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的融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5380420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与自然的融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与自然的融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与自然的融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与自然的融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与自然的融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与自然的融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与自然的融合浅谈边城中的翠翠人物形象专业: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学号: 201311000261 姓名:王彦芳人与自然的融合一浅谈边城中的翠翠人物形象 摘要:人与自然的融合,是道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沈从文的边城 ,被看作现 代道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充分体现了道家独特而深厚的思想意蕴。在边城这 部作品里,其主人公翠翠便是人与自然的融合的典型人物形象。 本文试从翠翠的 生活环境、成长过程、爱情悲剧三个方面,来分析翠翠这个人物形象。 关键字:人;自然性;人物形象;融合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他以恬淡平静的风格构建了一个属于他的“湘 西世界”,反映了 “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沈从文是

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非常出色的作家。 他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影响都是很的 大,为中国文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思想上,他不但对于西方的许多思想拿来 给自己创作,同时又能做到让人觉得很是老练,然而在他的作品中更多的是中国 的传统思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思想在他的小说的思想里占有最美好的,最重要的位置。这在他的代表作边城里可以看到他对于这个思想的重视一一对 翠翠人物形象的塑造一、翠翠生活着的世界一一自然和人的纯朴在边城中,到处都洋溢着“人与自然融合”这一思想,并且小说借助这 一思想的魅力使翠翠这个人散发着玫瑰般的芳香。沈从文在这篇小说里描绘了一 桃园般的世界: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

3、小的差异。小溪宽约二 十丈,河床为石头做成。静静的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 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同时,他更欣喜的是里面人与自然的那份和谐相处。 在那里: “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 光下耀目的紫花衣裤,可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似的, 滨水的,无不朗然人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的妥帖,且与四 周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得印象,实在非常愉快。”而翠翠就是生活在这 样一个桃花源里。作者一落笔写翠翠,就是美而动人的:“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 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

4、教 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魔一样, 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 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 做成随时皆可举步逃人深山的神气, 但明白 了面前的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美丽可爱的少女形象, 在文学里并不能算少,但翠翠的美和动人,却有些不同。作者突出的是她的“自 然性”,或者你就是把她称为“自然人”也无妨,作者甚至把她写成自然里的小 动物。“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那就是说,她从里到外,都得自于这青山绿水 的自然,与之和谐一致。二、 翠翠的成长过程 自然教育和人事教育融合小说展示的“人生形

5、式”,就是在一个和平、宁静的湘西社会中,所具有的 质朴淳厚的人情,彬彬有礼的古风,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的生命状态,在 湘西的青山绿水间变成了一种和谐的动静之美。 静在生活,动在流动的水,渡溪 的船。这与地处川湘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较少的受到现代都市资本主义的侵蚀、少数民族杂居、生活封闭、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密不可分。翠翠这个带有“自 然性”的女孩与爷爷和小黄狗平静的生活着,以撑渡为生。触目为青山绿水,长 在风日里,皮肤黑黑的,没有一般女孩的娇气,天真活泼,俨然如一只小野兽。 这时翠翠是经历的自然的教育。但就在祖父说:“顺顺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好,这一家都好,请人来做媒,你答不答应”时

6、,翠翠说:“爷爷,你疯了! 再说我就生你的气!”这对白,已将翠翠的心事说的含蓄又明了。 也在侧面说明 翠翠开始经历人事的教育一一爱情。从翠翠的眼中看这个世界,一切都那么自然、 正常、平静,她完全没有社会意识,社会观念性的东西。然而这派的祥和,平静 的生活下,隐含了许多的不安,这美丽的自然景色里充满了危险。 天保由于没有 成功追求翠翠,而大度的腾出空间让弟弟傩送好放手的去追求翠翠,就出船,然而,就在这样一次出船中丧失了生命。一个冷冰冰的死讯让整个世界发生许多的 变化。本来对翠翠热爱的傩送变得“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就回来。” 这一尴尬局面是沈从文对于那种安于天命的人的惩罚。他要惩罚翠翠对于爱

7、情的 太过分的含蓄,缺乏明确的表态。而且在这一时刻,翠翠的爷爷也离开了翠翠, 这照样也是一种对翠翠的一次惩罚,他要翠翠完成真正的独立支配自己的生活。 这也就是沈从文在用自己一生的经历在教育翠翠, 在爱翠翠。这就是人事的教育 自然教育和人事教育的融合,翠翠这个人物形象更圆润。三、翠翠的爱情悲剧一一自然的悲哀与人事悲哀的统一这个风景如画、人情美好的世界,有它的悲哀。翠翠爱情的悲哀可从人事上 说,也可从自然上说。说到最后,人事上的悲哀和自然上的悲哀可以归一。在人事方面,作者在小说的第一章,交代了翠翠母亲的故事:她和一个军人 唱歌相熟后有了私情,军人服毒自杀,她在生下孩子之后也追随赴死。到第七章, 翠

