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5389623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 格式可编辑机械伤害现场处置方案1. 事故风险分析1.1 事故类型机械伤害。在对机械设备与工具的使用、 维护过程中, 可能会发生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碰、切等形式的伤害。1.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全厂各个生产现场所有设备运转和维护区域,在运行或检修过程中,均可能造成机械伤害事故。具体区域为: 原料作业区、 焙浸作业区、 沉淀还原作业区、 钒铁作业区。具体地点为: 各个作业区设备运行点、 维护操作间、工具使用与维护点。 1.3 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发生在人员对设备或工具进行维护、操作的过程中,一年四季均有可

2、能发生事故。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机械伤害会产生人员绞伤、皮肤裂伤、断肢、骨折,严重的会使身体被卷入轧伤致死,或者部件、工件飞出,打击致伤,甚至会造成死亡。即可能发生轻伤、重伤或死亡事故。事故的影响范围:直接影响发生事故所在作业区的正常生产。按照发生的事故等级,还可能影响全厂、公司或各级政府。1.4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1.4.1机械设备无防护装置或防护装置失效、机械设备故障、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有重大异常现象。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 格式可编辑1.4.2执行维护检修作业工艺不严格。1.4.2操作、维护过程中,人员思想不集中、确认不到位误操作或者违章操作。1.5 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可能引

3、发的次生衍生事故为引发触电事故,或者在救援过程中产生其他人员的各类伤害事故。2. 应急工作职责2.1 工作岗位、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工作岗位包括维护点检岗位、各作业区操作岗位。组织形式:维护点检组、作业区各个班为发生事故所在地点的现场处置小组。人员构成:组长:点检组组长、各班班长。组员:点检组成员、各班班员。2.2 人员的应急工作分工和职责2.2.1现场处置小组组长职责( 1)参与制订、修订本现场处置方案;( 2)组织本小组应急人员进行学习和日常演练;( 3)加强日常的监督检查, 发生事故时第一时间组织本小组人员展开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4)发生事故时及时向作业区和厂调度室报告, 并根据事态发展

4、趋势决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 格式可编辑定是否救援;(5)负责事故原因的分析和整改。2.2.2现场处置小组组员职责(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加强设备的巡回检查;( 2)服从现场处置小组组长的指挥;( 3)发现事故时,立即向部门负责人或现场处置小组组长报告;( 4)一旦发生事故,积极参与抢险救援工作。3. 应急处置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3.1.1事故报警:在机械伤害事故发生初期,现场人员应立即将事故报告班(组)长和作业区。3.1.2应急措施启动:发生事故后,班(组)长自动转换为现场处置小组组长,启动现场处置方案。3.1.3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场处置小组组长指派专人在厂大门处进行等待、引导。

5、3.1.4同应急预案的衔接:作业区负责人到现场确认伤害事故后,启动专项应急预案。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3.2.1 人员救护:(1)帮助受伤人员脱离对其造成伤害的设备或工具。避免继续或再次受伤。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 格式可编辑( 2)询问伤者并观察受伤的部位, 判断具体伤害类型。 对心跳呼吸骤停者,立即施行口对口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保持呼吸道通畅,松开阻碍呼吸的衣物。( 3)对失去知觉者宜清除口鼻中的异物、分泌物、呕吐物, 随后将伤员置于侧卧位以防止窒息。( 4)如有外伤, 对伤者进行止血。 视情况不同选取采用包扎法、 加压包扎法、指压法止血。( 5)固定(创伤部位的制动) :可减轻疼痛刺

6、激、 防止避免再出血和损伤。肢体制动可用夹板,躯干制动可借助于担架和束带。应注意搬动伤员时勿使伤处移位、扭曲、震动。( 6)对严重创伤伤员(大出血、多发性创伤、断肢等),等待专业人员救护。3.2.2 工艺操作:立即对发生伤害事故的设备或工具进行停转、停电。3.2.3 事故控制:对事故区域采取隔离措施,保护事故现场不受破坏。3.2.4 现场恢复:等待作业区下达恢复生产的指令后,进行正常生产。3.3 报警及应急救援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3.3.1 报警负责人:现场处置小组组长。3.3.2 报警电话及联系人员:作业长:;安全环保员:;厂调度室电话:;作业区电话:;医院救护电话:。3.4 事故报告基本要求

7、和内容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 格式可编辑3.4.1 基本要求:及时报告。事故现场人员应在5分钟内将事故基本情况向作业区和厂调度室汇报。3.4.2 报警内容应包括: a. 发生事故的时间; b.发生事故的具体地点;c. 事故具体类型; d. 事故范围、规模 ; e. 人员受伤或失踪情况; d . 次生灾害情况; g. 主体设备损坏和生产运行情况。4 注意事项4.1 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进行现场处置,进入煤气区域必须两人或两人以上,佩戴 CO报警仪;进入炉(窑)内部或其它受限空间内,必须使用空气呼吸器;处理酸(液)、碱(液)相关设备设施产生的机械伤害,必须戴好防护手套和防护面罩(眼镜)

8、;上升到 2米及以上高度,必须使用安全带。4.2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检查确认事故区域的环境情况,正确站位,使用器材时用力适度,相互配合,防止误伤。4.3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采取以下原则: (1)就近就地开展自救互救原则; (2)救人优先原则;(3)主动报告原则;( 4)统一指挥原则。4.4 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4.4.1 锐器刺伤身体任何部位均不可将锐器拔出。4.4.2 腹部受伤,有肠子或大网膜自伤口流出,包扎时不可回纳。4.4.3 注意脊椎骨折者不得轻易搬动, 应把硬木板垫在担架上再将伤员搬运走。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 格式可编辑4.4.4 离断的肢体部分应收回

9、。4.4.5 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4.5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在班组人员学习、日常演练的基本上,作业区按照计划对本处置方案组织演练、评估,确认应急处置小组人员具备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具备正确施救能力。班组人员均配备有个人防护劳保用品,包括安全帽、工作服、工作鞋、防护眼镜(面罩)等。4.6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消除设备设施的安全隐患,进行事故的传达学习,吸取经验教训杜绝同类事故再次发生。做好检查确认,有序恢复生产。4.7 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4.7.1 事故隔离区应有警示标志并有专人看管。4.7.2 将隔离区内的无关人员快速撤出。4.7.3 除应急处置人员外,无关人员禁止进入隔离区。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