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管理与控制复习总结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5380174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管理与控制复习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交通管理与控制复习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交通管理与控制复习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交通管理与控制复习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交通管理与控制复习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通管理与控制复习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管理与控制复习总结(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交通管理与控制的概念:交通管理是对道路上的行车、停车、行人和单路使用,执行交通法 规的“执法管理;并用交通工程技术措施对交通运行状况进行改善的“交通治理”的一个统称; 交通控制是依靠交通警察或采用交通信号控制设施,随交通变化特征来指挥车辆和行人的通行。* 交通管理与控制的目的: 除保障交通安全、疏导交通、提高现有的通车效率的传统目的外, 着重于采取各种“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来减少道路上的汽车交通总量,缓解交通拥挤、保障交 通安全与畅通,并降低汽车交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原则:分离原则、限速原则、疏导原则、节源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交通问题:安全、能源、土地、环境* 城市交

2、通问题:(1)交叉口交通混乱,通行能力很低;(2)任意占用道路的现象十分严重;在路上任意停存车辆,占用道路或人行道; (4)在路上任意停车装卸货物,使道路形成“瓶 颈”;(5)行人不走人行道或无人行道可用,任意乱穿道路;(6)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交通,互相干扰严重,特别是在交叉口上。* 交通管理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第一阶段:传统交通管理:建新路、配以提高老路 通车效率措施的交通管理来满足汽车交通需求的增长。第二阶段:交通管理系统:以提高现有道路交通效率为主第三阶段:交通需求管理:对交通需求加以管理、降低其需求量以适应现有道路交通设施能 够容纳的程度第四阶段:智能交通运输系统: 将信息技术

3、、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及通信技术应用到交通 管理中* 交通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交通管理规划的内容:1、城市交通管理现状问题与需求分析;2、制定城市交通管理发展目标和策略;3、建立交通管理长效发展机制;4、近期交通系统管理改善方案制定;5、智能交通与高新技术发展应用规划;6、拟定交通管理规划实施行动计划。* 交通管理法规立法目的:以法律的形式和正确应用法律的权威来保障交通安全、舒适与畅通,以维护道路交通的合法使用者不受其他不正当使用者的伤害或骚扰* 交通法规层次:一是全国性法规,具有全局性意义,是一种必须在全国统一执行的一些规定,是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依据。二是地方性法规,使当地具有全局性含义的管

4、理措施,可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城市建设及交通特点,在全国性法规为依据的前提下,制定当地必须统一执行的一些补充规定。三是局部性管理措施,是对交通法规的补充或外延* 车辆驾驶人的管理主要包括:驾驶证管理、驾驶人教育管理、驾驶人驾车管理* 对驾驶人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技术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 车辆管理:车牌证管理、车辆报废管理、车辆检验* 车辆检验类别:初次、定期、临时、特殊* 检验方法:1、人工观察及路上试行;2、测试设备检验* 交通秩序是人们维护交通安全和畅通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交通秩序管理就是依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对交通参与者及车辆进行行驶规范化管理* 机动车行驶秩序管理:由分

5、道行驶、最高车速和驾驶规则三方面组成的车辆运行及操作的基本规则,是车辆在路上行驶必须遵守的,用以维护基本的交通秩序* 道路使用管理是依据法律规定和权力机关授权的道路使用管理机构采取各种措施,保证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先有道路,以及对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使用道路的单位、个人、车辆、物品,按规定进行管理、监督的活动* 交通秩序管理设施:道路交通标志,道路交通标线以及其它交通秩序管理设施* 道路交通标志:主标志、辅助标志* 主标志: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道路施工安全标志* 决定视认性的要素:交通标志的形状、颜色、图符* 辅助标志的颜色为白底、黑字、黑边框,形状为长方形* 道路

