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冲、释放、拉起---战术轰炸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5370214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29.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俯冲、释放、拉起---战术轰炸的基本理论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俯冲、释放、拉起---战术轰炸的基本理论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俯冲、释放、拉起---战术轰炸的基本理论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俯冲、释放、拉起---战术轰炸的基本理论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俯冲、释放、拉起---战术轰炸的基本理论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俯冲、释放、拉起---战术轰炸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俯冲、释放、拉起---战术轰炸的基本理论与实践(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俯冲、释放、拉起-战术轰炸的基本理论与实践作为 warthunder 中对陆军效率最高并且杀伤力最强的单位-空军,其攻击手段基本上 为两种:火箭弹与炸弹。炸弹于11月的版本改为了强制4.5 秒延时,因此对于移动目标的 难度上升;而火箭弹由于不同型号不同机型不同空速下投放时的瞄准量不同,因此也较难上 手。本文将作为教学系列的最终章,通过文字与视频结合的方式,将摇杆与键鼠对地攻击理 论与实践全部呈现出来。演示部分的摇杆攻击使用独立也就是我本人的实况录像,而键鼠的 演示由夏柳科(sherlock)的实况录像来演示。理论部分:最开始是最为核心的理论部分。所有的最初练习的有计划性的对地攻击均在考虑一个简

2、单的问题,那就是将敌人置于瞄 准具中的什么地方就可以让炸弹或者火箭弹正中敌人。首先在叙述理论的时候,还是按我以前的习惯来建立一个模式化的对地攻击状态。1. 目标静止状态2. 攻击机空速为400km/h左右3. 使用的炸弹为 100kg 以上,火箭弹挂载为双翼下方。4. 俯冲攻击角度大于 305. 炸弹或者火箭弹释放距离在200m以内(不要觉得200m很近或者很远,这个距离 对于攻击来说是较为适合的距离)。极为重要的一点:由于不同的飞机在不同的速度下, 0舵面的时候有不同的攻角, 因此在计算最终的值的时候,需要计算上飞机上当前的攻角值,当攻角大于 0 是, 增加密位值,而在攻角小于0的时候减少密

3、位值,例如P47M在400KM/H左右时有 1-2度的攻角,大致为20密位左右的冗余量。而野马极容易俯冲至450KM/H,其攻 角甚至为-0.5,需要往上抬10密位空速对于炸弹投放来说十分重要,足够高的空速可以让炸弹拥有更加平直的轨迹,同时 附加上恰当的攻击垂直角度(大于30度以上),让炸弹的轨迹可以更加好的预测。对于攻击所使用的机型,我选取以下几架飞机作为分析参考。P47m(3*bombs 10*havrs), P51D(6*havrs), F8F-1B(1000lb+4*havrs), spitfire LFMk IX(250lb) FW190A5/U2(500kg), P63A5(500

4、lb), Spitfire F 18 E(8*76)。而飞机的瞄具,在WT中,以KG14与N9瞄准具为主的瞄具,其分划板的直径为68密 位,而英国的瞄准具的尺寸要更小一些。以驾驶员的瞄准具的中心轴线为基准,以上7个机型的挂架与轴线的关系,按照比例来 计算如下:机型机翼挂点平均 水平面距离中 轴线的垂直距 离机腹炸弹挂 点距离中轴 线距离最内侧火箭 弹与机身中 轴面的距离最外侧火箭弹距离中轴面的距离火箭弹 平均间 隔正视图 比例尺(像素/米)俯视图比例尺(像素 /米)机翼挂点垂直距离/M腹部挂点距离/M内侧火箭弹/M外侧火箭弹/M火箭弹平均间距/MP47M87.611511662802175.0

5、972.731.172.012.283.850.29P51D1051802252071.370.721.472.553.180.28F8F-1B1071591721972375.2369.91.422.112.462.820.33喷9116721.61FW19014776.761.92P63A514366.32.16spitfire F971942592073.571.241.322.723.640.28而更加简练的图如下机型机翼挂点垂直距离/M腹部挂点距离/M内侧火箭弹/M外侧火箭弹/M火箭弹平均间距/MP47M1.172.012.283.850.29P51D1.472.553.180.28

