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的定义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5374200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的定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的定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的定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的定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的定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的定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的定义(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的定义目前,对于思维的定义,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释。第一,从字义上讲,“思维一词在英语中为thinking,在汉语中,“思维与 思考、思索是同义词或近义词。词源说:思维就是思索、思考的意思。思维科学认为,思维是人接受信息、存贮 信息、加工信息以及输出信息的全活动过程,而且是概括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过 程,这是思维本质的信息论观点。第二,从生理学上讲,思维是一种高级生理现象,是脑内一种生化反应的 过程,是产生第二信号系统的源泉。第二信号系统是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于 1916年提出的一个概念,即以语言作为刺激的反应系统,它与第一信号系统一 以电、声、光等为感官直接接受的信号

2、作为刺激的反应系统相区别。第三,从功能上讲,“思维科学首批名词术语征求意见稿将其定义为“人类 个体反映、认识、改造世界的一种心理活动。第四,从机制上讲,可将其定义 为精神与物质的一种转换形式。之所以叫一种,是因为我们承认有脑就有神 经,有神经就有精神,从而就有与脑内物质的生化反应之间的联系,即有精神 与物质之间的转换。但它不一定是思维活动,比如动物的本能动作,也是来自 脑内的一种神经活动,而它却不是思维活动,所以只能说思维是“一种精神与 物质的转换形式。第五,从本质上来说,思维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本质属性、内部规律的自觉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思维一般包含两个要素,即思维对象和思维主体

3、。这两个要素相互联 接,构成了一次具体而完整的思维活动;同时两个要素之间也相互作用,共同 对思维的方法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第一,任何思维都要有“对象。思维对象,就是人们的思维所指向的目 标。思维对象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无穷多的数量、“无穷多的属性和“无穷多的变化。比如分析构成或影响 一家商场的社会形象的因素时,从商场的一般特征来说,其因素有经营历史、 社会知名度、在商界范围的渗透程度、商场的目标等;从商场的具体特征来 说,有商场中的商品特征(其因素有品种齐全的程度、商品的质量、商品的适应 性及其更新速度、商标名称的使用等),有职员的服务特征(其因素有员工的仪容 仪表、售货员的态度、业务

4、技能、服务方式和设施、对消费者利益的关心程 度、消费者的反应等)。因此,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其实是无穷的。第二,任何思维都要有主体。思维主体就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或者更具 体的说,是正在进行思考的人的头脑。思维主体的实践目的、价值模式和知识 储备对于思维的运行、方法和结果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当一个思维主体面临许多种思维对象的时候,它就会按照这些对象价值的 大小排列出轻重缓急,顺序通常是:先处理那些价值最大的,再处理价值中等的,最后处理价值小的,对于没 有价值的则不理睬。第一章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的特性思维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它有许多属性。1. 概括性与间接性概括性是思维最显著的特性。思维之所以能揭

5、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 的关系,主要来自抽象和概括的过程。概括是思维活动的速度、灵活迁移程度、广度和深度、创造程序等智力品 质的基础,概括性越高,知识系统性越强,迁移越灵活,一个人的智力和思维 能力、创造能力就越发展。任何科学研究的目的都在于概括出研究所获得的东 西。下面我们从“日本人巧探大庆油田的故事中来了解一下思维的概括性。大庆油田是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勘探、开发的大油田,当时,绝大多数 中国人并不知道大庆油田具体在哪里,但日本人却对大庆油田了如指掌。日本人首先从中国画报刊登的铁人王进喜的大幅相片上推断出大庆油田在 东北三省偏北处,因为相片上王进喜身穿大棉袄,背景是遍地积雪。接着他们

6、又从另一幅肩扛人推的照片上,推断出油田离铁路不远。他们从人民日报 的一篇报导中看到一段话,这段话是说王进喜到了马家窑,说了一声:好大的油海啊,我们要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据此, 日本人推断,大庆油田的中心就在马家窑。大庆油田什么时候产油了呢?日本人判断:1964年。因为王进喜在这一年 参加了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如果不出油,王进喜是不会当选为人大代表 的。日本人还准确地推算出大庆油田油井的直径和大庆油田的产量,依据是 人民日报一幅钻塔的照片和人民日报刊登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把当时公布的全国石油产量减去原来的石油产量,简单之至,日本人推算 出大庆的石油产量为3000万吨,与大庆

