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植物种苗学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5380106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9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赏植物种苗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观赏植物种苗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观赏植物种苗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观赏植物种苗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观赏植物种苗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观赏植物种苗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赏植物种苗学(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绿化材料中,树木是主体。城市建设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品种和质量要求。即具有充足的,各种规格,优质品种的苗木,才能保证城市绿化的顺利开展。这些园林植物,主要包括乔木、灌木、藤本及地被植物。而获得良好效果的苗木需城市绿化的物质基础苗木的圃地来培育。绪论n 一、苗圃、苗圃学及主要研究对象n (一)苗圃的概念n 苗圃是繁殖和培育苗木的基础,其任务是运用科学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有计划地育出量多质优的苗木。n (二)园林苗圃学的概念n 是论述观赏植物的繁殖、培育的理论和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n (三)观赏植物育苗学 主要研究的内容n 研究苗圃的建立、观赏植

2、物的种子生产、播种繁殖、营养繁殖、大苗培育、苗木出圃、新育苗技术及化学除草等理论依据和技术措施。n 通过学习为学生提供观赏植物良种繁育的基本技术和方法。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为种子结实的理论与技术、种子繁殖、种子检验、有性和无性苗木的培育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先进技术,使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培育技术与经营管理相结合,以便提供品种丰富、品质优良的种子和苗木,提高观赏植物种子和种苗的纯度,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n 二、观赏植物效益n 1、生态效益n (1)吸附分解有害气体;n (2)分泌挥发性物质杀菌;n (3)吸附灰尘,吸附病原微生物;n (4)改善城市环境;n (5)具有涵养水源、防止径流、保持水土

3、等作用。n 2、经济效益n 3、社会效益n 在三大效益中更主要是追求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植物选用上三个效益都要兼顾,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尽可能考虑经济效益,使苗木生产步入良性循环,才能步入小康,才有精力、财力、人力去改善生存环境,保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n 三、解决观赏植物绿化效应采取的综合措施n 评价一个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绿地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大城市的绿地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水平很低。原因之一就是苗木供不应求。苗木是园林绿化建设的物质基础。n 目前贵阳市森林覆盖率已达3 47 7n 贵阳市十分重视城市森林建设,将贵阳市城市森林建设的总体定位为“青

4、山入城,林海环市,生态休闲,绿色明珠”,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基本形成了以健全高效的城市森林体系、自然天成的城市生态绿岛、林城相依的环城生态林带、兴旺发达的城市森林旅游、独具特色的城市森林文化为特征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在改善城市生态面貌,加快城市生态化进程,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上取得显著成效。目前,贵阳市森林覆盖率为34.77%,城市绿地率为39.26%,城市绿化覆盖率为40.47%,2004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绿化模范城市。 n (一)解决全民的绿化意识。n (二)采取政策法规。n (三)注意投资环境。n (四)从具体的技术上,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n 1、一个基础适地适树;n 2、三个措施

5、:n (1)良种壮苗:良种选育、种子经营、苗木培育、苗木保护;n (2)合理结构:密度、配置方式、树种组成、年龄结构、空间结构;n (3)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n 合理结构 良种壮苗 环境条件n第一章 苗圃建立n 一、苗圃的种类n (一)以育苗的用途分n 园林苗圃:培养城市、公园、居民区和道路等绿化所需苗木,观赏树种为主。n 森林苗圃:培养营造用材林苗木为主,树种相对单一。n 防护林苗圃:培养各种类型防护林用苗,抗逆性较强。n 果树苗圃:主要培养各种果树苗木,多通过嫁接方式生产。n 实验苗圃:主要用于教学、科研,苗木种类较多。n 综合性苗圃:经营内容多样化。n (二)以使用年限分n 固定苗圃:又称