6、F8F-1B1.422.112.462.820.33喷91.61FW1901.92P63A52.16spitfire F1.322.723.640.28首先分析炸弹的运动轨迹,攻击角为30。当飞机处于400KM/H的空速时,炸弹就有了大约400/3.6=111m/s的空速。假设在飞机 直线距离敌机 200m 处投放,则在空中飞行200/111=1.8 秒,在以地面为坐标系的观察中, 炸弹与原始航向的射线相比,其终点向下偏移了 4.9*1.8*1.8=15.8m,但是这个距离对于攻 击机来说并不是需要的值,需要的值是在以投放点为坐标的视野中,在分划板上偏差了多少 距离。这个距离就是cos30X1

7、5.8M=13.68m,则此时,需要调整的密位值就是68密位,也 就是恰好是一个N9瞄具的直径。但是,这个值还要再往上加一个校对值,就是挂架距离瞄 准具的轴线的距离,为10密位。以P47M为例,则为15.69M,也就是78.45。基本上大致 的瞄准区域就在光圈再往外半个光圈更多的距离。而这个投弹在全真模式中就需要将瞄准具 往上平移才可以显示出投弹点。可以通过恰当好处的调整,使得发动机舱盖或者一些具有特 殊标示的点正好位于瞄准点上,便于投弹瞄准,这样只需要进行标准化的轰炸动作,使得瞄 准点一直压在目标上,当投弹诸元与预定的方案相同时,释放投弹即可(可以算上个人的反 应延迟与网络延迟等小的影响因素

8、)正中目标。由于重力对于炸弹在数秒内的加速能力可以忽略,则在 60投弹时,密位值变化为 34+10=44,瞄准点大约为P47M最下沿光圈再往外10密位。而极限值,当飞机以90度往下俯冲时,则在200m投放时,瞄准点需要-偏移的量为挂 架偏移距离,也就是2*5=10密位,因为90度的余弦值为0,也就是上图中的余弦表。但是不建议以 90 度往下俯冲进行攻击,因为此时可能会有偏航轴的偏移量影响命中。 基本的攻击模型确立了以后,就是各种情况的变化下的偏移值了。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影响偏移值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值:与目标的直线距离、攻击角 度、空速以及最重要的机型问题。在这4个值中,影响最大的是直线距离与

9、攻击角度带来的 问题。直线距离会影响炸弹的飞行时间,同时也影响作为最为基准的不变的量-挂架偏移值, 因此建议将投放距离控制在 100-200m 之间。以 P47M 为例,在 200M 处,挂架偏移值带来 的偏移密位已经高达10密位,而在100m处,则已经增加为了 20密位,已经超过了瞄准光 环的 1/4。密位值与距离的变化相关的曲线为双曲线,各个机型综合起来的密位变化拐点在 40-45m 处,但是在 100m 处就已经有足够明显的变化了,并且再近的投弹对于拉起来说已 经不是安全了。因此建议投放炸弹的距离在100-200m之间。而对于攻击的角度,建议值为 30-60,因为在 30 度投弹时,挂架

10、偏移值的影响较低,视野良好、目标能一直处于观察范 围内,在瞄准时高度变化值不是十分剧烈,对于姿态的调整更加容易,攻击路线更加平滑, 炸弹进入角也足够,不会发生明显的滚动与弹跳,但再往下则对于瞄准手感的需求就急剧上 升,弹跳增多,因此将30设置为规范化攻击路线的最低进入角度。而60度设置为上限是 因为再往上虽然可以让角度对于偏移量的影响降低,但是会加大挂架对于命中点的影响,而 且角度越高,俯冲时高度变化、速度增加越剧烈,也使得对于何时释放炸弹的难度提升,也 不利于攻击后的拉起,并且在角度变大的时候,飞机的偏航对于落点的影响就会变得很大, 而这一点在攻击轨迹的分析中是忽略的。在30-60的攻击角度

