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新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5389090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新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新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新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品风险管理报告编 写: (技术部经理)风险管理参加人员:日期:初2018 年 10 月 20 日评审:(管代)日期: 期:2018年10月25日批准:(总经理)日期:初20178年10月30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录第一章 概述第二章 风险管理人员及其职责分工第三章 风险可接受准则第四章 预期用途和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的判定第五章 判定可预见的危害、危害分析及初始风险控制方案第六章 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控制措施验证第七章 综合剩余风险评价第八章 生产和生产后信息第九章 风险管理评审结论第一章 概述1. 编制依据1.1相关标准1) YY0316-2016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2)

2、注册产品技术要求3) 其他标准1.2产品的有关资料1) 使用说明书2) 医院使用情况、维修记录、顾客投诉、意外事故记录等3) 专业文献中的文章和其他信息2.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文是对*产品进行风险管理的报告,报告中对*产品产品在上市后风险管理情况 进行总体评价,所有的可能危害以及每一个危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判定。对于每种危害可 能产生损害的严重度和危害的发生概率进行了估计。在某一风险水平不可接受时,采取了 降低风险的控制措施,同时,对采取风险措施后的剩余风险进行了可接受性评价,证实对 产品的风险已进行了管理,并且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本报告适用于*产品产品,该产品处于批量生产阶段。3. 产品描述本风

3、险管理的对象是 *产品。该产品由 *几部分组成,该产品的性能特点是o适应症:*产品的结构和组成如下图:产品结构图*4. 风险管理计划及实施情况简述*产品产品于*年开始策划立项。立项同时,我们就针对该产品进行了风险管理活 动的策划,指定了风险管理计划。该风险管理计划确定了风险管理活动范围、参加人员及职责和权限的分配、基于制造 商决定可接受风险方针的风险可接受性准则,包括在损害发生概率不能估计时的可接受风 险的准则、风险管理活动计划等内容。*产品产品于*年开始批量生产,期间发生了2 次设计与开发的变更,原材料和生 产工艺没发生变更,设计开发的变更均经过评审批准后执行。第二章 风险管理人员及其职责分

4、工风险管理小组:评审人员部门职务职责和权限董事长评审组组长对风险管理的实施批准总经理评审组副组长对风险管理的实施负责技术部组员从技术角度估计故障的发生概 率质量部组员从质量控制角度估计故障的发 生概率生产部组员从生产环节估计故障的发生概 率市场部组员从原料采购环节估计故障的发 生概率第三章 风险可接受准则1.风险的严重度水平等级名称代号系统风险定义可忽略1不会引起伤害或轻微伤害中等2可恢复的或较小的伤害严重3死亡或功能或结构的丧失2.风险的概率分级等级名称发生概率举例说明极少113.风险评价准则发生概率严重程度321极少1UAA非常少2URA很少3UUR偶尔4UUU有时5UUU经常6UUU说明

5、:A:可接受的风险;R:合理可行降低(ALARP)的风险;U:不经过风险/收益分 析即判定为不可接受的风险第四章 预期用途和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的判定企业以YY0316-2016附录C为基础对医疗器械预期用途和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进行了判 定,通过对涉及医疗器械的制造、预期使用者、预期用途、合理可预见的误用和最终处置 等等提出一系列问题的方法,逐步了解该产品的安全性特征,为进一步的风险分析打下基 础,*产品安全特征问题清单如下:表 1 *产品产品安全特征问题清单问题内容特征判定可能的危害危害标识C.2.1医疗器械的预期 用途是什么和怎样使用 医疗器械?(预期用途)使用过程中被 污染AC.2.2医疗

6、器械是否预否期植入?C.2.3医疗器械是否预 期和患者或其他人员接 触?是使用过程中被 污染AC.2.4在医疗器械中利 用何种材料或组分,或 与医疗器械共同使用或 与其接触?(主要材料)细胞毒性 过敏反应 皮内刺激AC.2.5是否有能量给予 患者或从患者身上获 取?不适用C.2.6是否有物质提供 给患者或从患者身上提 取?不适用C.2.7医疗器械是否处 理生物材料用于随后的 再次使用、输液/血或移 植?不适用C.2.8医疗器械是否以 无菌形式提供或预期由 使用者灭菌,或用其它 微生物学控制方法灭 菌?以无菌形式提供。无菌性能不达 标AC.2.9医疗器械是否预 期由用户进行常规清洁 和消毒?否C

