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 (2)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5377400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的常春藤叶 (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后的常春藤叶 (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后的常春藤叶 (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后的常春藤叶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的常春藤叶 (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后的常春藤叶情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品味小说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2.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3.能掌握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有珍爱生命的意识和面临逆境勇于自救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感悟人间真情,认识信念对人生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导入史铁生有篇小说叫命若琴弦,写的是一个瞎子乐师,他的师傅在临死前告诉他:你只有弹断一千根琴弦以后才可以打开琴槽里的药方,然后可以看见世界。当一千根琴弦弹断时,他已经老了,他打开琴槽,别人却告诉他,那纸上什么都没写。他的师傅骗了他。后来,他又去骗他的瞎子徒弟:我记错了,师傅跟我说是1200根,我

2、已经不行了,你还年轻,你只要弹断1200根琴弦,你就可以用这药方去买药,然后就可以看见这个世界。命若琴弦,善意的谎言播种希望,希望支撑生命。那么当一个人命若藤叶时又将怎样呢?一起来学习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二、介绍作者以及小说的相关知识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三、概括故事情节,落实小说三要素大家都预习过小说了,下面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在表达中要提及主要人物以及小说的标题“最后的常春藤叶”

3、明确:女画家琼珊得了肺炎生命垂危,她把生命维系在最后的常春藤叶上,老画家贝尔曼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画了最后的常春藤叶,给了琼珊的生命的希望,最后琼珊在好友苏艾的照顾下活了下来,而贝尔曼却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四、分析人物形象,探讨文本内涵1、故事的开头写道,琼珊得了肺炎生命垂危,那么琼珊能活下来吗?(1)医生是怎么说的?(希望只有一成)(2)她自己觉得呢?(自己快要死了)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琼珊的这种感受?找出来,读一读。“叶子。常春藤上的叶子。等最后一片掉下来,我也得去了。”“我希望在天黑之前看到最后的藤叶飘落下来。那时候我也该走了。”“我等得不耐烦了,也想得不耐烦了。我想摆脱一切,像一片可怜的、厌倦

4、的藤叶,悠悠地往下飘,往下飘。”琼珊觉得自己的生命就像那随风飘零的藤叶,当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掉落时,自己也就要死了。琼珊把自己的生与死交给了最后的常春藤叶,此刻的她,已经放弃了主观上求生的努力。我想琼珊可能真的活不下去了。2、讨论、交流:是谁挽救了琼珊?最后琼珊活下来了吗?(是的)在她几乎要放弃自己的生命的时候,在她以为自己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的时候,到底是谁挽救了琼珊?(1)贝尔曼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墙上画了最后的常春藤叶,给琼珊带来生命的希望,鼓舞她活下去。(2)苏艾无微不至地照顾琼珊,鼓励她,用她的友谊温暖琼珊。(3)医生尽力医治琼珊的病。(4)琼珊自己在琼珊得肺炎病危的时刻,医生说“她

5、的病只有一成希望”“那一成希望在于她自己要不要活下去”。虽然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作用很大,但是琼珊再见如果真的不想活下去的话,即使有这片叶子也无济于事。琼珊的康复仅有最后一片叶子是不够的,还需要琼珊自己的力量来战胜病魔。因为在生与死、抗争与屈服之间,需要自己树立信心,作出努力,才能得胜。小结:琼珊病愈需要她自己坚定的信念,需要医生精湛的医术,也需要苏艾的精心呵护,还需要老贝尔曼以生命为代价画出的藤叶的精神支持。贝尔曼、苏艾、医生,这些人都不是琼珊的亲人,那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使得他们走到一起来,共同挽救了琼珊呢?(用一个字概括)是爱,是一种对他人无私的关爱之情,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至爱真情。3

6、、琼珊的精神支柱?这些人中,谁起了关键的作用?为什么?贝尔曼。因为贝尔曼以生命为代价画出一片藤叶,给了琼珊希望。(1)最后的常春藤叶这是一片什么样的叶子?为什么有如此神奇的力量,能够挽救琼珊的生命?找出文中描写最后的常春藤叶的语句,读一读。第40节:“经过了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它是藤上最后的一片叶子。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是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傲然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第44节:“那一天总算熬了过去。黄昏时,她们看到墙上那片孤零零的藤叶依旧附在茎上。随着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屋檐上倾泻下来。”第

7、46节:“那片常春藤叶仍在墙上。”生齐声朗读这样一片叶子为什么能挽救琼珊的生命呢?“最后的常春藤叶”竟能战胜“秋风扫落叶”的命运,历经了几天几夜秋风秋雨的侵袭依然是深绿的、傲然地挂在枝头!顽强的生命力给琼珊带来生命的启示,生的希望。在朗读的时候,大家觉得那些字词需要用重音来强调,从而突出最后的常春藤叶顽强的生命力?仍旧、深绿、傲然、依旧、仍在。再齐声朗读。小结:最后的常春藤叶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给了她生命的勇气。而这片叶子正是贝尔曼以生命为代价画上去的。(2)贝尔曼可见,贝尔曼在挽救琼珊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文章着力表现的人物也是贝尔曼。那么,贝尔曼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大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

8、子,前后左右合作分析讨论一下。文章总共几次写到贝尔曼?(三次)第一次描写出现在哪一节?请一生读第30节。第一次见面你对这老头的印象怎样?这是一个相貌丑陋、酗酒成性、性格暴躁的老头。贝尔曼的第二次出场主要是跟苏艾的对话,我们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看看这第二次出场同学们对他的印象十分有所改观?学生推荐男女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次见面,大家对贝尔曼是不是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呢?贝尔曼关爱他人、善良、富有同情心。第二次见面让我们觉得这个老头还是有那那么一点可爱的地方的。贝尔曼的第三次出场是通过苏艾之口,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段。最后一次见面,贝尔曼又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心灵的震撼,这是一个为了他人而牺牲

9、自我的,平凡而有伟大的人。小结:贝尔曼是一个外表平凡甚至还有点令人讨厌却有一颗火热的爱心的人。在预习时有同学提出贝尔曼老是说要“画一幅杰作”,他的杰作到底是什么?(最后的常春藤叶)为什么你认为那是杰作?逼真,连两个画家都没有看出那是假的;这片叶子给予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情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的确,正是凝聚着贝尔曼的爱心的最后的常春藤叶让琼珊重新燃起生的希望,给了琼珊巨大的精神鼓舞,支撑着她活下去。可以说,最后的常春藤叶是琼珊的精神支柱。但是,我们该不该把如此宝贵的生命交给一片小小的叶子?生或死该不该由一片叶子来决定?(不该)所以说琼珊错了。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10、,作为旁观者的你们,当你看到琼珊在生与死的边缘徘徊的时候,你想告诉她到底什么呢?请二三生发言。坚强的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精神支柱。每个人的心中要有一个神,那个神就是他自己。4、拓展延伸:刘欢的歌曲从头再来这个时候同样是作为旁观者的我又会说些什么呢?我可能什么都不说,让她听一听刘欢演唱的一首歌从头再来,或许她会有所感悟。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风雨。我不能随波浮沉,为了我致爱的亲人。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五、结束语人生难免经历艰难痛苦,但是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信念与爱之于我们,犹如水之于花,阳光之于万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