6、交通标志设置原则:1、根据客观需求设置;2、统一性和连续性相结合;3、设在易见位置;4、昼夜性作用标志的照明或反光性;5.交通标志照明方式* 车速管理是指运用交通管制的手段,强制性的要求机动车按照规定的速度范围在道路上运行,以确保道路交通安全。* 限速的依据:对于因受条件限制,实施通视距离不能满足最小视距要求的路段,应按实际通视距离验算该路段的限制车速在该设而不设或不便设超高的小弯道上,应按弯道的转弯半径演算可通过的安全行驶车速作为通过该弯道的限制车速驾驶人视野与车速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驾驶人视野随行驶车速的增加而减小、注视点前移、形成隧洞视。同时视距变长,被认景物模糊,视认能力减退,导致事故率

7、上升。* 控制行驶车速的方法:法规、心理、工程控制* 单向交通又称单行线,是指道路上的车辆只能按一个方向行驶的交通* 单向交通的种类:固定式、定时式、可逆性、车种性* 单向交通的优点:1、简化交叉口交通组织,提高通行能力;2、提高路段通行能力;3、降低交通事故;4、提高行车速度;5、其它:有利于实施各交叉口间交通信号的协调联动控制,有利于解决停车问题* 缺点:1、增加了车辆绕行道行驶的距离,增加附近道路上的交通量;2、给公共车辆乘客带来不便,增加步行距离;3、容易导致迷路,特别是对不熟悉情况的外地驾驶员;4、增加了为单向管制所需的道路公用设施* 单向交通实施条件:1、具有相同起终点的两条平行道

8、路,它们之间的距离在350-400M以内;2、具有明显潮汐交通特性的街道,其宽度不足3车道的可实行逆行单向车道;3、复杂的多路交叉口,某些方向的交通科另有出路的,才可将相应的进口道改为单向交通* 交叉口的复杂性:A=nB+3nM+5nC nB/nM/nC分别为交通流在交叉口的分流点、合流点和交叉点数,A=1025枢纽简单,2555中等复杂,55复杂* 变相交通是指在不同的时间内变换某些车道上的行车方向或行车种类的交通* 变向交通分类:方向性、非方向性* 方向性变向交通实施条件:1、道路上机动车道数应为双向3车道以上;2、交通量方向分布系数KD2/3 ; 3、重交通方向在使用变向车道后,通行能力

9、应得到满足;轻交通方向在去掉变向车道后,剩余的通行能力应能满足交通量的需求;4在诚实道路上使用时,应在信号控制交叉口进口道上相应的增加进口道的车道数* 非方向性变向交通实时条件:1、自行车借用机动车道仅适用于一块板、二块板的道路,借用后机动车剩余车道的通行能力应能满足机动车交通量的需求;2、机动车借用自行车道后,剩余车道应能保证自行车通行的安全;3、行人借用车行道适用于中心商业区,除定时步行街外,要对机动车流进行分流疏导和控制* 人行横道标线方式:条纹式、平行式*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规定:1、信号灯控制的交叉口的人行横道线,采用两条平行粗实线划出人行横道的范围;2、需在路段中间设置没有信号控制

10、的人行横道线时,采用斑马线,并应在到达人行横道线前的路面上设置预告标示。用来提示车辆驾驶人前方接近人行横道,须注意行人横过马路按法让行人先行* 二次过街人行横道设置:* 路边停车是指在道路侧石车行道上的机动车停存,或人行道边的自行车停存。目的是使道路在行车及存车两方面能够得到最佳的效果;路外停车是指在道路用地范围之外的停车场或停车库内的存车.两者对交通影响存在区别 .路边停车会对存车路段上的车辆或行人的通行能力造成影响,而路外停车仅对出入口附近的道路产生影响* 停车诱导系统(PGIS)是通过交通信息显示板、无线通信设备等方式向驾驶人提供停车场的位置、使用状况、诱导线路、停车场周边交通管制和交通

