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敬老院灾后重建项目可研报告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5372717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敬老院灾后重建项目可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区域敬老院灾后重建项目可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区域敬老院灾后重建项目可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区域敬老院灾后重建项目可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区域敬老院灾后重建项目可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敬老院灾后重建项目可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敬老院灾后重建项目可研报告(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1项目背景11.2项目概况31.3结论6第二章 保障性住房发展和必要性72.1保障性住房发展概况7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9第三章 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123.1建设规模123.2建设内容12第四章 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134.1场址选择134.2建设条件134.3建设条件评价15第五章 工程方案165.1项目概况165.2设计依据与原则165.3总体布局方案185.4建筑工程方案235.5结构工程方案265.6场地平整方案305.7给排水工程方案305.8消防工程方案355.9暖通系统方案405.10电气系统方案425.11人防工程方案495.12无障碍设计方案545.

2、13项目总图技术经济指标55第六章 节能节水分析576.1项目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576.2项目电、水消耗和数量分析596.3项目主要节能节水设计方案596.4项目能耗指标63第七章 环境保护647.1项目场址环境现状647.2项目建设及运营对环境的影响647.3主要环境保护措施和对策667.4环境保护建议717.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71第八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738.1概述738.2劳动安全对策与措施738.3安全卫生措施748.4消防措施75第九章 项目组织管理与人力资源配置779.1项目组织管理形式779.2组织机构779.3项目建设管理77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7910.1建设工

3、期7910.2施工进度计划安排7910.3项目进度表79第十一章 工程招标8111.1招标投标的含义8111.2招标投标管理的基本原则8111.3招标范围8211.4工程项目招标应具备的条件8211.5招标投标活动的工作程序8211.6招标组织形式8311.7招标方式8411.8招标方案84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8512.1投资估算依据8512.2建设投资估算8512.3资金筹措90第十三章 社会效益评价9113.1 社会效益评价9113.2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92第十四章 利益群体和社会稳定风险分析9314.1概述9314.2利益群体分析9414.3社会稳定风险分析9514.4防范社

4、会稳定风险的措施9814.5总体评价99第十五章 结论与建议10015.1结论10015.2建议10032 第一章 总论1.1概况项目名称:XXX县XXX区域敬老院(灾后重建)项目项目位置:XXX县XXX镇东沟村项目规模:项目拟征地34.61亩(合23073平方米,其中:代征路4.7亩),总建筑面积约13050平方米。建设内容:建设老年公寓楼一栋(3层)、老年托管楼一栋(3层)、办公楼一栋、医务室、食堂、老年健身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洗衣房、小型超市、锅炉房、配电室、车库等,同时建设道路、绿化亮化等配套工程。总投资额:2600万资金来源:申请国家资金600万,XXX县XXX镇镇政府自筹资金2000

5、万。建设期限:12个月建设单位:XXX县XXX1.2研究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国办发200019号)国务院颁布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国务院令456号)XXX省实施办法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发(1997)3号国家计委、财政部、卫生部联合印发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指导意见计社会(1999)261号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8)民政部关于开展“全国敬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的通知(2007-12-21)国家计委颁布的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1983年2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3 研究范围

6、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规程和规范,对项目建设背景、环境影响、土地利用、养老行业现状、建设条件及设计方案、环保及节能、投资估算、财务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有关建议。1.4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大大延长,我国老龄化已经出现明显的高龄化趋势,关于老年人居住情况调查显示,三代同堂逐渐减少,传统家庭越来越少,421的人口结构愈加明显。另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方式变化,空巢老人的比例还将进一步增加,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导致家庭养老功能降低。人口流动已经填补了城乡在老龄化程度上的差异;城乡老龄人口差异被填平,农村

7、养老问题严重。 原有的XXX下属敬老院是农村五保供养的重要载体,对解决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创造了条件,在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敬老院建设从起始阶段经历散状发展、规模发展、规范发展、科学发展各个过程,在落实五保供养政策、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随着生育率下降,空巢家庭比例增多、年轻人社会竞争压力加大等 传统居家养老方式受到挑战,而社会养老方式作为居家养老方式的有力补充正逐步被人们接受并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也为农村养老社会化提供了发展空间。1)急剧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决定了农

8、村敬老院走社会化代养路子是必然的的选择。2)创新思维和探索新路是新形势下农村敬老院拓展外延服务的有效办法。3)统筹发展和科学发展是加快农村敬老院建设、探索养老新机制的唯一出路 。1.5可行性研究结论通过市场研究分析,农村五保户是困难的群体之一,加强农村五保户供养服务机构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所以通过市场研究分析得出本项目的建设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项目建设的社会效益明显,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必要和可行的。第二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2.1XXX县农村五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当前XXX县有以下四个方面特点:一、供养水平

