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勘察记录员学习材料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5353437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勘察记录员学习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工程勘察记录员学习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工程勘察记录员学习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工程勘察记录员学习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工程勘察记录员学习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勘察记录员学习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勘察记录员学习材料(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录员培训教材中国化学工程南京岩土工程公司技术质量部编2003年 5 月前言近年来勘察市场的竞争从初期的价格竞争到目前价格、质量竞争, 市场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就需要企业有一批高素质的员工做保证,只有高素质的作业层才会有高质量的技术资料。 钻探记录员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第一手资料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在为公司的发展培养一批专业技术过硬的技术工人的思想指导下,我们特意编写了本教材,旨在用最简洁的方式, 使我公司记录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在短期内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使公司记录员上岗资格化,野外记录格式规范化,减少技术人员在后续的资料整理过程中的盲目性。本教材共分九章,简要地介绍了岩土的成因类型,各类

2、土的一般特性和肉眼观测特征,野外记录所要描述的内容以及钻探、取土及孔内原位测试的一般要求。学习结束, 要求各记录员掌握一般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类土及软土的野外基本鉴定方法,选择合理钻具,正确进行原状样的采集和钻孔内原位测试,并进行准确记录。了解三类岩石的基本特征掌握岩石采取率、RQD 的计算方法、地下水位的观测和水样的采集,基本掌握特殊土的特征和描述内容,了解其钻探、取样方法等。第一章粘性土粘性土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一、粉质粘土定义: 塑性指数大于10 且小于或等于17 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肉眼观察,细土中有砂粒, 干时不坚硬, 用锤可打成细土粒, 湿时有塑性有粘结力,能搓成 0.5-2m

3、m的土条,长度较小,用手搓、捻感觉有少量细颗粒,稍有粘滞感觉。二、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7 的土定为粘土,肉眼观察较细腻,一般无砂粒,干时很坚硬, 用锤可打成碎块,湿时塑性粘性大,土团压成饼时, 边部不裂, 能搓成 =0.5mm的土条,长度不少于手掌,用手搓捻有滑润感觉,当水分较大时,极为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存在。三、描述内容: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结构及层理特征1、颜色:主色在后,次色在前。2、状态: 坚硬:干而坚硬,很难掰成块。 硬塑:用力捏先裂成块后显柔性,手捏感觉干,不易变形,手按无指印。 可塑:手捏似橡皮有柔性,手按有指印。 软塑:手捏很软,易变形,土块掰时似橡皮

4、,用力不大就能按成坑。 流塑:土柱不能直立,自行变形。3、包含物:贝壳、铁锰结核、高岭土姜结石等。4、光泽反应:用取土力切开土块,视其光滑程度分为 切面粗造为无光泽。 切面略粗造(稍光滑)为稍有光泽。1 切面光滑为有光泽。5、摇震反应: 试验对应将软塑流动的小土块或土球,放在手掌中反复摇晃,并以另一手掌振击此手掌,土中自由水将渗出,球面呈现光泽。用手指捏土球,放松后水又被吸入,光泽消失,根据土球渗水和吸水反应快慢可区分为: 立即渗水及吸水者为反应迅速。 渗水及吸水中等者为反应中等。 渗水和吸水慢及不渗,不吸者为反应慢或无反应。4、韧性试验: 将含水率略在于塑性的土块在手中揉捏均匀,然后在手掌中

5、搓成直径3mm 的土条,再揉成土团,根据再次搓条的可能性,可分为:能揉成土团,再搓成条,捏而不碎者为韧性高可再揉成团,捏而不碎者为韧性中等勉强或不能再揉成团,稍捏或不捏即碎者为韧性差5、干强度:试验时将一小块土捏成小土团,风干后用手指捏碎,根据用力大小区分为很难或用力才能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高稍用力即可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中等易于捏碎和捻成粉未者为干强度低6、结构及层理特征: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 时,宜定为“互层” ;厚度比为1/101/3 时,宜定为“夹层” ;厚度比小于1/10 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7、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的

