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5386107 上传时间:2024-03-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一、知识构造:一牛顿第一定律:1.定律容: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意义:1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2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一切物体都有惯性。3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3.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及受力大小无关,与物体是否运动及速度大小无关。惯性的表现形式:1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

2、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2物体受到外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惯性大,物体运动状态难以改变;惯性小,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当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维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做变速运动时,物体同样表现具有惯性。这种表现可以从两方面说明:第一,物体表现出具有对抗外力的作用而维持其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趋向。具体地说,外力要迫使物体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而物体的惯性要对抗外力的作用而力图维持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这一对矛盾斗争的结果表现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快慢产生大小不同的加速度,在同样大小的力作用下,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改变较慢加速

3、度小,惯性小的物体运动状态改变较快加速度较大。第二,做变速运动的物体虽然每时每刻速度都在变化,但是每时每刻物体都表现出要维持该时刻速度不变的性质,只是由于外力的存在不断地打破它本身惯性的这种“企求,致使速度继续变化。如果*一时刻外力突然撤销,物体就立刻“维持住该时刻的瞬时速度不变而做匀速直线运动,这充分反映了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仍然具有保持它每时每刻的速度不变的性质惯性。有的同学总认为“惯性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速度大,惯性就大;速度小,惯性就小。理由是物体运动速度大,不容易停下来;速度小,容易停下来。产生这种错误认识的原因是把“惯性大小表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理解成“惯性大小表示把物体从运动变

4、为静止的难易程度。事实上,在受到了一样阻力的情况下,速度大小不同、质量一样的物体,在一样的时间速度的减小量是一样的。这就说明质量一样的物体,它们改变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是一样的,所以它们的惯性是一样的,与它们的速度无关。4.理想实验方法也叫假想实验或思想实验。它是在可靠的实验事实根底上采用科学的抽象思维来展开的实验,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理想过程。牛顿第一定律即是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二牛顿第二定律1.定律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一样。2.公式:F合=ma。关于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注意以下几点:1牛顿第二定律反

5、映的是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合外力和质量决定了加速度,加速度不能决定力和质量;大小关系: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方向关系:加速度的方向总跟合外力的方向一样;单位关系:应用Fma进展计算时,各量必须使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特别提示: 力和加速度有瞬时对应关系,和速度没有瞬时对应关系,有力必定同时产生加速度,但不能同时产生速度。力的方向与其产生的加速度方向一定一样,但力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没有确定关系。对一定质量的物体,力的大小决定加速度的大小,但力的大小和速度的大小没有确定关系。2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时规律,它说明力的瞬时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加速度跟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

6、同时消失。3根据力的独立作用原理,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物体在一个平面运动的问题时,可将物体所受各力正交分解,在正交的方向上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分量形式:F*ma*,Fymay,列方程。3.牛顿第二定律的适用围是:低速相对于光速、宏观相对微观粒子。用Fma列方程时还必须注意其“相对性和“同一性。所谓“相对性是指:在中学阶段利用Fma求解问题时,式中的a相对的参考系一定是惯性系,一般以为参考系。假设取的参考系本身有加速度,则所得的结论也将是错误的。“同一性是指式中的F、m、a三量必须对应同一个物体。譬如图中,在求物体A的加速度时,有些同学总认为B既然在A上,应该有F1mA+mBg2mBgmA+mB

7、aA。分析此方程,方程的左边是物体A受的合外力,但方程的右边却是A和B的总质量,显然合力F与m不对应,故此方程是错误的。三牛顿第三定律1.定律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2.关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关系,除牛顿第三定律反映的“等大、反向、共线的关系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同性: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必定是同性质的力;2同时: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必定同时存在同时消失;3异物: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它们的作用效果也分别表达在不同物体上,不可能相互抵消,这是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最根本的区别。四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围对于宏观

8、物体低速的运动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是成立的,但对于物体的高速运动运动速度接近光速和微观粒子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就不适用了,要用相对论观点、量子力学理论处理。五超重和失重在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了。当物体的加速度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做超重现象。当物体的加速度向下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现象。特别的,当物体向下的加速度为g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变为零,这种状态叫完全失重状态。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9、1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没有变化。2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方向。3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六连接体问题在连接体问题中,如果不要求知道各个运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并且各个物体具有大小和方向都一样的加速度,就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当成一个质点。分析受到的外力和运动情况,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如果需要知道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将力转化为外力,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并分别应