7、油田的实际年产量几乎完全一致。有了如此多的准确情报,日本人迅速设计出适合大庆油田开采用的石油设 备。当我国政府向世界各国征求开采大庆油田的设计方案时,日本人一举中 标。思维的概括性使人类的认识活动摆脱了对具体事物的依赖性和直接感知的 局限性,拓宽了人类的认识范围,也加深了对事物的理解,使更迅速、更科学 地认识世界成为可能。思维的间接性就是思维凭借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反映。首先, 思维凭借着知识经验,能对没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及其属性或联系加 以反映。其次,思维凭借着知识经验,能对原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及其属性进行 反映。再次,思维凭借着知识经验,能在认识现实事物的基础上进行蔓延式

8、的无 止境地扩展。假设、想像和理解,都是通过这种思维的间接性作为基础的。正是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类才可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通过“去粗取 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活动,认识事物那些没有直接作用 于人的感官的各种属性,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过程,从而来更清楚地了解思维 的间接性。一天,牛顿在午后走进花园休息,在一棵苹果树下坐了下来,与朋友史特 克莱一起谈着物理上的各种问题。谈着,树上的一只苹果也许是熟透了的缘 故,突然落下来,而且不偏不倚,正好落在牛顿头上。这时牛顿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奇怪的念头:苹果为什么不往天上飞,而要

9、往地上掉呢?是什么力在吸引它呢?吸引它的可能是地球。这个力朝向地球的中心,所以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 会往地上掉,牛顿这样推测。地球吸引着苹果,苹果也一定吸引着地球。牛顿头脑中进一步思考着。 但是,为什么只看见苹果落地,不见地球向苹果飞去呢?对于这个问题,牛顿 自己找到了答案。苹果吸引地球和地球吸引苹果,引力的大小是一样的。只是 苹果很小,地球引力很容易使它运动,而地球的质量非常大,苹果对它的引力 则显得微不足道,可以说,对地球几乎不起什么作用。因此,地球似乎没有受 到苹果的引力,人们不会看到它因为苹果的吸引而发生位移。牛顿继续想,那 么可不可以把天上的月亮看作是一个很大的苹果呢?地球对它也有一个

10、引力, 可它为什么不像苹果一样落向地球呢?月亮难道不受地球引力的作用吗?不 对,它肯定受地球引力的作用,但是月亮在天空中做着圆周运动。对了,它做 圆周运动,这样就会产生一个离心力。这就像下雨时转动雨伞,水珠会沿伞外 切线方向飞出去,这是离心力在起作用。而月亮既受地球的引力,又因为自身 圆周运动而产生离心力。两个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于是月亮既不飞走,也 不掉向地球,而是悬挂在天空,绕地球运行不息。就这样,在17世纪,牛顿从苹果为什么只落向地面而不向天上飞这样一 个司空见惯的问题出发,经过深入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从而把科学大大 向前推动了一步。在此过程中,牛顿唯一凭借的就是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11、在对 现实事物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蔓延式的无止境地扩展、假设、想像和理解,从而 最终发现自然界的这一定律。2. 思维的统一性和差异性这里的统一性指的是思维的人类性和普遍性。英国思维学家德波诺对不同 民族的思维进行比较之后指出:在直接受业于他的思维训练的十几万人中,尽管在年龄、能力、兴趣、种 族、民族和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但在最基本的思维层次上,反 应却惊人地一致。简单地说,人类在思维能力的最基本的东西上是一致的。但这并不是说人 与人之间在思维上就没有差别,恰恰相反,作为个体的每个人在思维的深层上 常常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说,思维存在着统一性特性,也存在着差异性。差 异性包括民族差异性、

