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症的文献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5351455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痹症的文献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痹症的文献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痹症的文献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痹症的文献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痹症的文献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痹症的文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痹症的文献(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痹症的文献文献研究一 内经不仅提出了痹之病名,而且对其病因病机、证 候分类以及转归、预后等均作了较详细的论述。1素问痹论指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风寒 湿之气也”。还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 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2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云:“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病 生热痹”。3 内经又有五痹,因感邪季节、患病部位及临床症状的 不同之分。如素问痹论曰:“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 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 以秋遇此者为皮痹。”4素问痹论还以整体观阐述了痹与五脏的关系:“五 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 感

2、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 不己,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 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在预后方面指出:“其入脏者死,已留连筋骨者痛久,其留 连皮肤间者易已。”二 历代医家还根据疾病的不同症状特点,赋予不同的病名,在治法方药上亦渐趋丰富。1 张仲景金匮要略 . 痉湿暍脉症治有湿痹、血痹、历节 之名,其中历节病的特点是遍历关节疼痛,所创桂枝芍药知 母汤、乌头汤等方,至今仍为临床常用。2 华氏中藏经 .论痹在内经的基础上,对痹症的病 因的论述增加了暑热的因素,谓“痹者,风寒湿之气中于人, 则使之然也”。在痹症的类型方面,最早提出了“热痹”的 名

3、称,谓“有风痹,有寒痹,有湿痹,有热痹,有气痹”。3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又称为“历节风”;4 王焘外台秘要述其症状痛如虎咬,昼轻夜重,而称“白虎病”;5 严用和济生方则称“白虎历节”;6 朱丹溪格致余论又称“痛风”;7 王肯堂证治准绳对膝关节肿大者称为“鹤膝风”,手 指关节肿大者称为“骨槌风”;8李中梓医宗必读痹对痹证的治疗原则作了很好的阐明“治外者,散邪为急,治藏者,养正为先。治行痹,散 风为主,御寒利湿仍不可废,大抵参以补血之剂,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治痛痹,散寒为主治风,疏风燥湿仍不可缺, 大抵参以补火之剂,非大辛大温,不能释其寒凝之害也;治 着痹者,利湿为主,祛风解寒亦不可缺,大抵参以补

4、脾补气 之剂,盖土强可以胜湿,而气足自无顽麻也”的治则;9 叶天士对痹久不愈,邪入于络,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并 重用虫类药剔络搜风,对临床均有较大指导意义。10 当代名家,被誉称为“华夏治痹第一人”的北京中医药 大学教授、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焦树德对痹证的研究可谓 专业而精深,并首次提出了“尪痹”一说。11 当代中医名家,南通市中医院的“朱良春”主任医师亦对 痹证的研究较为深透,其用药谴方更具独特,多主张用虫类 药剔络搜风。另外,北京名医王为兰、谢海洲等亦是擅治痹证的大家。三 相关的现代医学疾病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RA)、强直性脊柱炎、痛风、肌纤维组织炎、颈椎病、坐骨神经痛、骨

5、关节炎 等四 治疗原则 以祛邪通络为基本原则,根据邪气的偏盛,分别予以祛风、 散寒、除湿、清热、化痰、行瘀,兼顾“宣痹通络”。 痹证的治疗,还宜重视养血活血,即所谓“治风先治血,血 行风自灭”; 久痹正虚者,应重视扶正,补肝肾、益气血是常用之法。 辨证(1)行痹:风邪偏胜。 证见肢体关节走窜疼痛,痛无定处。或在一处作痛,向远处 放射,牵掣麻木,如风行之速,以致患肢曲不敢伸,伸则痛 麻难忍。有时兼有寒热,舌苔薄白或淡黄,脉象浮弦。(2)痛痹:寒邪偏胜。证见肌肉关节疼痛,痛势较剧,关节屈伸不利,局部关节或 皮肤有寒冷感,得热痛减,遇寒则甚,常喜按揉击拍以求缓 解,舌苔薄白,脉象浮紧。(3)着痹:湿

6、邪偏胜。 证见肢体关节酸痛沉重,痛有定处,肌肤微肿,肿胀散漫, 不红,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阴雨风冷天气每易发 作,舌苔白腻,脉濡。(4)热痹:风湿化热。 证见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或多个关节,活动不便, 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活动受限,得冷则舒,可有皮下 结节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 全身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浮数或濡数。 五、名医经验选摘(1) 陈全新:标本兼治 祛风通络 痹证临床表现虽属局限性肢节病变,但在治疗上必须从整体 观念出发,根据不同病因、病情以及病人体质、针下气至情 况等,通过四诊八纲,进行辨证施治,才能收到预期的疗效。 如属实

