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1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4KB
约8页
文档ID:505348114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1_第1页
1/8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1. 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环境类别范 围标 准空 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Ⅰ类层流洁净手术室和层流洁净病房≤10≤5≤5Ⅱ类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200≤5≤5Ⅲ类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500≤10≤10Ⅳ类传染病及病房—≤15≤15Ⅰ、Ⅱ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5 cfu/cm2,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孢菌为消毒合格Ⅲ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10cfu/cm2,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消毒合格Ⅳ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15cfu/cm2,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消毒合格母婴同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的工作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菌、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消毒合格2.医疗用品卫生标准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接触黏膜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20cfu/g或100cm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接触皮肤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200cfu/g或100cm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3.使用中的消毒剂细菌菌落总数≤1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无菌器械消毒液必须无菌4. 污物处理卫生标准污染物品无论是回收再使用的物品,或是废弃的物品;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在可疑污染情况下,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5. 污水排放标准按GHJ48(试行)执行环境微生物监测标准(流程)(一) 、空气监测1、 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与医疗活动前2、 采样高度:距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3、 采样点设置:(1)、非洁净房间:室内面积≤30m2,在对线上设里、中、外3点里、外两点位置各距墙1米;室内面>30m2,,设东、西、南、北、中5点其中东、西、南、北、4点均距墙1米采样点暴露5分钟后送检培养 (2) 、洁净房间:清洁房间在空态或静态条件下,根据房间的不同清洁级别进行布点,操作按照GB50333-2002采样点暴露30分钟后送检培养4、采样注意事项:(1)、采样人员注意好手部卫生,佩戴口罩、帽子等,进入清洁房间采样必须穿洁净服2)、皿盖打开顺序应先内后外;手臂及头不可越过培养皿上方,行走及放置动作要轻,尽量减少对空气流动的影响,皿盖应扣放,以防污染。

3)、采样结束后,由外向内合上皿盖4)、采样完毕的培养皿应及时送检二)、物表监测1、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4小时内2、采样方法:被采样面积<100㎝²取全部表面;如采样面积≥100㎝²,连续采样4个位置(不可有重叠)每个位置采5㎝×5㎝,的大小,用浸有生理盐水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指接触部分后,将棉拭子投入10ml无菌生理盐水试管内不规则的物体表面,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面积≥30㎝23、采样注意事项:(1)、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2)、消毒后采样一定要采用中和剂,不同消毒剂所用中和剂不同,根据要求选择三)、手部微生物监测1、监测时机:在接触患者前或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2、采集方法:(1)、被检人员洗手或手消毒后,在接触患者前或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2)、被检人员将手伸出,五指并拢3)、检查者取出无菌棉拭子,并浸沾无菌生理盐水中4)、将棉拭子从被检人员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5)剪去操作者手接触的部分,将棉拭子投入试管内送检洁净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一、 日常管理1.保证进气的三级过滤装置(初效、中效、高效)的气流畅通无阻2.保持管道内干燥无尘3.保持回风口滤网畅通无尘,无物品或设备阻挡。

4.回风口过滤网应每周清洁,中效过滤网6-12月清洁更换,高效过滤网2-3年更换二、控制“尘源”1.凡进入洁净室人员应做手卫生,带口罩、帽子、穿洁净服2.控制入室人员的数量3.进入物品均在洁净室外做相应处理,如有外包装应拆去外包装,如无外包装应彻底清洁处理三、洁净室内只允许放置必须的设备、设施、和家具;物品摆放要避开回风口,尽量做到送风口与回风口的直线中无任何主当四、保洁工作1.重点为日常清洁,要求每台手术后清洁,每日小卫生,每周大卫生2.日常卫生应施行湿式清扫3.清洁用具应分期使用,不同级别手术时应分设卫生处置间(池);洗涤抹布与拖把的水池,应采用高低水池加以区分;抹布、拖把与水桶等洁具应分手术室表明专用4.每台手术结束后,污染的敷料、洞巾等不应随地乱丢,应丢入专用收集箱内,实行隔离转移措施5.清洁手术后,采用清水擦拭即可,如需接台手术时,在清洁卫生后,按规定时间自净后,实施下一台手术五、地面等被血液或排泄物污染时,不应直接用拖把进行清理,应采取“覆盖消毒”措施1.采用蘸有消毒溶液(以不流淌为宜)的布类或多层纸巾覆盖污染物(消毒液液量不足时可随时滴加)2.采用蘸有同样消毒溶液的布类或纸巾,由污染物外四周2m处向内擦抹。

