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专升本考点归纳语文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5366935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工程大学专升本考点归纳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武汉工程大学专升本考点归纳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武汉工程大学专升本考点归纳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武汉工程大学专升本考点归纳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武汉工程大学专升本考点归纳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武汉工程大学专升本考点归纳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工程大学专升本考点归纳语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蒹葭的朦胧意蕴和“温柔敦厚”的美学特色。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虚无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全诗显得特别空灵悠远,它非但没有具体的事件,甚至连主人公是男性抑或是女性都难确指出。2、屈原的悲剧。外在原因社会环境,屈原主张美政,举贤授能,但身处黑暗污浊的社会环境中,他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因为这会损害到旧贵族的利益,所以屈原受到排挤、诽谤;内在原因性格原因,屈原孤傲、耿直、清廉,但他缺乏应对复杂的政治斗争的能力。3、国殇的场面描写与其豪放悲壮的审美意蕴之间的关系。本诗描写的是战斗的激

2、烈过程和宏伟场面,运用比喻的手法来形容敌众我寡,盛渲染了战场上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气氛,传达出了与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凛然亢直之美,一种阳刚之美,给人一种气壮神旺之感。1、 东门行的戏剧特色。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人物性格。文中妻子和丈夫的对话,都能表现出人物机智、勇敢、善良等各自不同的性格。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一般都是口语化的,同时还饱含著感情,具有强烈感染力。1、 如何看待陶渊明之“隐”?陶渊明的隐居是建立在对黑暗虚伪的世道、人情极其清醒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是从官场回到丰富的生活中来。辞官归隐,也是深知官场禁锢自由、残害人性而厌弃功名的结果。陶渊明的隐居有深刻批判社会的意义,他所向往的

3、是一种自然的社会。2、 陶渊明田园诗的特色。陶渊明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寄予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与无奈,表露器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情操,其诗语言质朴自然,平淡清新,语境含蓄而深远。3、分析本诗以实写虚,寄景抒情的手法。开头两句勾勒出一位被沉重的痛苦折磨的诗人形象,本是赏心悦目的清风明月,此时却增加了他的痛苦,诗的后半部分从视觉、听觉的角度,通过“孤鸿”“翔鸟”的意象,渲染了凄清幽冷的氛围,进一步抒发了“夜中不能寐”的忧伤。3、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美:诗情、画意、哲理三者水乳交融的境界。诗人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美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

4、情扩大开来,与人生真谛的追寻以及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表现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1、盛唐气象的内涵。是指诗歌中蓬勃的气象,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也是盛唐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包括了作为一个时代是人群体的个性特质。1、 李商隐诗歌的特色。情致深蕴,无论感时、抒怀、吊古、咏物或言情诸作,莫不渗透着诗人的真情实感,具有一唱三叹的韵味。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而特别致力于婉曲见意。诗人喜欢把自己的艺术构思锤炼得千回百转,一波三折。大量运用比兴寄托的手法,或借古讽今,或托物喻人,或言情寄慨,往往

5、寄兴深微,寓意空灵,索解无端,而又余味无穷。2、 锦瑟中典故的运用。“庄周梦蝶、望帝啼鹃、沧海遗珠、蓝田暖玉”四个典故,每个典故一个意象,潜蕴着作者对自己今生今世爱情、事业、理想、追求的痛苦反思。庄生晓梦迷蝴蝶,抱负成虚;望帝春心托杜鹃,理想幻灭。玲珑剔透的沧海明珠,本为稀世珍宝,如今却只是在明月映照之下,成盈盈之“珠泪”,独自被遗弃在沧海;自己追求的对象,如同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 1、 林逋之“梅妻鹤子”。林逋字君复,善诗书,性孤高自好,喜恬淡,自甘贫困,终身白衣,四十岁后归隐杭州西湖孤山,种梅养鹤,不仕,不娶,史称“梅妻鹤子”。天圣六年卒,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2、

6、赏析山园小梅。首联先写百花飘零凋谢,独有梅花却茂盛妍丽地开放,写出了梅花的傲骨;颔联两句诗正面描写小梅“风情”状态,通过“疏影”“水”“暗香”和“月”等意象,生动的刻画了梅花的幽姿和神韵;颈联通过“霜禽”和“粉蝶”对梅花的爱慕侧面烘托出梅花之美;尾联写梅花只能承受高雅之士的清词丽句,作者在这里赋予梅花以人的品格,传达了诗人与众不同的人生意趣。(十一)浪淘沙1、 掌握宋词概貌。宋词基本可分为婉约派、花间派和豪放派,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后期则升华为一种代表了时代精神的文化形式2、 李煜前后期词风及其变化。前期大多描写宫廷生活和男欢女爱之情,风格柔靡;后期大多抒发故国之思,亡

7、国之恨,风格婉转凄楚,感情真挚。3、 赏析本词(白描手法、对比手法)。本词上阕以倒叙的手法写其囚徒生活及其感受;下阕主要抒发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本词主要采用白描的手法将情与景、梦境与现实、欢乐与悲哀有机交织在一起,语言直率,生动自然,句句出自肺腑,无一句刻意雕琢,而语语凄切动人;此外本词将梦境与现实对比,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梦中的欢写现实的悲,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奴的悲痛凄凉之感。(十二)浣溪纱1、 理解这首词“情中有思”的艺术特色。本词描写了一连串的景物,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