7、热型,常有体温升高,头痛,恶风,舌尖红、苔薄黄 脉浮数或浮滑等风热邪偏盛症状。此证型应遵照“治风先治 血,血行风自灭”理论,用标本兼治法。治标选穴以病部循经所过邻近或远隔三阳经穴为主。如腕痛 取合谷或外关,膝痛取足三里或风市。针尖斜向病部,得气 后用紧按慢提泻法,导气至病部。再选刺有关脏腑背俞,常用有肝俞(肝主血)、膈俞(血之会)、 脾俞(睥统血)。并随症配伍祛风之穴,如头项痛加风池,上 肢配风门,下肢取风市等,以达活血祛风通络治疗目的。 如属虚寒型,病人体质多虚弱或缠绵发作,除见历节痛外, 局部肿胀多不明显,皮色不变或微潮红,全身症状不明显, 脉浮细数,舌质淡苔薄白此型治本为主兼以治标。针灸

8、并 施,用平补平泻法。治本以隔姜片灸肝俞,膈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每次 交替选 2 穴灸 5-7 壮,以达养血祛风目的治标选病部循经所过局部或邻近的经穴,可针灸并施同时 可配合梅花针叩剌夹脊或病变关节局部,以加速经络气血运 行行痹病邪易内舍脏腑,故论治必须注意整体。如出观心悸, 气短,脉结代甚至下肢浮肿等症,宜配伍心俞、督俞、厥阴 俞,内关、神门等穴,用平补针法,以宁心安神。(2)焦树德创补肾祛寒治尪汤:焦树德老即用金匮要略 桂枝芍药知母汤随证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 柱炎等病,常常取得理想的疗效。并把桂枝芍药知母汤和和 剂局方的虎骨散合并起来进行随证加减,定名为补肾祛寒 治堰汤。

9、同时把具有肢体关节变形,骨质受损的痹证命名为 “尪痹”。1981 年 12 月在武汉市召开的“中华全国中医学会 内科学会成立暨首届学术交流会”上,宣读尪痹刍议。 1983 年中华全国中医内科学会痹证学组采用了“尪痹”这一 新病名,以补肾祛寒治杜汤为主商订科研处方,进行了 300 多例的临床观察研制了“尪痹冲剂”这一治疗类风湿性关 节炎的新药,经辽宁省本溪市第二制药厂批量生产,现已多 次获奖并被评为国优产品而获全国优质产品银奖,畅销国内 外,一直供不应求。补肾祛寒治尪汤:组成:补骨脂912克,熟地1224克, 川断1218克,淫羊藿912克,制附片612(用 15克时, 需先煎1020分钟),骨

10、碎补1020克,桂枝915克, 赤、白芍各 912 克,知母915 克,羌、独活各 l012 克,防风12克,麻黄36克,苍术610克,威灵仙12 15 克,伸筋草30 克,牛膝915 克,炙山甲69 克,地鳖 虫610 克等,还可加用透骨草20 克、寻骨风 15 克、自然 铜(醋淬、先煎)69 克。(三)谢海洲:治痹三要四宜治痹三要: 1 扶正固本: 遵循经旨“因其实而泻之”,在治疗痹证时应以祛邪为主, 但许多病例用通络祛风之剂后,并无明显的效果。其多失误 于忽视扶正。故无论疾病初起或日久,均需治以扶正培本药 物。2、祛湿健脾: 风湿之病之所以长期不愈,从病邪的角度说,正是由于湿邪 不去所致

11、。因此,谢老主张以健脾放在首位,如用四君子汤、 平胃散、胃苓汤等加减变化。加苍术、薏苡仁、防己燥湿消 肿;羌活、秦艽、防风祛风除湿。脾胃健则气血生化有源, 水湿各有所归。此为治湿之本。3 利咽解毒 治痹过程中,曾观察到有些痹证患者,病情时轻 时重,关节肿胀反复发作,仔细观察发现其中不少人都省咽 部红肿的表现。此为病情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因而在治痹方 剂中要加入玄参、麦冬、桔梗,甚则加入山豆根、板蓝根、 牛蒡子、射干。锦灯笼等利咽解毒之品。尤其咽部鲜红肿甚 者,更应先治咽再治痹,临床效果方可明显改善而且稳定。 治痹四宜 1、寒痹宜温肾 寒痹之作,根本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在治疗上以温肾 为要,可