11、拥堵状况的服务系统* 停车诱导系统功能:1、提高停车者的使用方便性;2、促进交通顺畅、确保交通安全;3、提高停车场使用效率;4、增加商业区域的经济活力* 停车诱导系统组成: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发布* 平面交叉口的管理有全无控制交叉口、主路优先控制交叉口、信号灯控制交叉口、环形交叉口等。对于交叉口几种形式主要取决于相交道路上交通流量的大小和延误的大小* 全无控制交叉口是指具有相同或基本相同重要地位,从而具有同等通行权的两条相交道路,因其流量较小,在交叉口上不采取任何管理手段的交叉口* 主路优先控制交叉口,是在次路上设停车让行或减速标志,指令次路车辆必须停车或减速让主路车辆优先通行的

12、一种交叉口管理方式* 优先交叉口的控制方法:停车让行标志控制、减速让行标志控制* 快速道路主要交通问题:1、交通拥挤;2、交通事故;3、延误;4、交通噪声* 按交通拥挤的发生特征,交通拥挤分为:常发性拥挤、偶发性拥挤* 交通组织优化原则:1、优先考虑宏观交通组织优化的原则;2、道路交通分离的原则;3、道路交通流量均分的原则;4、道路交通连续的原则;5、道路交通总量削减的原则;6、公共交通优先通行的原则;7、排障导流的原则* 交通组织优化措施:1、宏观交通组织优化(控制交通发生源、改善交通服务方式、将道路交通转向广义交通);2、区域交通组织优化(分离交通流、合理分配交通流);3、微观交通组织优化

13、(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路段交通组织优化)* 公共交通现状:1、城市公交客运系统结构单一、不完善;2、公交线网密度低,线路布置不合理;3、行驶环境差;4、换乘困难;5、运行效率低,服务水平差*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外部政策:1、扶持政策(财政扶持、税收扶持、投资、票价政策);2、限制政策(对私人小汽车使用的控制, 主要是运用价格手段进行的控制;对私人小汽车使用的控制还包括时间上的限制)*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内部政策:1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离;2、引入竞争机制;3、机构改革;4、提高企业的自生存性*公共交通车辆优先通行管理,有如下常用措施:(1)公交车专用车道;是指专门供公交车行驶的车道;(

14、2)公交车专用街:是指在这种街道上只让公交车和行人通行;(3)公交车专用道路:是指专门供公交车行驶的道路;(4)公交车专用进口车道:是指在交叉口的进口道中设置一条或若干条专门供公交车行驶*交通信号的公交车优先控制的方法。答:(1)调整信号周期:按公交车的交通量调整信号周期,以减少公交车在交叉口的停车延误;(2)增加公交车通行次数:在行驶一般车辆的街道与行驶公交车的街道相交的交叉口上,一般街道如有两个相位时, 可用其中的一个相位把公交车街道相位的绿灯时间分为两段,分别列在该相位前后,以增加公交车的通行次数并降低其延误时间;(3)使用公交车感应信号:当公交车接近交叉口时,向检测器发出信号,检测器即

15、把信号传给控制机,控制机指令信号灯由红灯改为绿灯,或继续延长绿灯时间。(4)公交车放行专用信号灯:这种专用信号灯安装在公交车专用车道上的检测器测得有公交车到达时,即显示绿色,公交车进入交叉口后,一般信号等才显示绿色, 其它车辆在公交车后面通行,以保证公交车优先通过交叉口。*交通系统管理(TSM)是把汽车、公共交通、出租汽车、行人和自行车的等看成为一个整体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多个组织部分来进行管理。城市交通系统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运营、管理和服务政策来协调这些个别的组成部分,使这个系统在整体上取得最大交通效益。* 交通系统管理同传统交通管理相比,它的显著特点是:传统交通管理采用着眼于局部交通祸害的单一孤立的治理措施,对当地的交通祸害可以起到缓解的作用,但往往是把该地的交通祸害转移到附近地区,而且单一孤立的治理措施也未必是交通效益最优的措施;交通系统管理,从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着眼, 探求能使现有系统发挥其最优效益的综合治理方案,可避免各个局部措施把交通祸害转移地点的弊端,又可得到系统效益最优的方案。* 交通系统管理措施:1、公共交通辅助系统;2、公共交通运行管理;3、存车管理;4、行 人、自行车管理;5、优先通行管理;6、交通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