3、消毒作用达到有效时间(30分钟以上)后,将所有使用过的布类或纸巾包裹污染物丢弃4、采用清水清洁卫生医院环境清洁、消毒制度1、用于治疗室、换药室、办公室等的抹布分别使用,不得混用用后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中浸泡消毒30分钟,再用清水洗凈,晾干备用使用时可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消毒2、擦床抹布(小毛巾):采用一床一巾湿式清扫,用后在500mg/L的有效氯消毒液中浸泡消毒30分钟,清洗干净,晾干备用3、拖把:应有明显标记,严格分区使用:⑴一般病室、办公室、治疗室、换药室走廊每次使用后清水冲洗,悬挂晾干备用⑵病室、治疗室、换药室等地面有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先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适量倒在污染地面30分钟后,用拖把拖干净,拖把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⑶传染病区,使用后应先消毒,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在用清水清洗干净,然后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悬挂晾干备用4、地面的消毒:⑴地面无明显污染的情况下,通常采用湿式清扫,用清水或清洁剂拖地每日1-2次⑵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采用有效氯消毒500mg/L消毒,作用30分钟,致病性芽孢菌污染用1000mg/L消毒液拖地或喷洒地面。

5、病房内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一般情况只进行日常的清洁卫生工作,用清洁的湿抹布每日2次擦拭受到病原菌污染时用有效氯消毒500mg/L擦拭或喷洒室内各种物体表面一般诊疗用品的消毒1、接触未破损皮肤的器具清洁消毒接触皮肤的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应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随时以清洁剂与水清洁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在清洁的基础上使用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听诊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用乙醇擦拭消毒腋下体温表每次用后在清洁的基础上选用75%乙醇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凈,擦干,清洁干燥保存2、接触未破损黏膜的器具清洁消毒耐高温的器具如扩阴器、开口器、舌钳、压舌板可清洗去污选择压力蒸汽灭菌后清洁干燥保存备用不耐高温的器具如口表、肛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采用75%乙醇或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凈,擦干,清洁干燥保存3、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呼吸机螺纹管、氧气面罩、麻醉口罩、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吸引瓶等耐高温的部分送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不耐高温的部分可清洁后在含氯消毒液500mg/L浸泡30分钟,清水冲凈,晾干,清洁干燥保存备用。

4、分枝杆菌、经血传播病原体污染的器具的应先采用含氯消毒剂1000mg/L浸泡30-45分钟后,清水冲凈耐高温的管道可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部分可在清洁后再次浸泡在含氯消毒剂1000mg/L浸泡30-60分钟后,清水冲凈,晾干,清洁干燥保存备用内 镜 消 毒 灭 菌 原 则一、内镜消毒灭菌原则: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无菌腔室的内镜及其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用前应达到灭菌水平2、凡进入破损粘膜的内镜附件也应达到灭菌水平,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3、凡进入人体自然通道与管腔粘膜接触的内镜及其附件,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用前应达到高水平消毒二、内镜的消毒灭菌方法:1、耐高温、耐湿的可选用压力蒸汽灭菌、卡式灭菌器灭菌,不耐高温的可选用低温等离子灭菌2、2%戊二醛浸泡,消毒需浸泡20分钟,灭菌需浸泡10小时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1、 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设备与储镜柜应分开2、 不同部位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分时间段进行3、 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围裙、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帽子、手套。

4、 内镜室应当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就诊患者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包括水洗、酶洗、清洗时间)、消毒时间(包括消毒和冲洗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5、 浸泡消毒或灭菌内镜的消毒剂应每日监测浓度并记录6、 消毒后的内镜、活检钳及灭菌后的内镜应每月进行物表监测并记录; 洗衣房清洁、消毒制度 1、 洗衣房污染区:收集、分检、清点、处理及清洗衣服、被单洗衣房清洁区:供晾或烘干、缝补、熨烫、储存及发送间和办公室污染衣被未经洗涤不得进入清洁通道及清洁区2、 洗衣房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3、 接衣用污染推车,送衣用清洁推车接衣后及送衣前的推车均用清水或洗涤剂擦拭一次;接运传染病房、结核病房、烧伤病房及有明显污染衣被后的推车应用有效氯1000mg/L消毒液擦拭4、 严禁在病房内清点或处理传染病人,特别是肝炎、结核病人及传染性物质所污染的衣被接送衣被的工作人员应戴口罩、手套,穿工作衣5、 病人衣被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必须分机洗涤,婴儿衣被应单独洗涤,不可与其他衣被混洗根据衣被受污染程度可分别用专机洗涤6、 有明显血、脓、便污染的衣被,视为传染性的衣被,在用热水洗涤前,先用1%-2%冷洗涤液或1%-2%碱水将血、脓、便等有机物洗净,再用50-100mg/L清洗。

水温7107、 对来自传染病房、烧伤病房的衣物,应选择900,并至少持续25分钟,或采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洗衣粉溶液洗涤30-60分钟,然后用清水漂净8、 洗涤的最后步骤-熨烫环节,对微生物的杀灭也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应保证烘干、熨烫的时间与质量9、 清洁被服存放应采用货架,货架离地、离天花板距离各为30cm,离墙距离为10cm;保持室内清洁干燥,室内的湿度控制在60%以下10、 洗衣房上班时应打开窗户,保持良好通风,下班时污染地面用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拖地一次。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