12、文化差异性和个体差异性。德波诺认为:西方人的辩论型思维和日本人的信息输入型思维存在着重大区别。也有人 说,正是因为西班牙文化孕育了唐吉诃德式的思维方式:充满激情,富于幻想;是英国文化孕育了哈姆雷特式的思维方式:深邃的沉思,行为延宕;是德国文化产生了浮士德式的思维方式:崇尚理性,富于思辨。对于个体而言,思维差异性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人类作为一个 个体认识自己的思维,并选择恰当的思维训练形式和方法。5 .思维的xx性思维的工具是语言。思维是在语言材料基础上进行的(辞海),思维的每一步 都离不开概念(词),言语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载体。但是,也有人提出“思维是可以脱离语言的观点,并举出若干

13、例子作为佐 证。发明x射线的伦琴回忆道:“我是偶然发现射线穿过黑纸的。爱因斯坦将单词逻辑地连起来之前,经 历的是一种视觉和肌肉要素(可能是一些映像)的组合或联想过程,只是在这以后 才开始寻找相应的词的艰苦过程。日内瓦心理学派创始人皮亚杰(瑞士)也说, 我的思维是跟映像而不是跟词联系在一起的,是属于前概念阶段的思维。这里所说的两种情况并不矛盾。首先要注意到两点:其一是语言的工具性。其二是语言的基础性。即语言并不就是思维,因此 并不是无时无刻必有语言才能有思维,那种短暂性的没有语言的思维状态是不违背工具性与基础性的。正如新闻电影有些镜头未加解说,不等于说新 闻电影不要解说。其次要注意到语言的广义性

14、,即思维的对象即使暂时还没有 相应的严格的词语与之对应,但只要它是可被翻译成狭义语言来表示的,如手 势或脑内景象,就算是“语言了,比如聋哑人的手语。思维不是借助于声音和写在纸上的外部语言,而是靠在心里默默进行的内 部言语实现的。第一章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构成因素分析1. 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学习效果与智力因素的综合反应综合起来,思维能 力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先天与后天两类。这里主要谈影响思维能力的后天因 素,不仅是因为后天因素重要,更因为后天因素可以改造。我们都知道,一个 人仅有聪明而没有刻苦奋斗的精神是成不了大业的,即仅有先天智力而无后天 勤奋仍然不会有很大出息。世上科学家多是聪明而勤奋者

15、,但也有勤奋而不“聪 明者,却没有聪明而不勤奋者。生活中存在不少这样的人,他们在中小学时仅 凭自己的小聪明还算可以,但到了大学就不堪重负了。学问越到深处,年龄 越大,后天因素的作用就越大。勤能补拙就是这个意思。2. 思维能力与思维习惯的培养有关具有思维习惯的人在社会上的分布规律与知识层次有关。就同一知识层次 来说,又与年龄有关。知识层次越高,或者说受教育的层次越高,具有思维习 惯的人越多。有一幅名叫赤橙红绿青蓝紫的漫画,描写在公共汽车站候车的七个代 表着社会各个职业的人。他们站在那里,人人有事做,有看报纸的、看杂志 的、看连环画的、织毛衣的,即使一个小偷也没闲着一一正在施展他的技术, 偷别人的

16、钱包。这群人中,只有一个包里露出三角板直尺的工程师或数学教师 模样的人,什么事也没有做,一门心思地沉浸在思维之中。在真正养成思维习惯的人中,成年人和知识分子的比例较大,他们脑子里 经常装着问题,他们也不时捕获到新问题,具有对事物的敏感性。每个人都应 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思维习惯。3. 思想的活跃性是思维能力的一个因素这里的思想活跃包括思维敏捷性和灵感的频率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素 质既来自先天遗传,也来自后天训练。对一个人来说,后天训练是可以经过自 身努力来得到的。此外,教育者的教育风格也很重要,如果教师能多用开放 式、启发示教学,经常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诱导他们在科学的旷野里自由驰 骋,坚持下去,必能产生思想活跃、思维能力强、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