了。二、自制器材,自主实验,不仅能增强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动手实验探究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知识迁移灵活运用知

5、识的能力和思维的独创性。“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因陋就简,就地取材,随时实验,可以使学生亲身感受物理学就在自己身边,物理规律并不是高不可攀与秘不可言,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养成乐于实验、乐于探究、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也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日常化、生活化,体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如在“液体压强”的教学中,为了加深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认识,我用胶皮管将胶塞、漏斗、纯牛奶瓶连接起来,并在纯牛奶瓶上不同位置扎一些小孔,通过漏斗加满水,并不断提高漏斗的高度,水便从各个不同方向喷了出来,随着漏斗高度增加,水喷射高度也在增加。通过这样简易的装置,不费吹灰之力,液体压强

6、的规律已清晰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当然,课本上的小实验与小制作,是比较多的,如针孔照相机、筷子提米、水气压计、水温度计、纸锅烧水、楼梯开关、红绿灯模拟电路等。这些器材易找易做,成功率高,学生在家就可以完成,而且很有趣味性。教师不仅自己自制自做,还要通过各种方式鼓励与激励学生做好这些实验,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评讲、评比,引领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历程。这对于贯彻新课程理念,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三、自制器材,自主实验,不仅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还能在教师专业发展及教学难点的突破上,呈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光现象”的教学中,过去由于条件有限,无法直观清晰地展现光的传播路径。只能

7、是教师讲、学生听,或教师做,学生看。无法使学生做到亲历亲为,学生只能作为旁观者去体验,去领会。而我用激光手电作光源,将透明可乐瓶去底后,罩在点燃的蚊香上。红色的激光束穿透烟雾,光路就清晰地呈现在每位同学的面前,不仅直线传播的难点得到了突破,就连光的反射规律也由过去的演示改为学生探究了。不仅能直观地观察到入射光路与反射光路,还能精确测量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不仅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光的反射规律学生探究的实验难点,还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四、自制器材,自主实验,不仅能极大地开发与发展师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能在实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自制的器材,都来源于由周围的

8、生活用品,可以不受实验室条件的限制,师生就能够不拘泥于课本,大胆创新。为了设计探究模拟楼梯开关的电路,我让学生用图钉把曲别针钉在木板上,并在木板上固定好灯座与导线,在两个灯座上分别安装“6V 3W”与“6V 6W”两只灯。设计电路时,并没有留意两只灯在连接方式改变时,灯的发光亮度会改变。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估计一定是“6V 6W”的灯比“6V 3W”的灯亮些。可是实际操作后,却发现,两灯并联时,“6V 6W”的灯亮;而两灯串联时,“6V 3W”的灯亮。由于这一意外的发现,学生即感到惊奇,又感到迷惑,这是怎么回事?又是什么原因?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思考;(1)串联,I相等;并联 U相等,可见是不是

9、灯的亮度就是由I或U来决定?(2)灯的亮暗表示什么意义?(3)不同连接方式,灯发生亮暗变化的本质是什么?(4)家庭的电路中,灯是怎样连接的?通过画电路图分析对比,寻找I、U、R、P之间的关系,学生对电功率的认识更加清晰、深刻。不仅对串联与并联时I、 U、R、P的关系理解更加牢固,还纠正了日常生活中错误的感性经验,使学生的知识得以科学化。在此基础上,又给学生两个变阻器,让学生动手探究如何在串联电路中,让两灯同时正常发光。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中,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创造力。总而言之,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只要教师引导合理,激发其天然的好奇与求知欲,就可以使学生在自主实验中发展其思维水平与创新能力。大面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贯彻落实课改新理念,缓解校内仪器设备的有限性与学生发展无限性的突出矛盾,就可化难为易,化虚为实了。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