6、土,尚应描述各层的厚度和层理特征。2第二章粉土一、定义:粒径大于0.075mm 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 10 的土应定名为粉土。肉眼观察绝大部分是粉粒,砂粒少,干时土块结合不够坚固,微力即散成粉末,湿时有流动性,土球经振动可成饼状,在手中可捏成团,能搓成 3mm 的短土条。用手搓捻无粘滞感觉,较粗糙,大部分是粉末。二、描述内容:颜色、包含物、湿度、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层理特征1、颜色:主色在后,次色在前。2、包含物:云母、贝壳、石英、氧化铁浸染条纹(带)、高岭土条纹(团块)等。3、湿度:分稍湿、湿、很湿。 稍湿:土扰动后不易握成团,一摇即散。 湿:土扰动后能握成团

7、,摇动时土表面稍出水,手中有湿印,用手捏水即吸回。 很湿:水位以下,用手摇动时有水流出,土体塌流成扁圆形。4、层理特征:层厚及夹层情况,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 时,宜定为“互层” ;厚度比为1/101/3 时,宜定为“夹层” ;厚度比小于1/10 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3第三章砂土一、定义:粒径大于2mm 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粒径大于0.075mm 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砂土,肉眼观察绝大部分是砂粒,干时松散,湿时无塑性,搓不成条,用水搓捻时感觉砂粒,无滑润感觉。二、描述内容: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

8、、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层理特征。1、颜色:主要颜色在后,次要颜色在前,如黄褐、青灰等。2、矿物组成:砂土主要矿物组成:石英、云母、长石等。3、颗粒级配: 砾砂:粒径大于2mm 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 25%-50% ; 粗砂:粒径大于0.5mm 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 中砂:粒径大于0.25mm 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 细砂:粒径大于0.075mm 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85%; 粉砂:粒径大于0.075mm 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4、颗粒形状:描述颗粒的磨圆度。5、粘粒含量:所含粘性土占总质量的百分比。6、湿度:稍湿、很湿、饱和 稍湿:呈松散状,用手握时感

9、到湿、凉,放在纸上不会浸湿,加水时吸收很快。 很湿:可以勉强握成团,放在手上有湿感、水印,放在纸上浸湿很快,加水时吸收很慢。 饱和:钻头上有水,放在手掌上水自由渗出。47、密实度:砂土的密实度应根据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实测值N 划分为密实、中密、稍密和松散,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标准贯入锤击数 N密 实 度标准贯入锤击数N密实度N 10松 散15N 30中 密1030密 实5第四章碎石土一、定义:粒径大于 2mm 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碎石土,并按下表进一步分类;碎石土分类土的名称颗粒形状颗粒级配漂石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 200mm 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块石棱角形为主卵

10、石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 20mm 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碎石棱角形为主圆砾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 2mm 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角砾棱角形为主二、描述内容: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性、层理特征。1、颗粒级配:不同粒径碎石占总质量的百分比 漂石、块石、粒径大于200mm 超过总质量的 50%; 卵石、碎石、粒径大于20mm 小于 200mm 超过总质量的50%; 圆砾、角砾、粒径大于2mm 小于 20mm 超过总质量的50%。2、颗粒形状6 块石、碎石、角砾:以棱角形为主。 漂石、卵石、圆砾:以圆形及亚圆形为主。3、颗粒排列:颗粒间排列、接触方式。4、母岩成分: 岩浆岩:代表性岩石玄武岩花岗岩、流纹岩、辉绿岩等;沉积岩:代表岩石泥岩、砂岩、页岩、灰岩、砾岩等;变质岩:代表岩石千枚岩、板岩、片麻岩等。5、风化程度: 未风化:岩质新鲜,偶见风化痕迹; 微风化:结构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渲染或略有变色,有少量风化裂隙,用手锤不易击碎; 中等风化:结构部分破坏,沿节里有次生矿物,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