8、翠母亲的故事第二次出现。第一次出现是叙述者直接对着读者讲的, 不经过小 说中的人物;第二次是出现在老船夫的意识和思想里, 他眼看着翠翠越来越像母 亲,心里就不免记起旧事。至邓十一章,第三次出现,这是老船夫以为明白翠翠 的心事的时候,“便把眼睛向远处望去,在空雾里望见了十六年前翠翠的母亲, 老船夫心中异常柔和了。轻轻的自言自语说:“每一只船总要有个码头,每一只雀儿得有个案”。他同时想起那个可怜的母亲过去的事情,心中有了一点隐痛, 却勉强笑着。他告诉翠翠大老托人来做媒,“翠翠不作声,心中只想哭,可是也 无理由可哭。祖父还是再说下去,便引到死过了的母亲来。老人话说了一阵,沉 默了。翠翠悄悄把头撂过一

9、些,见祖父眼中业已酿了一汪眼泪。翠翠又惊又怕, 怯生生的说:“爷爷,你怎么的?”。第四次、第五次是紧接着出现在第十二章、 十三章里,三章的连续出现,而且一次比一次清晰地指向某个似乎难以逃开的阴 影。老船夫隐隐约约便感觉到这母女二人共通的命运。说到“共通的命运”这地 步,对老船夫来说,不祥和悲哀的感觉其实已经全部出来了。那么翠翠呢? “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关于那个可怜母亲的故事。 间或吁 一口气,似乎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想挪移得远一点,才吁着这种气, 可是却无从把那种东西移开”。叙述到这个地方,翠翠母亲的故事在小说中的存 在,就一步一步地推进到最高程度了。 直到最后

10、杨兵马跟翠翠说到她的父母, 而 且说到老船夫的事,说到围绕着翠翠所发生的一切翠翠先前不知道的种种,凡是以前不明白的,这会儿全明白了。明白了,也就长大了。明白什么呢?我们一开 始把翠翠叫做“自然人”,她受的“教育”是自然的“教育”。现在,我们得说, 她受到了人事的“教育”,这其中,一定包含着对命运的感知。沈从文曾说:“一切充满了善,充满了完美高尚的希望,然而到处是不凑巧。 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良善与单纯的希望终难免产生悲剧。”本来,在中国文化传统里,翠翠的爱情这似乎是个容易圆满起来的爱情故事, 翠翠和傩送彼此 喜欢,如果一开始就直接表达出来了,好像没有谁会反对;但偏偏是,两人的心 思,要经过

11、许多的环节和曲折才流露出来,这中间,就牵连进许多的人与事。老 船夫最为操心,反被认为为人弯弯曲曲;天保意外死去傩送离家跟船去了, 翠翠 或者有希望的等,或者无希望的在等。因不凑巧而误会,结疙瘩,结果只好是悲 剧。为什么人事的安排,从翠翠父母的事到翠翠的事,都那么不能如人意,从故 事的里的人物说来,谁也无罪过,只应“天”去负责。“天”这个概念,在边城这部作品中非常重要。“天”不是自然,在沈从文的思想里,自然和人事是 并列在同一个层面的两种现象,人可以在自然中“长养”、接受自然的“教育”, 也可以在人事中历练、接受人事的“教育”,“天”却是笼罩自然和人事的东西, 它有意志、有力量安排人事,干预人间

12、。更重要的是,“天”的意志并不在乎人的意愿。即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当狗。李健吾先生在评论边城时曾说:“作者的人物虽说全部良善,本身却含有悲剧的成分。唯其良善,我们才更易于 感到悲哀的分量。这种悲哀,不仅仅由于情节的演进,而是自来带在人物的气质 里的。自然越是平静,“自然人”越显得悲哀,一个更大的命运影罩住他们的生 存。这几乎是自然一个永久的原则一一悲哀。总之,翠翠是作者倾注“人”与“自然”的融合的理想艺术形象,是在中国 历史文化背景与作者理想相互碰撞所成熟、完善起来的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她 天真无邪、懂得人情、生动活泼、聪慧温柔、矜持、娇气,有民间女子那种内向 的文静与腼腆。翠翠的身上似乎重复着与母亲相似的悲剧,但翠翠和傩送没有向 母亲与军人那样双双殉情而死,翠翠远比她绝望的母亲更坚强, 更勇敢。她怀着 希望与自己的坎坷命运在人与自然中作持久地抗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