7、.2.10医疗器械是否 预期改善患者的环境?否C.2.11 是否进行测 量?否C.2.12医疗器械是否进行分析处理?否C.2.13医疗器械是否 预期和其它医疗器械、 医药或其它医疗技术联 合使用?否C.2.14是否有不希望 的能量或物质输出?否C.2.15医疗器械是否 对环境影响敏感?否C.2.16医疗器械是否否影响环境?C.2.17医疗器械是否 有基本的消耗品或附 件?否C.2.18是否需要维护 和校准?否C.2.19医疗器械是否 有软件?否C.2.20医疗器械是否 有储存寿命限制?是超期储存导致 无菌性不达标AC.2.21是否有延时或 长期使用效应?否C.2.22医疗器械承受何种机械力?拉

8、伸力C.2.23什么决定医疗器械的寿命?24小时后必须更换。超期使用可能 引起感染或过 敏AC.2.24医疗器械是否预期一次性使用?是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可能 引起感染AC.2.25医疗器械是否 需要安全地退出运行或 处置?不适用C.2.26医疗器械的安 装或使用是否要求专门 的培训或专门的技能?否C.2.27如何提供安全 使用信息?产品说明书缺失产品说明 书,可能引起 不正确使用AC.2.28是否需要建立 或引入新的制造过程?是C.2.29医疗器械的成 功使用,是否关键取决 于人为因素,例如用户 界面?C.2.29.1用户界面设 计特性是否可能促成使取决于人为因素不适用使用不当A用错误?C.2

9、.29.2医疗器械是 否在因分散注意力而导 致使用错误的环境中使 用?否C.2.29.3医疗器械是 否有连接部分或附件?否C.2.29.4医疗器械是否有控制接口?否C.2.29.5医疗器械是否显示信息?否C.2.29.6医疗器械是否由菜单控制?否C.2.29.7医疗器械是 否由具有特殊需要的人 使用?否C.2.29.8用户界面能 否用于启动使用者动 作?不适用C.2.30医疗器械是否使用报警系统?不适用C.2.31医疗器械可能 以什么方式被故意地误 用?不适用C.2.32医疗器械是否 持有患者护理的关键数 据?否C.2.33医疗器械是否预期为移动式或便携式?不适用C.2.34医疗器械的使 用是

10、否依赖于基本性 能?否第五章 判定可预见的危害、危害分析及初始风险控制方案企业在对危害分析中,已考虑合理可预见的情况,它们包括正常条件下、不合格条件下;对危害产生的后果或损害包括:对于患者的危害。 *产品产品的初始危害分析表见表2,包括可预见的事件序列、危害处境和可发生的损害及初始风险控制方案分析,参照 YY/T 0316-2016(附录 E.2)表2:*产品产品的初始危害分析表项目名称危害的判定与说明E1能量 危险(源)1电磁能否2漏电流1外壳漏电流否2对地漏电流否3者漏电流否4电场否5磁场否3辐射能1电离辐射否2非电离辐射否4热能1高温否2低温否5机械能1重力1坠落否2悬挂否2振动否3贮存

11、的能量否4运动零件否5扭动力、剪切力和张力否6患者的移动和定位否7声能1超声能量否2次声能量否3声音否8高压液体注射否E2生物学和化 学危害(源)1生物学的1细菌是,包装破损产品受污染2病毒否3其它介质(例如:蛋白病毒)否4再次或交叉感染再次使用2化学的1酸或碱是,皮肤刺激2残留物否3污染物否4添加剂或加工助剂否5清洁剂、消毒剂或试验试剂否6降解产物否7医用气体否8麻醉产品否3生物相容性1致敏性/刺激是,皮肤刺激2致热源否E3操作危险(源)1功能1不正确或不适当的输出或功能否2不正确的测量否3错误的数据转换否4功能的丧失或变坏否2使用错误1缺乏注意力否2记忆力不良否3不遵守规则否4缺乏知识否5

12、违反常规否E4信息危害(源)1标记1不完整的使用说明书是,可能会导致错误使用2性能特征的不适当的描述是,导致错误使用3不适当的预期使用规范是,导致超出预期使用范围4局限性未充分公示否2操作说明书1医疗机械所使用的附件的规范不适当否2使用前检查规范不适当否3过于复杂的操作说明否3警告1副作用否2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可能重复使用的危险(源)否4服务和维护规范否第六章 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控制措施验证公司对已知危害进行风险评价,按照风险可接受准则判断每个危害的风险是否达 到可接受水平,对合理可行降低的风险、不经过风险/收益分析既判定为不可接受的 风险采取控制措施,并对具体措施进行实施验证,同时重新对采取措施后的风险进行 估计,确认其风险水平是否可接受。*产品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记录表见表3.表3 *产品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记录表危害编号危害类型风险估计采取控制措施采取新措施后风险估计是否产(若是,严重度概率风险水平(初始)措施计划实施验证严重度概率风险水平严重度E1能量危 险不适用E2生物和 化学危 害1,22,3R原材料进厂 时的原厂检 验报告、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