12、选用乌头汤或麻黄附子细辛汤,配伍鹿角胶、补骨 脂、巴戟天、仙灵脾、胡芦巴、狗脊等品。2、热痹宜养阴3、寒热错杂宜通(桂枝芍药知母汤)4、久病入络宜活血搜剔(如加虫类药) (四)朱良春治疗顽痹经验顽痹是指反复发作,病情重笃,病程久远,顽固不愈, 有别于一般的痹症.它包括现代医学的风湿性、类风湿性关 节炎、强直性脊椎炎等疾病。其共同特点是:关节疼痛,肿 胀,拘挛僵直为主症。朱良春认为:顽痹具有久疼多瘀、久 疼入络、久疼多虚、久病及肾的特点。治疗上主张补肝肾, 攻补兼施,用虫蚁搜剔。自创益肾蠲痹丸治疗顽痹,获良好 疗效。其方组成:生地、熟地、全当归、鸡血藤、仙灵脾、 鹿衔草、淡从蓉、炙乌蛇、炙全蝎、

13、炙蜈蚣、炙蜂房、炙僵 蚕、蜣螂虫、广地龙、地鳖虫等。上药共研细末,另以老鹳草、徐长卿、寻骨风、虎仗、 甘草煎浓汁作丸,如绿豆大,食后服。妇女经期或妊娠忌服。 阴虚咽干口燥者,另加生地、麦冬、石斛、泡茶饮服。生熟地各150g、金当归100g、鸡血藤200g、仙灵脾100g、 鹿衔草100g、淡从蓉100g、炙乌蛇100g、炙全蝎20g、炙 蜈蚣20g、炙蜂房100g、炙僵蚕100g、蜣螂虫80g、广地龙 100g、地鳖虫100g 六、有关研究进展国内治疗 RA 中药制剂主要有雷公藤多甙,正清风痛宁(有效 成分青藤碱)和帕夫林(有效成分白芍总甙) 。雷公藤 雷公藤多甙不但用于 RA 治疗,还用于其

14、他风湿病治疗。该 药改善关节肿瘤疗效确切,但长期应用其副作用(白细胞、 血小板减少),尤其是对育龄男女患者的性腺影响不容忽视 (月经紊乱、*减少等)。有观点认为连续服药 3 个月左右,其疗效达到顶峰,连服 4 个月,疗效减退,而由于蓄积作用,对生殖系统损伤和不良 反应加重。因此提出以 3 月为一疗程,间歇停药 12 月, 间歇期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10mg/d),(依据糖 皮质激素可使肾上腺皮质萎缩,而雷公藤却具有兴奋肾上腺 皮质功能的作用,呈互补)用雷公藤多苷片,毒副作用小。初始剂量1-2mg/kg.d, 个 月后开始减量,一般 6 个月为一个疗程。可以间歇 3 个月左 右,再使用

15、。【分型论治】行痹主症: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不拘上、下、左 右肢体关节。兼症:病或数时,或一二日,或三五天,日轻夜重, 急性期者亦红亦肿,触之热感,恶风或恶寒,喜暖,颜面淡清而两颧微红。 舌脉:舌质红,苔白微厚,脉多浮紧,也可有沉紧。 治法:宣痹通络为主,佐以疏风之品。 主方:宣痹达经汤。方药:蜂房、乌蛇、土鳖虫、穿山甲、螳螂、威灵 仙、羌活、防风、秦艽、豨莶草、清风藤、当归、。痛痹 主症:肢体关节紧痛不移,局限一处,遇寒则痛甚, 得热则痛缓。兼症:甚至关节屈伸不利,皮色不红,关节不肿, 触之不热。舌脉:舌质红润,苔白而薄腻,脉多沉弦而紧或沉 迟而弦。治法:温经散寒为主,佐以和营之品。 主方:乌头汤。方药:川乌、生麻黄、生黄芪、生白芍、甘草、苍 术、白术、羌活、姜黄、当归。着痹 主症:肢体关节沉重酸胀,疼痛,重则关节肿胀, 重着不够。兼症:但不红,甚至四肢活动不便,颜面苍黄而润 寒湿;肩背沉重,肢体疼痛,下注足胫而肿热湿 热。舌脉:舌质红,苔白厚而腻(寒湿着痹);苔厚腻 而黄(湿热着痹)。治法:渗湿通经活络为主,佐以健脾之品。 主方:薏苡仁汤。方药:薏苡仁、苍术、羌活、独活、防风、川乌、 麻黄、桂枝、当归、川芎、生姜、甘草。加减:寒湿甚者,加附子、干姜、细辛;湿热者, 加黄柏、苍术。热痹主症:肢体关节疼痛,痛处焮红灼热,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