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总复习资料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5369469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发展心理学总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总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总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总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总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发展心理学总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发展心理学总复习资料(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2、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1. 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2. 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3. 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4. 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5. 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3、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 1. 对儿童发展过程本身的探究和描述 2. 对基本理论假设的检验 3. 儿童的社会实际问题4、 绝对决定论:将遗传与环境对立。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为代表;环境决定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5、共同决定论: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发展。其代表人物是“辐合论”的倡导者斯腾,该理论的核心

2、是人类心理的发展是由遗传与环境相辅相成所造就的。6、相互作用论:其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其基本观点: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二者的作用是动态的。7、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1. 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 2. 乳儿期:1个月1岁 3. 婴儿期:1岁3岁 4. 童年早期或幼儿期:3岁6、7岁 5. 童年中期:6岁11、12岁 6. 童年晚期或少年期:11、12岁14、15岁 7. 青年早期:14、15岁 17、18岁8、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无论是遗传论者、环境论者,还是成熟论者,都将儿童视为被动发展的个体,忽视了儿童发展的主动性。儿童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9、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

3、性或不稳定性:个体发展稳定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10、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个体行为将受到个性特征和情境变化的影响。不同情境中的表现不一定一致。11、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心理发展有无关键期尚有争论。对于“最佳学习期”问题关注但不宜过分关注。1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普莱尔德国生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于19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13、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三个时期: 1. 20世纪早期 “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 霍尔,提出复演说、发明研究儿童心理的新技术问卷法。这一时期研究的特点:强调发展是成熟的结果;收集描述正常发展的材料;弗洛伊德理论和行为

4、主义理论兴起。 2. 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 阐明和检验解释儿童行为的理论; 强调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偏爱实验室研究。 3.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今: 重新发现了皮亚杰理论; 重新研究遗传和成熟对行为的影响; 试图把认知发展和社会行为联系起来;将儿童心理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14、20世纪20年代,我国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是我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他的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年版)一书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15、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等。16、常见的研究设计类型有:一、横向研究:又称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的儿童

5、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其优点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找出同一年龄或不同年龄心理发展的不同水平或特点,并从中分析出发展规律。不足是,不易看到发展的连续过程和关键的转变点。二、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定期地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其优点是可以比较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变质变的规律,这些特点正是儿童心理研究所要求的。不足是研究的时间较长,不易同时进行大量的研究;影响被试的各种条件不易查明或控制,因而由于被试的生活条件变化,不易有效地进行前后比较;被试的代表性问题等等。 三、跨文化研究:又称交叉文化研究,是

6、在一项研究中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进行研究,从而了解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在研究时通常选取文化差异较大的被试进行比较。第二章:1、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染色体内的一小段DNA分子。2、DNA:遗传的基础物质。存在于染色体,由不分支的长链核苷酸分子所组成。DNA链上核苷酸可能的排列顺序是无限多。 3、AT;GC 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其中A腺嘌呤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与C胞嘧啶配对,这被称为碱基互补原理。4、 遗传密码:是由化学梯级两边按一定顺序排列的碱基组成。决定了个体差异存在。5、基因是出现在染色体中的DNA片段。每个基因控制生物体的一个或多个遗传特征。6、减数分裂是

7、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7、减数分裂的意义: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减数分裂的意义:1、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造成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减半;人体细胞为23对46条染色体, 精子和卵子各含23条;2、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造成了精子和卵子的极其多样性;3、通过同源染色体间的配对与交换,将造成染色体的新的重组。4、通过精子和卵子的随机结合,则一对夫妇可产生70多万个亿的,具有不同染色体组成的子女。5、在生物体的有性生殖过程

8、中,精子和卵细胞通常要融合在一起,才能发育成新个体。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作用。 6、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成两份,使产生的两个子细胞都有与母细胞相同数目的染色体,整个分裂过程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细胞增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种族的繁衍、个体的发育、机体的修复等都离不开细胞增殖。7、蛋白质合成:是生物按照从脱氧核糖核酸 (DNA)转录得到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上的遗传信息合成蛋白质的过程。由于mRNA上的遗传信息是以密码形式存在的,只有合成为蛋白质才能表达出生物性状,因此将蛋白质生物合成比拟为转译或翻译。8、 显性基因(d