11、区间内、投弹释放距离在200m空速400km/H,投弹范围如下图中044-78。而在100m的时候,飞行时间为0.9秒,垂直高度的差异值为3.969m,投影距离为3.437。在100m处,密位值为3.437*10=34.37,但是此时挂架对于密位值的影响则变为2*10=20密位,因此总的密位偏差值为54.37,与78.相比也只减少了 30%,精度有所上升,而这是距离减少 50%,让攻击撞毁的风险增加几乎一倍,因此再往下减少投弹直线距离则是不明智的,因此将 100m 设置为攻击距离的下限是较为明智的选择。而在 60 度的时候,密位为19.845+20=39.845,可以看到并没有减少多少,范围为

12、39.845-54.37,如图中红色区域30度时距离变化导致瞄准点变化的范围(绿色)0度时距离变化导致瞄准点变化的范围(黄色)。在实际的瞄准的时候,要考虑敌方坦克的投影距离,一般以虎式为例,长8米,在100m 处密位为 80 密位,在 200m 处为 40 密位。因为如上两个范围内的全部密位偏差值为变化范 围分别为(54-39=15)以及(78-44=34),均大于此时的虎式坦克的全长投影。考虑到视差, 则建议在 200m 以内进行投弹,将上述所标的可能投弹落点按在虎式坦克的范围内。对于攻击路线来说,30也已经算是很高的高度了,需要对距离有精细的控制。总而言之,就是瞄准光环往下半个光环半径到刚

13、超过光环半径的距离就是炸弹可能的命 中区域(喷火也可以直接套用这个经验,因为尽管光环变小了,但是挂架距离也是减小了, 可以抵消一部分的偏差)。而对于更加熟悉的攻击机驾驶者来说,20度即可保证较高的命中率,视频中可以看到 各种角度的投弹与攻击。当然,还有一点极为重要,就是开始时所说的攻角问题,需要加入进行考量,正一度攻 角就要增加 17 密位。再多分析一下其他飞机的问题。P51的炸弹为机翼,与瞄准中线相差仅1.45M,比喷火还要小(喷火为1.61)。在450KM/H 的时候,其攻角为负0.5-负 1 度,有陀螺仪,并且其炸弹存在一个严重的弹跳问题,会在地 面弹跳 3M 左右,因此对于 P51D5

14、 的炸弹的推荐攻击模式为 450KM/H 左右, 30 度以上 60 度以下,陀螺仪无偏移,使用陀螺仪的最下面两片之间的区域进行攻击。如图紫色范围。由 于负攻角及弹跳的问题,所以基本上P51D5炸弹落点很集中。而喷火由于优秀的操纵性, 400KM/H 攻角为 0-1 度,并且瞄准具要小一号,半径为27,因此其投弹时建议攻击角度为40度以上,此时偏移量约为35,为如图所示的紫色区域。F8F由于发动机引擎充足,因此建议在450KM/H的情况下投弹,150m释放,瞄准点为紫色 区域接下来就是火箭弹的问题火箭弹一般来说其命中点是极为分散的,因此需要足够近的距离来保证散布不至于过大 作为翼下挂载的火箭弹,拥有十分特殊的弹道分析方式,即就是以机翼上的机枪作为校准来 攻击的方法。因此,在分析火箭弹的弹道之前,我们先分析机枪在分划板上的分布,以 P47M 为例。由于一般开火均在视野区域最小放大率最高并且没有视角平移的情况下(头瞄等造成的 偏移暂不考虑),因此固定视野范围。由于有曳光弹M20的存在,因此P47M的弹道校准就 十分简单。首先是平飞,虚拟座舱,以及停在地面的开火图片(WORD中可放大)。校准后,弹道交汇的示意图如下,左右起始点不同是因为截图的差异,在瞄具范围内我们可以看到是平齐的我们选取P47M两侧机枪口中间点的连线长作为两侧机枪的间距,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