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进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5381376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掘进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掘进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掘进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掘进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掘进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掘进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掘进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掘进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掘进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为准确掌握现场变化情况,实现主动超前预测变化、科学减少变 化,有效控制变化,真正把变化管理落实在基层、落实在现场,搞好 安全管理,构建高效的安全生产体系,实现变化条件下的安全生产, 特制定本制度。一、人员、工具、工序等小的变化由班组响应处理人员、工具、工序的变化1. 队组必须加强特殊工种人员的培训,合理安排各班组的特殊工 种人员,各班组在人员正常轮休的范围内保证能够正常生产。2. 队组必须加强对一专多能型员工的培养,既要保证每个班次的 施工人员相对固定,又能适应特殊情况下人员的临时调整。3. 按规定加强员工的复训,保证员工操作证在到期前按要求复训,

2、不得出现使用过期操作证的现象。4. 特殊工种人员正常轮休时,当班组长和跟班队长合理安排好顶 岗人员,一定要安排持有操作证、责任心强的人员,保证安全生产。5. 特殊情况本班人员无法顶岗时,队长要协调其他班次抽人顶岗, 严禁特殊工种无证人员上岗。6. 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有关 从业人员重新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7. 各班组要在各自工具箱内配备一定数量铁锹、手镐、撬棍、钻 杆、大锤、倒链等工具。8. 钻机、涨拉机具等专用工具要在井下有一定数量的备用量,防 止损坏影响生产。9. 备用工具使用后,当班组长或跟班队干必须立即汇报,要求下 一班带到井下补充。10. 为保证施工

3、安全和工程质量,施工队组应采取相对固定的作业 工序,不得随意改变。11. 当作业现场条件发生变化时,班组可根据不同情况对作业工序做适当调整:12. 当矿压显现、顶板破碎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超前维护顶板。13. 当矿压显现、顶板破碎时,所有支护必须紧跟掘进头,不得滞 后平行作业。工艺、时段的变化:1. 每个作业地点的施工工艺(包括正常条件和变化条件下)必须 在作业规程或施工安全措施中明确规定,队组不得随意改变。2. 由于机器设备故障不能正常生产的,可请示生产技术科改变施 工工艺:综掘机发生故障时,可采用炮掘工艺施工,但必须请示生产 技术科领导,对外界联系、安全相关事项等作出明确安排。3. 施工队

4、组必须采用相对固定的时段作业形式,掘进为“三八” 制作业形式,并按一定期限倒班。4. 当作业条件、人员状况等发生变化不能正常生产时,应请示生 产调度领导,对作业时段作相应调整:5. 掘进队组在与其他队组作业时段冲突时,可请示生产调度领导 协调,改变施工班次或作业形式。6. 维修队组在拆除、安装工期紧张等情况下,可请示生产调度领 导改变作业形式,但必须按要求队长安排班前会、班班有跟班队干。7. 生产队组在人员出勤不正常等情况下,可请示生产调度领导改 变作业形式,但必须按要求队长安排班前会、班班有跟班队干。8. 队干跟班应执行与工人同上同下,由于人员短缺等造成跟班困 难时,可请示生产调度领导采用与

5、工人不同的作业形式,但必须做到 现场交接班,保证不得出现空班、空岗。二、工艺、时段等变化由队组响应处理1. 人员、工具、工序的变化由队组响应,工艺、时段等变化由生 产调度响应,系统和环境变化由矿相关科室响应,特殊或突发的变化 由相关矿领导响应。2. 调度室负责日常收集、汇总相关信息,分级向有关人员和科室 反馈。3. 生产调度主任负责及时掌握、准确处理工艺、时段等方面的变化,当日值班调度负责对变化情况区别对待,分级处理。4. 生产技术科负责变化管理的现场技术指导。5. 安全科对系统和环境变化情况全面监督和检查。队长合理安排 好顶岗人员,一定要安排持有操作证、责任心强的人员,保证安全生 产。6.

6、特殊情况本班人员无法顶岗时,队长要协调其他班次抽人顶岗, 严禁特殊工种无证人员上岗。7. 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有关 从业人员重新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8. 各班组要在各自工具箱要配备一定数量铁锹、手镐、撬棍。9. 系统、环境等影响较大的变化由分管科室响应处理:10. 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科,由生产技术科负责日常管理工作。11. 组长对系统和环境变化工作全面负责,定期听取副组长对系统 和环境变化情况的汇报,督促和检查系统和环境变化的工作计划和落 实情况。12. 生产技术科负责根据系统和环境变化情况制定方案,并组织相 关科室对技术措施进行会审。同时有专人进行现场技术指

