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支持幼儿自主学习的策略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5345885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支架式教学支持幼儿自主学习的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支架式教学支持幼儿自主学习的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支架式教学支持幼儿自主学习的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支架式教学支持幼儿自主学习的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支架式教学支持幼儿自主学习的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支架式教学支持幼儿自主学习的策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支架式教学支持幼儿自主学习的策略导读: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们自己所探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们自己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更多地给幼儿以自由,让他们有进行创造活动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自由的天地里,在实践活动中,充分用眼、手、脑去发现、去创造,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幼儿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支架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支架式教学是以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发展幼儿个性为宗旨,以更好的发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定的环境中,幼儿按自己的意愿主动地学习,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支

2、架式理论是一种现代教育思想,它摒弃了以往“被动学习”和“他主学习”的弊端,以幼儿为中心,着眼于幼儿的主动发展,促进每个幼儿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的一种指导性的教育理论。在传统的美术学习方式中,过分地突出和强调的是机械的模仿及强调知识的接受与技能的掌握,幼儿的学习被控制在“你说我听,你示范、我模仿”的被动接受过程,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冷落。那么,教师应如何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发挥幼儿在认知活动中的主体性,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一、创设情境支架,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乃是激起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

3、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情境教学能把概念具体化,传授方式趣味化,能使幼儿的认识与情感相结合,使思维与形象统一,变灌输为感悟,变说教为体验,使幼儿全面发展。因此,面对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做到创境激趣、以趣激学、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自主地探索获得知识。1.直观演示,创设形象情境幼儿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具体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利用直观演示法可以寓教于乐,在教学中,我提供物质支架,运用电教设备再现教学内容情境或收集与内容相关的实物、图片创设情境等,让幼儿入情入境,借境悟理,进行自主学习。如:在绘画各种各样的汽车活动中,我与幼儿共同收集了各种各样汽车的模型玩具

4、、图片,并布置了中华汽车展环境,幼儿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对汽车发生了兴趣,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以愉快的心情积极参与到直接感受各式各样的汽车中来。由于每个幼儿对汽车都有一定的认识,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在作画中,非常自如,积极主动,想象力也非常丰富。2.故事启迪,创设想象情境幼儿爱听故事,老师可以借助故事的魅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感悟道理。幼儿从富有情趣的故事之中,有事可想,有事可明,有事可认,为幼儿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如:在画神奇的手活动中,我运用这个故事:“一天,有个小姑娘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的手忽然变成了许多小动物,有孔雀呀、蝴蝶呀,还

5、有小飞鸟呀,好多好多的动物,他们在由手变成的山呀,树林里呀”。通过故事启迪,创设想象情境,及时地、进一步地打开孩子们的想象之窗,有力地启发和引导孩子们的创造思维,幼儿表现的欲望非常强。小朋友们个个画出了他们心中的美好世界,有的幼儿画出一座“手”房子,有的幼儿画出了“手”汽球,有的画出“手”花瓶。3.设疑启智,创设问题情境“疑虑,思之始,学之始。”思维的启动,无不被问题所诱发,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将幼儿置于问题情境中,幼儿有了疑问会去发现,去探讨、去创造。这样可激活幼儿学习新知识的积极状态,促使幼儿不断去思索,不断去尝试解决新的问题,使幼儿正真主动地获取新的知识。如:绘画

6、蚂蚁活动中,我提出了“蚂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蚂蚁的家在哪儿?”“蚂蚁在干什么?”“蚂蚁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蚂蚁的头上有什么?像什么?”等问题。幼儿在问题的情境中,很自然地就带着问题去想象,自然而然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了。4.小品表演,创设实践情境爱表演是儿童的天性,幼儿每当在表演情境中,非常兴奋,会产生强烈的表演欲望,容易融入角色学习的情境中。这样,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直接体验。不但可使教育内容具体化,更能使幼儿从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悟道理,学到知识,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二、启发点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同时,幼儿是一个个

7、体,个性不一,能力有别,知识经验缺乏或认知策略不当,探索容易停留在表面或陷于困境,无法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探究。所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的适当引导。即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点拨,借助当时的情景、材料、提出问题,起辅垫导向的辅助作用。1.当学习活动出现困惑时,教师提出问题给予适当的点拨。幼儿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困惑时,会对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及时给予点拨,能为幼儿扫清参与学习的障碍,以将鼓励幼儿以更高的热情参与学习。“点拨”不是传统的讲授法而是强调幼儿的主体性,注重启发式,在幼儿踮着脚且够不着的情况下,教师给予点拨。如:在一次制作蜻蜓活动中,小裴选用了透明塑料薄膜来作蜻蜓的翅膀,选用小木棒作蜻蜓的身体

