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沉降监测技术总结报告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5339254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物沉降监测技术总结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建筑物沉降监测技术总结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建筑物沉降监测技术总结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建筑物沉降监测技术总结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建筑物沉降监测技术总结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物沉降监测技术总结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物沉降监测技术总结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溪宝龙A地块国际社区和风情商业街沉降监测工程监测总结报告13目 录1工程概况12. 沉降观测作业依据13. 沉降观测作业方案23.1沉降监测精度指标23.2监测频率23.3沉降监测监控值与报警值23.4 沉降监测24. 建筑物沉降监测结果及分析44.1 累计沉降量分析44.2 差异沉降量分析125. 结论126.检查验收127.提交资料121 测量技术总结报告2 各监测沉降时间曲线图3 监测点布置平面图1工程概况受安溪宝龙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承担了安溪宝龙A地块国际社区和风情商业街主体建筑物沉降监测工作。安溪宝龙A地块国际社区和风情商业街项目位于建安大道以西、城北二环路以北,西南角与

2、安溪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紧相邻。安溪宝龙A地块国际社区和风情商业街主体建筑物沉降监测任务如下:风情商业街为地下一层,地上3层,1至6#楼为别墅型商业楼,7#楼为室内有步行街楼,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共布设沉降监测点46个,编号146(沉降点位布设情况详见沉降监测点平面布置图)。楼房修建过程中观测4次,封顶至竣工观测6次,共计观测10次。国际社区为地下2层,地上29至31层高层住宅,基础为冲孔灌注桩,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共4栋(其中4#楼分4A和4B)。共布设沉降监测点30个,编号4776(沉降点位布设情况详见沉降监测点平面布置图)。楼房修建过程中观测32次,封顶至竣工观测6次,共计观测41次。按二

3、级变形测量相关技术指标的要求进行沉降监测。2010年12月28日开始进行观测,随着修建进程监测至2012年11月15日,每期沉降观测资料均已提交上报。目前已全部竣工,为使有关单位更好地了解该建筑物在施工加载过程中的沉降变化趋势,以及对建(构)筑物沉降情况有个全面了解和掌握,现对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技术总结。2. 沉降观测作业依据 2.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2.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3 建筑变形监测规程(JGJ/T8-2007);2.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2.5安溪宝龙A地块国际社区和风情商业街主体建筑物沉降监测设计图纸;2

4、.6监测合同。3. 沉降观测作业方案3.1沉降监测精度指标按二级变形测量相关技术指标,即视线长度小于50米,前后视距差小于2米,前后视距累积差小3米,视线高度大于0.2米,基辅读数差小于0.5毫米,基辅高差之差小于0.7毫米,路线闭合差小于1.0 毫米,n为测站数。3.2监测频率监测频率为第一年施工过程中每施工完一层监测一次,第二年每三个月监测一次,第三年每半年监测一次,即国际社区总计观测38次,风情商业街总计观测10次。3.3沉降监测监控值与报警值沉降监测控制值为30mm,预警值为24mm,当累计沉降量达到24mm时向相关单位提出书面预警,以便采取有关措施。3.4 沉降监测1、沉降基准点及沉

5、降监测点的布设(1) 沉降监测基准点的布设在远离施工场地的稳定的地方埋设3个(J1J3)沉降监测基准点。用直径为25mm的钢筋打入水泥路面。(2) 沉降监测点的布设依据以下原则布设:(1)参照设计图纸;(2)建筑物的四角极大转角处;(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用电钻在浇灌的柱上钻孔后,用直径为25mm的钩型钢筋打入其中。2、观测方法(1)水准基准点观测进行水准控制点的观测,控制点观测时采用闭合水准路线可以只观测一次(相同点将进行两次观测),采用附和水准路线,必须进行往返测。取两次观测高差中数进行平差。为了消弱或消除仪器或尺垫升降引起的误差