7、导和现场执 行情况进行检查。13. 安全科对系统和环境变化情况全面监督和检查。14. 地测科负责对施工队组的地质构造进行预测预报,同时加强掘 进队组的顶板岩性探测工作,为及时修改支护参数提供理论依据。三、系统和环境变化包括以下方面:1. 施工地点变化1.1 由生产技术科牵头,安全、地测、通风、机电、运输、调度及 施工队组等参加,到施工现场做工程会审,并由生产技术科负责编制 安全技术措施和作业规程,并组织相关科室技术主管进行会审。1.2 工程开工前,施工队组必须向生产技术科提交开工申请报告, 经生产技术科组织相关科室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工。1.3 生产技术科负责组织施工队组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技术措施和

8、 作业规程学习、贯彻、签名、考试。2. 单项工程开工2.1 单项工程开工前,施工队组必须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2.2 生产技术科负责组织施工队组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技术措施和作 业规程学习、贯彻、签名、考试。2.3 工程开工前,施工队组必须向生产技术科提交开工申请报告, 经生产技术科组织相关科室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工。2.4 施工现场必须有跟班队干,并明确指定施工负责人和安全负责 人。2.5 安全科负责现场安全监管,并监督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在现场的 落实情况,确保安全生产。3. 顶板变化3.1 施工队组树立顶板养护意识,发现顶板稍有变化,应及时采取 措施,尽可能避免塌顶漏矸。3.2 当掘进工作面出现下列

9、情况时,队组必须及时停止掘进、撤出 人员,向调度室汇报。由调度室安排有关科室现场勘探,并制定出专 项安全技术措施。3.3 巷道遇断层、陷落柱、褶曲等地质构造时。3.4 顶板松软破碎或处理较大范围的冒顶等特殊情况时。3.5 顶板来压,支护变形骤增时。3.6 巷道顶板离层严重,煤帮响声频繁时。3.7 其他异常情况出现时。4.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采取措施,加强支护,修改支护参 数:4.1 巷道顶板离层超过规定。4.2 锚杆体、锚索发生被拉断现象。4.3 锚杆、锚索托板被压坏.4.4 巷道围岩发生较大变化。5. 矿地测科室除按正常规定探测顶板外,如遇队组汇报煤层增厚 或顶板异常时,应及时进行顶板

10、探测,以确定支护参数。队组要根据 地测科顶板岩性探测情况,及时修改支护参数。6. 每个掘进工作面要配备一定数量的铁锹、镐、大锤、撬棍、千 斤顶等救援工具,并建立基础台帐,以备应急救援之用。7. 严禁施工队组私自切割锚索。锚索外露长度超过规定要求,影 响巷道使用,确需切割时,应遵守下列规定:切断器由生产技术科统 一管理,施工队组需切割时要先申请,经总工程师同意后,在技术人 员监督下集中对巷道内外露超过规定的锚索进行统一切割。8. 对于一些特殊的或突发的变化由相关的矿领导处理。9. 掘进工作面的特殊或突发变化包括工作面遇到特殊地质构造、 构造群、含水构造、瓦斯涌出异常、涌水异常、不明涌水、顶帮压力

11、 增大严重等影响生产、导致停产的变化。10. 掘进工作面的特殊或突发变化还包括了工作面顶板来压严重导 致支护大面积失效、顶板塌顶严重、冒顶、涌水导致停产、瓦斯突然 增大、超限严重以及机械设备突发较大故障导致停产等情况。另外, 掘进工作面的特殊或突发变化还包括发生人身事故等情况。11. 针对以上情况,矿成立掘进工作面特殊或突发变化领导组,对 我矿掘进工作面的特殊或突发变化进行统一协调管理。12. 发生特殊或突发变化后,组长或副组长带领地测科、安全科、 生产技术科及生产区有关领导和施工队组的队长到现场勘查具体情况 上井后要及时绘图,由组长组织相关科室和科室研究制定具体的施工 方案后及时编制、审批、

12、贯彻措施后,有关科室迅速组织下放材料, 确保队组安全施工。同时按相关程序必须向集团公司汇报。13. 发生特殊或突发变化后,要严格落实跟班上岗制度。生产区必 须每天每班有一名跟班领导在现场盯班。同时生产技术科、安全科、 地测科等职能科室必须每天有人去现场,监督检查施工技术措施的执 行情况,对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指导,协调解决,对 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安全情况严格把关。14. 施工过程中,所有人员必须执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中的各项规 定,任何人员不得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发现与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中 规定不符的,或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向技术人员提出修改要求和意 见。15. 在施工中,所有施工人员及现场跟班人员没有特殊情况,一律 不得擅自更改所制定的安全措施,发现施工队组不按措施执行的,将 对分管领导及施工队组队干进行严肃考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