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打印版中国古代史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科技全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537032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寒假打印版中国古代史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科技全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寒假打印版中国古代史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科技全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寒假打印版中国古代史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科技全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寒假打印版中国古代史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科技全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寒假打印版中国古代史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科技全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寒假打印版中国古代史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科技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寒假打印版中国古代史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科技全(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史 第一部分 古代中国的物质文明(古代中国的经济) 专题一 古代中国农业的特点一、生产工具的质的演变 、 是原始农业主要耕作方式;春秋战国开始, 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二、生产资料的演变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一) 夏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制度井田制1、井田的由来:夏商周时期,耕地沟洫纵横,如同井字,故称井田。2、井田制的内容:所有土地属于 所有;国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诸侯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 ;诸侯经济上要向国王交纳贡赋,政治上要跟随周王派兵打战; 劳动者 。3、井田的实质:是土地国有有制。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4、井田制与分封制:分封制是商周的政治

2、制度,井田制是经济制度, 制是建立在 制的基础之上的。5、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时间: 时期 过程:春秋战国时期,随着 的使用,私田被大量开垦,公田(井田)被抛荒,私田主人隐瞒土地,使国家赋税收入减少。为了扩大政府收入,一些诸候国实行税制改革,规定无论公田私田都按土地实有数目收税,实质上承认了 土地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尤其是 变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二)春秋战国以来,我国土地制度的主体土地私有制 备注:春秋战国以来,政府手中也掌握着少部分的国有土地,但 是主体。 1、两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几种形式:一是君主土地私有制,二是地主土地私有制,三是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其中自耕

3、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2、封建社会中的土地兼并问题:(1)根本原因: 制(2)后果:A、经济:影响国家赋税收入;B、政治:阶级矛盾尖锐,引发农民起义,造成社会动荡 (3)抑制土地兼并的典型措施:实行 均田制 实施的朝代:北魏开始实施,隋唐沿用。 内容:A、所有权:政府将部分国有土地按性别、年龄将土地分配给农民。B、使用权:这些土地只准使用,不准转让和买卖。C、义务: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4)、作用:有利减轻农民负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为什么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只要有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就会有土地兼并 三、生产组织形式的演变小农经济

4、(自耕农经济、个体农耕)的产生: 1、时间: 时期。 2、产生的原因: (根本原因); 。 3、结合必修二 P5和P6的材料,分析小农经济的特点: 基本特点:(1)生产方式:以 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2) 经营方式(社会分工): 和 相结合(男耕女织)(3) 生产目的: 的自然经济(由基本特点分析它的隐性特点: ) 4、小农经济的影响: (1)地位: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来中国 存在和发展以及 思想成为统治思想的经济基础。 (2)积极性:A、经济: ;B、政治: 。 (3)消极性:小农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它难以扩大再生产,阻碍了 经济和明清时期 的发展。 四、精耕细作的农

5、业生产模式 (一)含义: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理解其含义) (二)主要表现(形成的条件) 1、 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铁犁牛耕、曲辕犁、筒车(见课本) 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水利的兴修:都江堰等 4、生产组织形式的成熟:小农经济的形成五、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区域重心的南移:1、南移过程: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备注:中唐以后,南方开始逐渐超过了北方,当时的 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2、南移的主要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3、影响: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与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专题二、中国古代手

6、工业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几种形态:(一)、在夏商周时期: 手工业由官府垄断,称为“工商食官”,含义:手工业由 统一经营管理;工匠在官府设立的作坊之内劳动;使用官府的原料;在工官管理下劳动;产品由官府指定;职业世袭。(二)、封建社会中三种手工业形态: 1、官营手工业:(1)由 直接经营管理,技术先进、不计成本,产品不投入市场,主要供 使用。(2)地位: 之前,一直占据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2、私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1)产生于 时期 (2)特点:由民间私人经营,产品主要 。(3)地位: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手工业代替官营手工业成为主导地位。(4)明朝中后期,在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 的

7、资本主义萌芽。 3、家庭手工业:(1)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2)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产品主要满足于 ,很少进入市场,技术落后。 二、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成就: (一)冶金技术: 1、青铜制造业: 时期,青铜冶炼技术先进,被称为青铜时代。 2、冶铁和炼钢技术: (1) 时期,铁器的广泛使用,特别是把钢应用到生产工具的制作上,大大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2)南北朝发明了先进的灌钢法 (二)、纺织业的发展 1、丝织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早在 ,就学会了养蚕缫丝。 时丝绸已经远销欧洲。 2、棉纺织业的发展: (1) 黄道婆全面革新棉纺技术,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2) ,

8、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三)、制瓷业的发展: (1)至迟从唐朝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2)宋代: 成为“瓷都”,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 (3) 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出现了青花瓷和釉里红。 (4)明清时期瓷器的种类更丰富,出现了色彩更为丰富和艳丽的各类彩瓷、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商业、城市以及经济政策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商周时期:实行“ ”政策,官府控制手工业和商业。 (二)、春秋战国时期: 成为商人的主体,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三)宋朝 1、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 ,即“交子” 2、 (农村集市)、夜市兴盛 (四)明清时期:工

9、商业市镇(城镇)兴起 棉花、茶叶等农业经济作物普遍种植 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的商人群体(商帮)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等大商帮。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宋代之前 宋代及宋代以后(1)设市的级别: 以上才有官设的市 县以下允许设市贸易, (草市)兴盛(2)城市的布局: 与 严格分开 打破了 和 的界限,形成了街市 (3)设市的时间: 对开市和收市的时间有严格限制 打破了时间限制,出现了 、早市(4)对市的管理: 政府对市场交易严格管理 不再受官府的直接控制(5)城市职能: 和 职能为主 职能不断增强 三、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一)含义:重视农业,严格限制商业的发

10、展(二)、历代重农抑商政策: 1、兴起: 时期,代表是商鞅变法。2、 中唐和宋朝时期: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但并未放弃 3、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发展到闭关锁国。 (1)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民间的海外贸易 (2)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侵扰中国东南沿海,为维护主权(统治),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3) 闭关锁国的后果: 阻碍了与外国的交流,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阻碍了近代科技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的潮流。 (三)实行重农抑商的原因:(结合课本P23 韩非子的言论,分析原因) 1、根本原因: 所决定的 2、直接的经济原因: 3、政治: 4、统治者认识上的局限:统治者

11、认为商业无法创造新的社会财富,只会导致人们游手好闲。 (四)、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1、明清之前,以积极作用为主, 2、明清时期,以消极作用为主, 阻碍了 的发展,阻碍了与西方的交流。 四、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1、明清之前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对外贸易发达。明清时期,实行 政策,对外贸易萎缩。 2、水路交通发达,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是对外贸易的主渠道。 3、官方贸易为主,民间贸易为辅。 4、官方贸易主要是 。这种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政治上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专题五、近代前夜(明清时期)的发展与迟滞文明史观: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备注:明清时期总论:是我国社会的一个转型时期,即由古代农耕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型时期,但是这种转型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这种转型并不成功,本专题内容讲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