6、:各站观测的测站观测顺序:后、前、前、后 前、后、后、前为了消弱或消除仪器i角误差及大气折光引起的误差:各测站观测的前后视距、数据差应符合如下要求,前后视距不能超过50米,前后视距差小于2米,前后视距累积差小3米,视线高度大于0.2米。为了避免粗差保证观测数据的质量,每测站严格检核基辅读数差,只要符合基辅差的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站的观测。每次观测按照相同的观测路线、使用同一仪器和水准尺、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观测。(2) 建筑(构)物各沉降点观测根据水准控制线路测出的各控制点高程数据,观测周围的各建筑(构)物沉降点,采用闭合线路或附和线路。建筑物沉降点观测时,各观测点也可采用

7、支点观测,但支点站数不得超过2站,且支点观测必须进行两次观测。(3) 使用仪器使用仪器必须是经过国家批准的计量检定部门进行检定并取得合格证书的仪器,在本工程中用带有GPM3测微器的NA2水准仪或N3精密水准仪及配套的铟钢水准尺。作业开始后一周内应每天检较i角一次,只有当i角不大于15时才能使用进行观测,否则送修检校后才能使用。若i角稳定时,以后每周检校一次。为保证高程基点的可靠性,每次观测前应对基准点进行检测,并作出分析判断,以保证观测成果的可靠。(4) 数据记录及平差处理观测记录采用手提电脑自编记录计算程序进行或利用全自动水准仪的数据卡记录数据。可提高工效和计算不出错。所有观测数据,都按规范

8、规定要求的各项限差进行控制。内业中,利用合格的外业观测数据,用测量助手平差处理。计算各点的高程及沉降量、累积沉降量。4. 建筑物沉降监测结果及分析4.1 累计沉降量分析1、风情商业街各楼的监测点累计沉降量成果表统计如下: 1#楼沉降观测累计沉降量成果表 单位:mm 表1 2#楼沉降观测累计沉降量成果表 单位:mm 表23#楼沉降观测累计沉降量成果表 单位:mm 表34#楼沉降观测累计沉降量成果表 单位:mm 表45#楼沉降观测累计沉降量成果表 单位:mm 表56#楼沉降观测累计沉降量成果表 单位:mm 表67#楼沉降观测累计沉降量成果表 单位:mm 表72、国际社区各楼的监测点累计沉降量成果表

9、统计如下: 1#楼沉降观测累计沉降量成果表 单位:mm 表82#楼沉降观测累计沉降量成果表 单位:mm 表93#楼沉降观测累计沉降量成果表 单位:mm 表104#楼沉降观测累计沉降量成果表 单位:mm 表11从表1-11中可以看出:最大累计沉降量沉降监测点61,最大累计沉降量为-6.04mm。由此可知各楼累计沉降量均较小,在整个观测过程中建筑物沉降趋于稳定。4.2 差异沉降量分析差异沉降对建筑物的结构影响较大,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建筑物的倾斜度。(D为倾斜值,S为基础两端点的沉降差,L为基础两端点的水平距离,H为建筑物的高度)建筑物的倾斜值从表1-11计算得该建筑物的差异沉降量:风情商业街,最大

10、的是5号楼的2931观测点,最大差异沉降为5.99mm,倾斜度为0.23,在限差允许范围内,满足规范要求。国际社区,最大的是2号楼的5758观测点,最大差异沉降为5.43mm,倾斜度为0.39,在限差允许范围内,满足规范要求。5. 结论截止2013年4月25日,风情商业街和国际社区各栋建筑物沉降量指标、差异沉降指标均在规范规定的允许值范围内,沉降趋于稳定。6.检查验收本工程资料完成后,经本公司二级检查两级验收,本工程资料符合规范和满足甲方要求后,方可提供使用。7.提交资料测量工作完成后,根据现规范要求,提交完整的测量资料,包含内容如下:1 测量技术总结报告;2 各监测沉降时间曲线图3 监测点布置平面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