10、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隔离法和整体法是互相依存、互相补充的。两种方法互相配合交替应用,常能更有效地解决有关连接体的问题。【典型例题】例1图1所示,质量为m的人站在自动扶梯上,扶梯正以加速度a向上减速运动,a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求人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解析:利用牛顿定律解题时,根本思路是一样的,即先确定研究对象,再对其进展受力分析,最后列方程求解。方法一:以人为研究对象,他站在减速上升的扶梯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mg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N,还受到水平方向的静摩擦力Ff由于物体斜向下的加速度有一个水平向左的分量,故可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人受力如图2示,建立如下图的坐标系,并将加速度分解为

11、水平加速度a*竖直加速度ay,如图3所示,则a*acos,ayasin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mgFNmay求得Ffmacos,FNmgasin。图2图3方法二:以人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4所示。因摩擦力Ff为待求,且必沿水平方向,设为水平向右。建立图示坐标,并规定正方向。图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方向mgsinFNsinFfcosmay方向mgcos+FfsinFNcos0由两式可解得FNmgasin,Ffmacos。Ff为负值,说明摩擦力的实际方向与假设方向相反,为水平向左。思考:1扶梯以加速度a加速上升时如何2请用失重和超重知识定性分析人对扶梯的压力是大于人的重力还是小于人的重力。说

12、明:1利用正交分解法解决动力学问题建立坐标系时,常使一个坐标轴沿着加速度方向,使另一个坐标轴与加速度方向垂直,从而使物体的合外力沿其中一个轴的方向,另一轴上的合力为零。但有时这种方法并不简便,例如此题。所以要根据具体问题进展具体分析,以解题方便为原则,建立适宜的坐标系。2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是一难点。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可根据平衡条件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假设物体有加速度,则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例2如图5所示,ad、bd、cd是竖直面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每根杆上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三个滑环分别从a、b、c处释放初

13、速为0,用t1、t2、t3依次表示各滑环到达d所用的时间,则A. t1 t2t2t3C. t3t1t2D. t1=t2=t3解析:小滑环下滑过程中受重力和杆的弹力作用,下滑的加速度可认为是由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产生的,设轨迹与竖直方向夹角为,由牛顿第二定律知mgcos=ma设圆心为O,半径为R,由几何关系得,滑环由开场运动至d点的位移为*=2Rcos由运动学公式得*=由联立解得t=2小圆环下滑的时间与细杆的倾斜情况无关,故t1=t2=t3答案:D例3一位同学的家在一座25层的高楼,他每天乘电梯上楼,经过屡次仔细观察和反复测量,他发现电梯启动后的运动速度符合如图6所示的规律,他就根据这一特点在电

14、梯用台秤、重物和秒表测量这座楼房的高度。他将台秤放在电梯,将重物放在台秤的托盘上,电梯从第一层开场启动,经过不连续地运行,最后停在最高层。在整个过程中,他记录了台秤在不同时间段的示数,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但由于03。0 s段的时间太短,他没有来得及将台秤的示数记录下来。假设在每个时间段台秤的示数都是稳定的,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1电梯在03.0 s时间段台秤的示数应该是多少2根据测量的数据,计算该座楼房每一层的平均高度。剖析:1由图象知,电梯先匀加速运动,再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运动到停顿,由表中数据可知,物体的质量为5.0 kg,电梯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3.0 s,匀速运动的时间为10.

15、0 s,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6.0 s,此时台秤对物体的支持力为46 N,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电梯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2由于电梯匀加速运动的时间是它匀减速运动时间的一半,而速度变化量一样,故电梯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是它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2倍,即a12a21.6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lmgma1Flmg+al5.010+1.6N58 N即电梯在03.0 s时间段台秤的示数为5.8 kg。2电梯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a1tl1.63.0 ms4.8 ms则电梯上升的总位移为69.6m则每层楼高为hm2.9m。说明:此题中电梯加速上升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电梯减速上升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物体是处于超重状态还是处于失重状态,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及方向无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