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 专题训练29 生态工程-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5336930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 专题训练29 生态工程-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生物 专题训练29 生态工程-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生物 专题训练29 生态工程-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生物 专题训练29 生态工程-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生物 专题训练29 生态工程-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 专题训练29 生态工程-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 专题训练29 生态工程-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训练 29生态工程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农业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对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B.建立了“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无废料生产体系C.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D.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2.据下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3.在“稻鸭鱼”生态工程中,水稻为鸭和鱼提供了荫蔽条件和适宜的生存环境,鸭的粪便可作为鱼的饵料,鸭和鱼可减少稻

2、田中的杂草和害虫,其活动又可增加水中的氧含量。下列有关该生态 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B.促进了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C.成本核算时应包括投入的人工费用D.水中氧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水稻生长4.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率DOC 版.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

3、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6.“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下图表示这一农业生态系 统的基本模式。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沼气池的建立既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又减少了环境污染B.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了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C.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

4、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 需要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D.上述生态农业系统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效果二、非选择题7.下图是两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分析比较后回答下列问题。(1)图 a 所示的生态工程属于 的生态工程。的生态工程,图 b 所示的生态工程还涉及(2)为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增加经济收入,一方面可在大田种植农作物时采用等简单易行的方式,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其次应尽可能不用人的粮食饲养家禽家畜,从生态系统的能量DOC 版.流动角度分析,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第三,利用秸秆饲喂家禽家畜,产生的粪便再生产沼气,这样做可实现对废弃物中的能量的多

5、级利用,使能量尽可能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3)b 图中食用菌在生态系统中所属成分是 。人占有第营养级。(4)退耕还林一段时间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这个过程中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 。(5)据图 b 画出其中的捕食食物链(网): 。8.某青年农民利用自己学习的生态学知识,在自家庭院里建了一个小型生态农业,年创收入上万 元。下图是该家庭生态工程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从图中可知,人类生活中所需的能源来自于太阳能、沼气等。利用这些能源与利用煤炭相比,突 出的优点是 。(2)该生态工程中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原因是 。(3)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的规

6、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工程相比较,生态工程具有的特点。(4)据生态工程中的物种多样性这一原理,有人认为生态农业建设中,应使食物链和营养级越长越多 越好,你是否支持这一观点? 。9.下图是以玉米田为核心建立的生态农业,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示的生态农业体系中,属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有 ;蘑菇属于该生态系统成 分中的 ;写出图中所示的一条捕食食物链 。DOC 版.(2)图示将玉米的秸秆、芯等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废物中的能量合理开发出来,减少了生态系统中的废物产生量和能量损耗比例,该过程体现了能量的 。图示废水通过该生态系统的有关成分后形成达

7、标废水,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力。(3)利用酵母菌发酵产酒时,应选通入空气,保证其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迅速达到发酵装置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该数量称为 ,之后不再通入空气,进行厌氧发酵,产生酒精的部位是 酵母细胞的 。(4)为提高群落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将栖息在不同水层的多种鱼混养在池塘中,这种分层现象称 为群落的 。10.“人工生态浮岛净化法”是净化富营养化河道水质的技术。为研究水芹菜和水葫芦对水体总磷 和 pH 的影响,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并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与用具:鱼缸 3 个,取自富营养化河道的河水,水芹菜和水葫芦若干。(说明:实验用具和操作不 作具体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8、)。(1)实验思路:向 3 个鱼缸中注入等量取自富营养化河道的河水并编号 A、B、C, ;在 A、B 鱼缸中分别水培水芹菜和水葫芦,将 3 个鱼缸放置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一个月后,并统计分析实验数据。(2)请设计一个用于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3)分析和讨论:为了科学评价不同植物的净化能力,还需要检测不同实验组之间的植物的生物量,通常测量 来表示生物量。为了综合评价不同植物的净化能力,可增加水质检测指标。下列属于水质检测指标的是 (多选)。A.总氮 B.溶解氧C.悬浮颗粒 D.微生物种类和含量DOC 版.专题训练 29 生态工程1.A 解析 农业生态工程实现了对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9、A 项错误;农业生态工程通过实行“循环经济”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的废弃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了“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无废料生产体系,B 项正确;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的转化效率和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C 项正确;农业生态工程调整了能量流动关系,提高了能量的转化效率,并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D 项正确。2.C 解析 选项 A 符合物质循环再生原理;选项 B 对物质循环再生进行了进一步阐述;选项 C与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不符;选项 D 在物质循环再生基础上,阐述了“污染物是放错 地方的原料”的含义。3.B 解析 由题干

10、中“鸭和鱼可减少稻田中的害虫”得出,该生态系统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A 项正确;该生态工程促进了物质的良性循环,能量流动不具有循环性,B 项错误;成本核算包括在开展该生态系统时所有的投入,因此投入的人工费用也应统计在内,C 项正确;水中氧含量较高时, 可促进根的需氧呼吸,有利于植物吸收矿质元素,从而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D 项正确。4.C 解析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可以利用农作物秸秆中的能量,即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A 项正确;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B 项正确;沼液和沼渣可以为农作物提供肥料,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但能量是不能循环 利

11、用的,C 项错误;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 项正确。5.B 解析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两者有着自身的运行规律,A 项正确;物质可循环利用,能量不可循环(反复)利用,B 项错误;“退耕还林、还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C 项正确;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稳定中均起着一定作用,人类必须注意自己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防止过度消耗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D 项正确。6.B 解析 沼气池的建立使物质得以充分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A 项正确;该生态农业通过调整食物链,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12、但不能改变能量传递效率,B 项错误;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C 项正确;这种生态农业系统 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效果,D 项正确。7.(1)原始生态农业 能量的多级利用(2)套种、间种 减少能量消耗DOC 版.(3)分解者 二、三(4)次生演替(5)解析 (1)图 a 所示的生态工程属于原始生态农业的生态工程,图 b 所示的生态工程还涉及能量的多级利用的生态工程。(2)为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增加经济收入,一方面可在大田种植农作物时采用套种、间种等简单易行的方式,提高对光能的利

13、用率。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应尽可能不用人的粮食饲养家禽家畜,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减少能量的消耗,因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食用菌是一种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所属成分是分解者。人在“农作物家禽、家畜人”这条食物链中占第三营养级,在“农作物人”这条食物链中占第二营养级。(4)退耕还林一段时间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这个过程中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5)图 b 中含 有两条食物链,即农作物家禽、家畜人、农作物人,因此其中的捕食食物链(网)为。8.(1)减少了燃烧煤炭所产生的污染(2)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3)物质循环 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4)否

14、解析 (1)该生态农业减少了燃烧煤炭所产生的污染。(2)该生态工程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使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3)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生态工程的特点是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4)由于食物链越长,营养级越多,则能量损耗越 多,不能充分利用能量。9.(1)凤眼莲、水生蔬菜、玉米 分解者 水生蔬菜鱼(2)多级利用 自我调节(3)环境容纳量(或 K值) 细胞溶胶(4)垂直结构解析 (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所以图示的生态农业体系中,属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有凤眼莲、水生蔬菜、玉米;蘑菇属于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图中只有一条捕食食物链,即水生蔬菜鱼。(2)图示将玉米的秸秆、芯等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废物中的能量合理开发出来,减少了生态系统中的废物产生量和能量损耗比例,该过程体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生态系统DOC 版.具有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