8、,然后用胶水来固定,几次都没固定成功。她开始表现出极度的焦虑,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时,我对她说:“我们平时除了用胶水来粘贴固定,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用来粘贴固定的?”经我的启发,她去找来了双面胶、透明胶,通过不断的尝试,解决了难题,获得了成功。教师的适时介入,给予点拨,又一次引发幼儿继续学习的兴趣。2.拓展升华,激活幼儿继续参与学习的兴趣。在活动中,教师可运用语言创设情境,启发幼儿想象与创造,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推向新的高潮。如:绘画有趣的蜗牛活动中,当幼儿绘画了一只蜗牛的主体后,我就提出有趣的启发性的语言:“你画的这只蜗牛是蜗牛一家中的哪个成员?蜗牛宝宝和爸爸、妈妈在做什么?”“蜗牛宝宝为什么

9、哭了?谁来帮助它?”“蜗牛宝宝喜欢在哪儿玩?等等,幼儿在这些语言的启发下,思维得到拓展,出现了绘画创作的高潮:“我现在要画蜗牛爸爸,蜗牛宝宝骑在蜗牛爸爸的背上去动物超市”“我是画蜗牛宝宝的图书破了在哭,小鸟、蝴蝶都来安慰它”“我画的是蜗牛一家去春游”幼儿边说边画,其乐无穷,非常快乐。三、提供物质支架,大胆放手,给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多方创造条件,为幼儿主动学习提供时间与机会,让幼儿与环境、与同伴、与老师等之间进行多维互动,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10、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努力去发现,探索新知,学习新知,同时也学会学习,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1.给幼儿亲身体验感受的机会。纲要中指出:幼儿美术活动应以幼儿为本,应注重活动前的体验,让幼儿在实地、实物、实景、实情中进行情感受体验,发现环境、生活和艺术的美,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的感受力。如:在蔬菜美术活动中,我先带幼儿到菜地去观察,然后让幼儿参与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让幼儿参与布置“蔬菜世界”环境。并引导幼儿用各种方式进行自由探索:我除了引导幼儿用眼观察、用手触摸,用鼻子闻,并鼓励幼儿剥开豆夹、剥去芋头的皮、切断等方法“解剖”蔬菜,还引许幼儿边观察

11、边与同伴交流讨论,使幼儿充分体验、感知蔬菜的特征。幼儿说:“黄瓜摸上去会刺刺的”“空心菜的梗中间有个洞”“莲藉切开有许多洞洞”“芋头爱穿一件衣服”“四季豆长得像泥鳅”“青椒长的像灯笼,中间是空的,里面有很多籽”这是多么生动,真实的体验啊!幼儿通过自身的积极探索,获得了有关蔬菜的名称与外形特征以及内部构造等知识,为幼儿的美术创作积累了经验。2.给幼儿自由创作的机会。美术是幼儿最重要的自我表达的方式,通过美术活动幼儿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及思想,并且每个幼儿的美术表现方式、水平不同。因此,教师要为幼儿美术创作提供多种展示方式,让幼儿有充分的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水平来表现、交流、分享。(1)给幼

12、儿自由选择表现形式的机会。如:在蔬菜美术活动中,允许幼儿自由选择表现形式。如:绘画可选择写生蔬菜或蔬菜想像画或蔬菜印画;手工可选择泥工蔬菜或剪贴蔬菜。(2)给幼儿自由选择美术材料的机会。如:为幼儿提供了彩色水笔、毛笔、棉签、广告颜料、橡皮泥、各种色纸、卡纸等各种材料,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3)给幼儿自由表现画面主题内容的机会。如:在蝴蝶绘画活动中,有的幼儿画的是蝴蝶在花丛中跳舞;有的幼儿画的是蝴蝶姑娘;有的幼儿画的是蝴蝶与小朋友游戏等。(4)给幼儿自由结伴的机会。在活动中,允许幼儿自由选择同伴进行合作,允许幼儿个人创作。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度大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13、。四、正面评价,增强幼儿自主学习的信心自信心是儿童发展的推动力。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自由地思考探究,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才有新的发现和创新。我们要本着素质教育的精神和“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把评价核心放在建议性的指导的基础上,鼓励幼儿的创新思想和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上。对幼儿活动中的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表扬、赞赏的评价语言对幼儿具有神奇的激励作用,不仅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投入学习,而且能让幼儿在不断受鼓励的情感体验中树立参与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给予夸奖。 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们自己所探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们自己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更多地给幼儿以自由,让他们有进行创造活动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自由的天地里,在实践活动中,充分用眼、手、脑去发现、去创造,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幼儿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