9、ominant gene)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在二倍体生物中,杂合状态下能在表型中得到表现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通常用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显性基因常能形成一种有功能的物质(如酶),而它的隐性等位基因则由于相应的核苷酸发生了突变而不能产生这种物质,所以在杂合体中只有显性基因能表现出正常的功能(显性)9、隐性基因: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在二倍体的生物中,在纯合状态时能在表型上显示出来,但在杂合状态时就不能显示出来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 隐性基因表现为aa。(显性基因为AA或Aa) 10、遗传病一般由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造成。基因突变是指由于DNA碱基对的置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变

10、化 。11、胎儿的发育过程:胚种期:也称组织和组织分化前期。卵细胞受精后至八、九天。胚胎期:也称细胞和组织分化期。孕后第二周至第八周。这一时期胚胎分化出三层: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胎儿期:也称器官和功能分化期。孕后三个月至出生。12、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孕妇的营养孕妇的疾病药物辐射孕妇的情绪14、儿童生长四个显著时期:0-2岁发展十分迅速; 2岁-青春发育期发展较为平缓; 青春发育期(男孩约在13-15岁,女孩约在11-13岁)发展急剧迅速,变化极大; 15、16岁到成熟,发展又趋缓慢。15、儿童各器官的生长:1.身高和体重:是儿童身体发展的重要标志。2.身体各系统的发展:遵循两条原则,即头

11、尾原则(从头到尾)和远近原则(由近及远)。16、儿童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1.脑重量增加:脑是优先发育的,出生时新生儿的脑重量已达到成年人脑重的25。 2.脑皮层结构复杂化:0-25岁。 3.儿童脑电图特征:4-20岁有两个脑发展加速期,一是在5、6岁左右,二是在13、14岁左右。 4.脑的基本活动是反射活动:吮吸反射、防卫反射、朝向反射、足趾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惊跳反射(莫罗反射)、游泳反射、行走反射、强直的颈反射。 17、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1.从上至下:头 躯干 脚; 沿着“抬头 翻身 坐 爬 站 行走”方向成熟。 2.由近及远:由身体中部开始发展,越接近躯干的

12、部位发展越早。 3.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先大肌肉群发展,后小肌肉群发展。即先粗动作发展,后精细动作发展。18、头部、躯干部、手臂和手、腿和脚。19、儿童动作发展的训练 心理学家格赛尔从双生子爬梯试验得出结论:“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而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并提出“成熟学习”原则,成熟是学习或训练的基础,只有在成熟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或训练,才能有效而成功。 我国学者李惠桐认为:开始学习或训练在成熟早期效果最好,中期次之,晚期较差。 动作技能:是一种自动的、迅速的、正确的、柔和的动作,它不是一个单一的动作,而是一连串的上百个肌肉与神经协调的动作。这方面研究比较有影响的人,国外有心理学家格赛

13、尔和雪利,我国有李惠桐等人。20、男女儿童动作发展存在差异。21、心理学家格赛尔从其所进行的著名的双生子爬梯试验中得出结论: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而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他提出了“成熟学习”原则,成熟是学习或训练的基础,只有在成熟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或训练,才能有效而成功。否则是无效的、浪费的。成熟早期是开始学习训练的最佳时期或关键期,效果最好;成熟中期开始学习或训练效果虽然不如早期,但比晚期开始学习训练为好;成熟晚期开始训练学习虽不如早中期效果好,但总比不学习不训练要好一些。总之开始学习训练在成熟早期效果最好,中期次之,晚期较差。第三章:1、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属于心理活动中较低级的形式,出现早、发展快;许多感知觉在婴幼儿期已经达到成人水平。感觉是发生最早的心理过程。2、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 1.反射行为:只要给予适宜刺激,就能做出相应的反应的行为,即反射行为。 2. 定向反射习惯化和去习惯 3.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 4.视觉偏爱3、整个学前期,儿童的视力不断增长。4、儿童的视力障碍有:远视、近视、弱视等。早期矫正有效果。5、保护视力,预防近视从幼儿期开始。6、视觉的发展眼睛是婴幼儿接触、了解周围世界的主要器官,因此,儿童心理学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