6、永久苗圃,长年连续使用。一般面积大,种类多,机械化水平高,管理水平高,生产效率高。n 临时苗圃:为完成某一地区的造林任务临时设置,面积小,种类少。多位于山地、林间。n 优点:距离近,避免长途运苗;环境条件与造林地相同,苗木适应性强;n 缺点:管理难以集约;生产水平较低。n 二、园林苗圃的合理布局n 园林苗圃是城市绿化建设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各城市要搞好原理建设工作不许对所要建立的园林苗圃数量、用地面积和位置做出合理规划,使其均匀分布在城市近郊,交通方便之处,以达到就地育苗,就地供应,减少运输,降低成本,提高成活率的效果。n 城市园林苗圃的布局,应和城市绿化建设的近期、远期发展统一考虑。远

7、期要建立的公园、植物园、动物园、果园等地均可作为近期的园林的苗圃用地。n 园林苗圃,应根据城市大小,城市用苗数量设置。1982年“全国城市绿化工作会议”明确规定,城市中园林苗圃的总面积应占城区面积的23%。n 三、园林苗圃用地的选择n (一)位置及经营条件n 选择交通方便,便于解决劳力、电力、水源等,春、秋苗圃工作繁忙时,便于补充临时性劳动力的地区。最好靠近有关科研院所、农机站等,同时还应注意环境问题,尽量远离污染源。n (二)自然条件n 1、地形、地势及坡向:宜选择排水良好、地形平坦的开阔地带。坡度以13度为宜。过大易导致水土流失、降低土壤肥力;不便机耕与灌溉。n 南方多雨地区,为便于排水,

8、可选用35度的坡地。可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条件和育苗要求决定。n 较粘重的土壤上,坡度也可适当大些;在沙性土壤上坡度宜小,以防冲刷。坡度大的山地育苗需修梯田。n 积水洼地、重盐碱地、寒流汇集地如峡谷、风口、林中空地等日光温差变化较大的地方。苗木易受冻害,都不宜选作苗圃。n 地形起伏大的地区,坡向不同直接影响光照、温度、水分和土层厚薄等因素,对苗木的生长影响较大。n 一般南坡光照强、受光时间长,温度高、湿度小,昼夜温差大;北坡与南坡相反;东西坡介于两者之间。n 东坡在日出前到上午较短的时间内温度变化很大,对苗木生长不利;西坡则因我国冬季多西北寒风,易造成冻害。可见不同坡向各有利弊,必须依当地的具体

9、自然条件及栽培条件,因地制宜,选择最合适的坡向。n 2、水源及地下水位:水源和地下水位是苗圃选择的重要条件之一。苗圃地应设在江、河、湖、塘、水库等天然水源附近,以利引水灌溉。但易被水淹和冲击的地方不宜选作苗圃。n 苗圃灌溉用水的水质要求为淡水,水中盐含量不超过0.1%,最高不得超过0.5%。天然水源水质好,有利于苗木生长;同时也有利于使用滴灌、喷灌等现代化灌溉技术。如能自流灌溉则更可降低育苗成本。若无天然水源,或水源不足,则应选择地下水源充足,可以打井提水灌溉的地方。n 地下水位过高,会导致土壤通透性差、根系生长不良;而地上部分易发生徒长现象;秋季停止生长迟易受冻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时会将土壤

10、深层盐分捎带至地面,造成盐 化;多雨时又易造成涝灾。n 地下水位过低,土壤易于干旱,必须增加灌溉次数及灌溉量,提高育苗成本。最合适的地下水位,一般情况为砂土11.5m、砂壤土2.5m左右、粘性土壤4.0m左右。n 3、土壤:一般苗木适宜生长具有一定肥力、盐碱度适中的砂质壤土上,或轻粘质壤土上。n 过分粘重的土壤通气性、排水性不良、有碍根系的生长;雨后泥泞,易致板结;过干时易龟裂,不仅耕作困难,而且冬季苗木冻害现象严重。过于砂质的土壤疏松、肥力低、保水力差,夏季表土高温易致幼苗灼伤;移植时土球易散。n 土壤的酸碱性通常选中性、微碱性为好。一般针叶树种要求pH值5.06.5;阔叶树种值6.08.0