9、低。按照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条例规定和相关政策要求,农村五保对象的供养标准时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农民在吃、穿、住、医、葬等方面人均消费支出为基础,同时考虑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来确定,要求达到当地居民水平的平均生活水平。由于大多数乡村在筹粮筹物方面不能落实兑现,因而实际供养水平远远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大部分分散供养对象的生活水平则更低。二、供养条件差。按照规定,农村五保供养采取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两种形式。集中供养主要是乡镇、村通过“敬老院”、“五保老人之家”的形式实施管理和服务。由于敬老院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不少乡镇敬老院房屋较差,设施不配套,有的乡镇至今还没有一所敬老院,不少五保老人都有到敬老院的愿

10、望。在管理与服务上。大多数敬老院是采取老人自我管理与服务的方式,乡村没有选配专人。在分散工艺的对象中,不少是肢残,语残和智障者,他们无依无靠,孤苦伶仃,其生活境况远比当地居民差。三、资源配置不够合理,整体效益发挥不高。敬老院在布局上点多面广,太过分散,不能形成合力,不利于提高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目前,各乡镇集中供养对象趋于向集镇大院集中,出现了资产闲置浪费的问题。有的敬老院甚至仅住着一名门卫、一名管理员和为数极少的五保老人。这样既不利于集中管理,也增大了成本开支。四、五保供养管理工作缺乏日常监管,财政监督缺位。农村五保供养政策性强,对象分布广,社会影响大,而乡镇机构改革后,一般只配备了一名或两

11、名民政干部,单靠他们很难及时掌握动态情况,核定五保供养对象一般都是一定管几年。这种跟踪监督管理不到位的问题,造成了该保未保甚至虚报瞒保的现象。而从乡镇财政部门而言,由于上级部门及各类文件没有要求基层财政参与监管,以往只是履行了与村委会、上级财政部门结算省级转移支付资金的职责,没有对农村五保对象身份审定、管理方式以及福利院财务收支进行日常跟踪监管。而县级财政部门对此又是鞭长莫及。基层财政监管缺位,是造成一些乡镇农村五保供养管理漏洞较大的重要原因。2.2造成当前农村五保供养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供养渠道单一,且严重不足。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五保供养资金主要是从村组提留中筹

12、集,村级集体经营收入予以补充,五保供养情况良好。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先由农业税附加列支,农业税全免后,原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列入县乡财政预算。由于县乡财力十分薄弱,加之税改后支撑五保分散供养的农村集体经营收入基本枯竭,从而形成农村五保供养只能依靠省财政转移支付的状况。二是农村人口的大量流动,加深了弱势群体的弱势程度。农村五保对象 是弱势群体中的特殊困难群体,其自我生存能力极弱。过去,由于农村外出人口较少,他们在获得了基本的温饱条件以后,其亲戚、熟人还能在身边从精神上、生活上给以慰藉和帮助。目前,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大背景下,农村五保对象已成为农村留守人口中的特殊一族,不少五保老人已

13、经被严重边缘化了,其生存状态的确难与一般常人相比。三是农村社会的现代文明与进步,凸显了农村五保对象的生活反差。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村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多数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作为五保对象的生活条件却没有什么根本变化,唯一变化的只是他们的衣、食、住、医等基本生活水平和生活状况与周围其他人的差距越拉越大,离现代文明越来越远。2.3 建设必要性1、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任务五保供养对象是农村最困难的群体。解决这部分人的生活问题,关系到党和政府工作中的形象。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宪法所赋予五保对象合法权益,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高度

14、,认真研究妥善解决好五保对象生活,实现五保对象“应保尽保”,是各级政府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切实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其意义远不在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上,它已成为新时期各级党委、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从执政为民、推动农村社会文明进步的高度,积极做好新形势下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任务。2、项目建设是农村稳定,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发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XXX县委、县政府也提出建设“和谐”的要求,我国建立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长期坚持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抚养义务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在衣、食、住、

15、医、葬方面给予保障政策。这一政策在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生存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把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真正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千方百计确保农村五保对象这一弱势的群体能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感受到党的惠民政策的温暖,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关系农村社会和谐发展。3、完善城市功能,满足广大群众生活需求的需要。根据国内外城市管理经验和要求,弱势群体的生活是否得到保证,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指标。只有广大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得到基本保障,地区的发展才有保证,才能实现现代化。项目建设将从关心广大弱势群体生活入手,使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城市现代化的实现。4、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敬老院的建设步伐,是崇尚先进、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社会道德风尚;本项目的建设,将成为解决五保对象的身心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