8、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2、 领会“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妙处。首先这是一句白描式的写景,“落花”与“归燕”都是呈现于作者眼前的实景;其次,景色中含有丰富的象征意味,“落花”象征着生命的衰亡短暂无情,是不可抗的自然规律的体现,而“归燕”则象征新生与永恒,同样是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的体现。最后,作者在句中直接倾诉了自己的主观情感:对落花的逝去“无可奈何”,表明了对美好的生命终将结束的哀叹和惋惜,而“似曾相识”的归燕却重新唤起了作者对生命的希望和信心。这样把三个层面的内容融会到短短的十四个字当中,真真意蕴丰富。同时,这两句对仗工整,无论是从字面上还是内

9、容上,以至情感上都是既相对又相衬,寄情于景,工巧自然。(十三)苏幕遮、苦难的生活经历对范仲淹成长成才的影响。范仲淹正是在苦难中积淀了自己的人生、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升华了自己的境界,这是他成就伟业的坚实基础。、本词情景交融,以景衬情的特色。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上片写景,景中含情,作者采用层层推进的手法,把一个个镜头集中起来,组接成一幅完整的深秋羁旅图;下片言情,情中有景,作者采取步步映衬的手法,用一连串的美好事物来衬托相思离情。(十四)江城子1、 苏轼的人格:“不合时宜”、正直旷达。2、 江城子中白描手法的运用。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一字一句皆落于实处,却于浅显处

10、意绪万千。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具有一种古诗和律诗所难以产生的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3、 比较江城子(苏轼)与鹧鸪天(贺铸)这两首悼亡词。两手同为悼亡诗词,苏词记梦怀人,虚中有实,采用了白描的手法,感情闸门大开,奔放而激越,有一股撞击人的强劲力量;贺词写景思人,实中有虚,采用了比兴的手法,感情沉郁而哀戚。(十五)醉花阴1、 李清照前后期词词风。前期的词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反映爱情生活,歌唱离情别意,情感真挚细腻,词风清新婉丽;后期她备尝国破家亡与颠沛流

11、离之苦,词的内容多为思旧怀乡或反映个人身世的今昔之感,对国家前途与民族命运的关怀也时有流露,但风格变得低回婉转,凄苦深沉。2、 领会这首词情感表达上“含蓄蕴籍”的特征。词人并不是直接说出对丈夫的思念,而是巧妙的抓住了长日、半夜、黄昏几个时间的推移,来写自己留在家中生活的空虚、无聊,以表达自己对丈夫那种夜以继日的相思之情。3、 具体分析本词的烘云托月手法。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暗香

12、”,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十六)再别康桥1、 理解徐志摩的“康桥理想”。在康桥,他深深感到大自然的优美,宁静。他的文艺情趣和政治理想都是在那里形成的,康桥的环境,不仅促成并形成了他的社会观和人生观,同时,也拨动了他的求知欲,触发了他创作的意念。“英美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的“康桥理想”。2、 具体分析这首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韵律和谐,节奏舒缓,每节皆自然换韵,显得灵巧自如,以韵律的流动表现情感的流动,流畅悦耳;绘画美: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的出的

13、画面,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立体感;建筑美:全诗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数字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十七)孔孟语录1、 了解孔子生平、掌握孔子思想(“仁”和“礼”)。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思想核心是“礼”与“仁”,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2、 论语与孟子风格之比较。论语大都比较短小简约,颇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孟子已经是比较成熟的语录体的论辩文,文风气势浩然并且大量使用

14、层层叠叠的排比句式等修辞手法,具有文学散文的性质。3、 试述孔孟语录的“当下性”特征。首先,他主张“王道”,“仁政”,这是他政治思想的核心;其次,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第三,他在哲学思想上,提出“性善说”,强调后天休养,教育的作用。(十八)报刘一丈书1、本文中刻画的三种典型脸谱。“干谒者”摇尾乞怜,献媚取宠,奴颜媚骨,着重刻画了他的媚相、狂相。“权者”盛气凌人,装腔做势,虚伪贪婪,着重刻画他的傲相、伪态。“门者”狐假虎威,敲诈勒索,见钱眼开,着重刻画他的刁、奸。2、本篇散文的艺术手法(漫画、对比)。漫画手法:“人物、事件、场面”采取漫画夸张的笔调,充分揭示了作品人物的丑陋心态与卑劣

15、行径,也最为淋漓尽致地披露了社会现实的腐败。对比手法:权奸们的骄横跋虚,倨傲做作和干谒者的奴颜婢膝,曲意迎逢的对比干谒者趋奉时鹆的低三下四和得见后的得意忘形的对比作者的不与权贵来往抱志安心和干谒者的奔走权贵之门趋炎附势的对比。3、 理解这篇文章所描写现象的跨时代意义。启发我们要从品德和节操的高度去对待社会不良风气。在强大的恶劣社会风尚面前,要站稳脚步,坚守节操,保持品德的完美,不能随波逐流,同流合污。我们要相信是非曲直、功过,历史都会给予公平的评论。(十九)乌篷船1、周作人人生经历的启示。我们不能从现成的定论出发来结束一切,结论都是简单的,而过程是复杂的,过程也要从两个层面来看,结果使我们判断一个人,动机供我们理解一个人,在具体环境和语境中,人的复杂性,不言而喻,深入考察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对于历史和人性的简单化理解。2、本文如何体现周作人散文“平和冲淡”的特色。本文以书信的方式展开,款款道来,有一种亲切感。文中以最具水乡特色的乌篷船为中心来描叙故乡的风土人情,在平淡的闲叙中,流露出对家乡古朴闲适生活的眷恋。简单的生活琐细,在作者的笔下,注入了浓浓的情感和趣味,把平凡的事物写得可爱近情,并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于淡泊中见新意,于冷静中见真情。(二十)世说新语1、魏晋风度的内涵。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