11、。重盐碱地及过分酸性土壤也不宜选作苗圃。n 除了土壤质地、酸碱度外,还应注意土层厚度、结构和肥力等状况 。4、病虫害:病虫害过分严重大土壤和附近大树病虫害感染严重的地方,不宜选作苗圃。第二节 园林苗圃的面积计算n 一、生产用地的面积计算n 苗圃总面积,包括生产用地、辅助用地两部分。生产用地即直接用来生产苗木的地块、通常包括播种区、营养反之区、移植区、大苗区、母树区、实验区以及轮作休闲地等。n 计算公式如下:n P=NA/nB/cn 式中 P:某树种的育苗面积;n N:该树种的计划年产量;n A:该树种的培育年限;n B:轮作区的区数n c:该树种每年育苗所占轮作区的区数。 n:该树种单位面积产

12、苗量。n 我国一般不采用轮作制,故B/c常常不作计算。n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在苗木抚育、起苗、贮藏等工序都会造成一定的损失,故每年的产苗量一般增加35%留作余地。n 某树种在各育苗区所占面积之和,即为该树种所需的用地面积,各树种所需用地面积的总和就是全苗圃的生产用地的总面积。n 二、辅助用地的面积计算n 包括道路、排灌系统、防风林,以及管理区建筑等的用地。1956年,林业部规定苗圃辅助用地面积不超过苗圃总面积的2025%;一般大型苗圃的辅助用地占面积的1520%;大小型苗圃占1825%。第三节 园林苗圃的规划设计的准备工作n 一、园林苗圃规划设计的准备工作n (一)踏勘n 实地踏勘、调查访问,

13、概括了解圃地的现状、历史、地势、土壤、植被、水源、病虫害以及周围环境,自然村的情况等和改造各项条件的初步意见。n (二)地形测绘n 绘制平面地形图,比例尺要求为1/5001/2000;等高距为2050cm。尽量绘入有关的山、丘、河、湖、井、道路、房屋、坟墓等地形、地物,标明圃地的土壤地的土壤分布和病虫害情况。n (三)土壤调查n 取土壤剖面,观察记载土层厚度、结果状况、层次分布、地下水位等,分层采样以备机械组成、酸碱度、养分含量分析等。n 地形图上绘出土壤分布图 。n (四)病虫害调查n 主要调查圃地内土壤地下害虫,一般采用抽样方法,每公顷挖样方土坑10个,每个面积0.25m2,深10cm,统

14、计害虫数量,并通过前作和周围树木情况,了解病虫害感染程度,提出防治措施。n (五)气象资料的收集:了解当地有关气象资料。n 如生长期、早霜期、晚霜期、晚霜终止期、全年及各月平均气温、绝对最高、最低气温、土表最高温度、冻土层深度、年降雨量及各月分布情况、最大一次降雨量及历时数、空气相对湿度、主风方向等。n 此外,还应向当地居民了解圃地特殊小气候等情况。n 二、园林苗圃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n (一)生产用地的区划原则n 1、耕作区:苗圃育苗的基本单位。n 2、耕作区的规格:n 长度:依机械化程度而异。完成机械化的以200-300m适宜;畜耕者50-100m为好。n 宽度:依圃地的土壤质地和地形是否有

15、利于排水而定,排水良好者可宽,排水不良时要窄,一般宽40-100m。n 3、耕作区的方向:应根据圃地的地形、地势、坡向、主风方向和圃地形状等因素综合考虑。坡度较大时,耕作区长边应与等高线平行。一般情况,耕作区最好采用南北向,可使苗木受光均匀,有利生长。n (二)育苗区的配置1、 播种区:地势较高而平坦,坡度小于2度,接近水源,灌溉方便;土质优良,深厚肥沃;背风向阳,便于防霜;靠近管理区。如是坡向,则应选择最好的坡向。2、 2、营养繁殖区:培育扦插、压条苗、分株苗和嫁接苗的区域。与播种区要求基本相同,但可略微放松。应选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高、灌溉方便的地方。3、 嫁接苗区,往往主要为砧木苗的播种区;宜土质良好,便于接后覆土,地下害虫要少,以免危害接穗而造成嫁接失败。4、 扦插苗区,应着重考虑灌溉和遮阴条件;n 压条、分株育苗法采用较少,育苗量较小,可利用零星地块育苗;同时也考虑树种的习性来安排如杨、柳类的营养繁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